宋太宗赵光义坐上皇位,理论依据是他和赵普所公布的“金匮之盟”。据《宋史》和《续资治通鉴长编》所载,是“三传约”,即赵匡胤传位赵光义,赵光义传位小弟赵廷美,赵廷美传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三传之后,皇位仍回太祖一系,既保证了国有长君,又能让赵匡胤荫及子孙。赵德昭是赵匡胤的二子,乃是皇后贺氏所生,但其大哥很早就死了,所以他可以说是赵匡胤的嫡系传人。但赵光义拿出的是“独传约”,即由赵匡胤传位赵光义,一传而止。最终赵德昭和赵德芳均在30岁之前死亡,赵光义一脉独享皇权。
影视剧中的赵德芳
后来,到了南宋高宗时期,高宗无子,其兄弟姐妹几乎全部被俘北上,最终将皇位又传给了赵匡胤的后代宋孝宗,皇位又归于赵匡胤一脉。但这个宋孝宗,他是赵匡胤的四子赵德芳(也就是评书中的“八贤王”)的后代。直到1224年,皇位才最终回到了赵德昭的后人宋理宗手中,此时距赵德昭死亡已经245年了。而这个皇位,来的也真是偶然。
宋理宗本名赵与莒,他是赵匡胤之子赵德昭的九世孙。皇家人口众多,到他这一代已与皇室血缘十分疏远了。他的曾祖和祖父均无官职,父亲赵希瓐也不过是一个九品县尉,虽属皇室,但社会地位并不高,与平民无异。赵与莒七岁时,赵希瓐逝世,生母全氏带他及弟赵与芮回到娘家,住在全氏在绍兴当保长的兄长家,一直到赵与莒十六岁。
当时的皇帝是宋宁宗,他先后生有八个儿子,但均在未成年时就夭折,直到1221年,过继了宗室子弟赵贵和为皇子,赐名竑,封祁国公,打算传位给他。当时掌握朝政大权的是著名的权臣史弥远,但这个赵竑不懂得韬光养晦的道理,对史弥远专权非常不满,曾写下“史弥远当决配八千里”的字条,还曾经指着地图中的琼崖说:“我今后要是得志,就要把史弥远发配到这里。”这一切都被史弥远安插在赵竑身边的侍女看在眼里,转身就报告给了史弥远。赵竑的言行令史弥远非常恐惧,经常向皇帝说赵竑的不是,另外私下里开始寻找其他合适的皇位继承人。
史弥远手下有一位门客,是他的铁杆心腹,叫做余天锡。史弥远就将寻找皇子的秘密任务交给了余天锡。嘉定十四年,余天锡回乡,准备参加当地的科举考试。路过绍兴时,忽然天降大雨,匆忙之下,余天锡寻找左近避雨之处,恰恰走进了全保长家。全保长听说来人是史弥远的门客,便盛情款待。席间,全保长将16岁的赵与莒及其弟弟介绍给余天锡,说二人是皇室血脉。
余天锡对赵与莒细细观察,发现此子相貌端正,举止得体,当下产生了推荐的想法。回到京城后,他将此事告知史弥远。史弥远派人将孩子接到临安,亲自考察。史弥远一见赵与莒就甚为满意,史弥远让赵与莒写字,他竟然写下“朕闻上古”四字,史弥远不禁感慨:“此乃天命也!”再说,赵与莒是个无势力的穷小子,以后定会感激自己,同时也好控制啊!就这样,史弥远推荐赵与莒进入宫内,赐名贵诚,继承了沂王王位,拥有了继位的资格,史弥远还派亲信对他进行了系统教育。
三年之后,也就是1224年,宋宁宗驾崩,史弥远联同杨皇后假传宁宗遗诏,废赵竑为济王,立沂王赵贵诚为新帝,是为宋理宗。赵竑在愕然之中,见到了新皇帝登基,心有不忿,因此不肯朝拜,结果被别人强摁着头下拜,后来赵竑被封为济阳郡王,出居湖州,最后被杀。
宋理宗剧照
就这样,皇位转了一圈,最终又到了赵德昭后代手中。但是,宋理宗并没有赵匡胤和赵德昭那样的才能,国家被他治理的一团糟。前十年都是在权相史弥远挟制之下,自己对政务完全不问,只纵情声色。史弥远死后,宋理宗才开始亲政,立志中兴,但收效甚微。执政后期,沉缅于醉生梦死的荒淫生活,甚至招唐安安等名妓入宫,朝政落入丁大全、贾似道等奸相之手,国势急衰,丢失大量国土。宋朝的国运继续向着覆灭的深渊一路滑去。至于他死后脑袋被蒙古人做成酒杯,那就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