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应该创新(有底蕴,有实力,有信心!梅州创新城市足球发展模式,全力创建中国足球特区)

原标题:

创新城市足球发展模式 全力创建中国足球特区

梅州市召开足球工作会议,推动足球改革发展工作再上新台阶

6月13日,梅州市召开足球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学习贯彻广东省对梅州足球改革发展提出的工作要求,推动梅州足球改革发展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力创建中国足球特区。

创建中国足球特区,梅州有底蕴,也有实力,更有信心和决心。2019年,是梅州足球承上启下的一年。回看《梅州市振兴“足球之乡”十年规划》,梅州已提前完成规划目标,展望未来,创建中国足球特区的号角已经吹响。

足球应该创新(有底蕴,有实力,有信心!梅州创新城市足球发展模式,全力创建中国足球特区)

在《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指导下,梅州确立了以建设中国足球特区为龙头,以梅州足球十年发展规划(2020—2029)和梅州足球发展重大改革方案为两翼的“一个龙头,两翼齐飞”的发展方针,提出了建设传承和弘扬中国南派足球技术风格的高地、中国足球发展体制创新的试验田、高水平足球人才输出的丰产田和现代足球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田的“一地三田”发展目标。

十年振兴足球工作 取得六项重大突破

梅州创建中国足球特区,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1873年,外国传教士将足球带入梅州五华,推广现代足球,随后的100多年,足球以燎原之势在全国各地兴起;1956年,梅县(今梅州市)被誉为“中国足球之乡”;1976年又被原国家体委确立为全国16个足球重点地区之一。

作为现代足球进入中国内地最早的城市,梅州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足球人才。早期名震全球的李惠堂就是梅州五华人。新中国成立以来,梅州籍球员更是长时期活跃在中国足坛,培育出曾雪麟、蔡锦标、谢育新、王惠良、郭亿军等一大批足坛精英。据不完全统计,梅州先后为各级国家队、职业足球俱乐部输送超过300多名优秀足球运动员,名列国内各输送城市的前列。

梅州创建中国足球特区,有实力也有信心。

足球应该创新(有底蕴,有实力,有信心!梅州创新城市足球发展模式,全力创建中国足球特区)

多年来,梅州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振兴足球”工作,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多渠道加大对梅州足球发展的投入,狠抓足球保障体系、组织体系、培训体系、赛事体系、产业体系、文化体系建设,振兴足球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梅州中国足球特区建设和打造国际国内一流足球运动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挖掘足球独特底蕴取得了新突破。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足球文化地标的投入,对五华元坑中国现代足球发源地、世界球王李惠堂故居进行保护和开发,对东较场进行全面升级改造等,现代足球博物馆、五华足球科技馆正在筹建之中。2013年,梅州市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城市梅州·足球之乡”,这是全国唯一的足球金字招牌。

足球应该创新(有底蕴,有实力,有信心!梅州创新城市足球发展模式,全力创建中国足球特区)

二是实施振兴足球十年规划取得了新突破。2009年梅州市委、市政府制定振兴足球十年规划以来,先后出台了十年规划等17项政策文件,初步构建了“政府引导、企业支持、社会参与”的欠发达山区足球发展模式。构建“五个层面”青训体系,打通“三级”人才输送通道,2009年以来梅州向省输送69人,向国家级队伍输送21人,向职业足球俱乐部输送90人,培养各类教练员1322人,裁判员1750人。谢育新、黄德保等一批梅州籍国脚回归家乡,曾超等一批梅州籍职业球员加盟家乡职业足球队,马里、阿洛等一批外籍球员闪耀梅州赛场,葡萄牙、巴西等足球发达国家外教进梅州学校。梅州被中国足球协会授予青训中心称号,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被国家住建部定为全国6个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是广东省足球试点城市、城乡足球协调发展典范,梅州足球是广东的一面旗帜。

三是推动足球争金夺银取得了新突破。全市每年举行足球赛事4000多场次,每年圆满顺利完成三支职业球队主场赛事36场,“一带一路”客家杯国际足球邀请赛、四国女足锦标赛等已经成为梅州的国际品牌赛事。近年来梅州获得15个国家、省足球赛事冠军,包括1个职业足球赛冠军,2个群众足球赛冠军,12个青少年足球赛冠军。

四是完善足球软硬配套取得了新突破。十年规划实施以来,全市新建、升级改造足球场地504块,其中部门、社会119块,学校385块。据2018年不完全统计,全市足球场地数量达814块,平均每万人拥有场地数达1.85块,每万人拥有数居全省首位。五华奥体中心是全国唯一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县域运动场。

五是激发足球市场投资取得了新突破。3支职业足球俱乐部每年创造税收超过5000万元,职业球队主场赛事吸引大批市内市外球迷观赛消费,每年带动当地食宿旅游等消费超6000万元。五华横陂足球小镇、梅州市足球文化公园、梅县富力足球小镇、五华李惠堂文化休闲区、梅县区雁洋运动休闲小镇、辉骏女足基地等规划建设有序推进。跃速、红旗等体育企业发展势头良好,“踢球么”APP等上线运营。2018年全市体育生产总值达13.49亿元,传统体彩销量2018年达到4.35亿元。

六是营造浓厚足球氛围取得了新突破。市体育部门完成典藏中国图书出版和“一首歌、一本书、一部片、一批形象使者”的足球文化“四个一”工作;建立了“球乡”公众号,开发了“踢球么”APP等,发挥梅州日报、市广播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的主体作用和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同时争取中国体育报、南方日报和足球报等主流媒体支持宣传,形成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线上与线下互联互动的融媒体宣传集群。置身足球赛场,享受足球文化盛宴,梅州足球活动、足球话题在城乡深入人心,足球贺岁过节场面热闹非凡,足球已成为球乡“习俗”和梅州市民健康时尚的一种生活方式。

先行先试发挥自身优势 形成区域足球发展特色

创建中国足球特区,是一场梅州自下而上的改革和突破。无先例可循,无经验可鉴。

虽然梅州底蕴深厚,群众基础好,但从足球之乡到中国足球特区,梅州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主要还存在足球人才支撑不足,足球场馆配套建设不完善,足球发展水平不平衡,产业发展不充分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梅州足球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努力走出一条体现南派特色、梅州特点的足球发展新路子,为广东乃至全国足球工作创造新经验,让足球之乡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足球应该创新(有底蕴,有实力,有信心!梅州创新城市足球发展模式,全力创建中国足球特区)

通过建设中国足球特区,梅州将大胆先行先试,创新城市足球发展模式,依靠和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区域足球发展特色。

在足球工作会议上,梅州市委书记陈敏介绍,推动足球改革、创建足球特区,要用激情追逐足球“两个梦”,一个是追逐中国足球强国梦,另一个是追逐球乡振兴梦;要用热情办好足球“三件事”,一是发展足球产业,二是建设足球场地,三是培育足球文化;要用感情踢好足球“四类赛”,一要踢“强”职业足球,二要踢“精”青训足球,三要踢“大”校园足球,四要踢“火”社会足球。

“创建中国足球特区,要加快特区规划建设,加快体教融合发展,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快足球产业和特色小镇发展,加快足球场馆设施建设,加快社会足球培育,加快推进足球国际合作,加快营造优质环境。”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爱军在会上对创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会上提出了要牢固树立“带着感情认识足球、带着热情服务足球、带着激情振兴足球、让小足球‘踢’出大产业、用足球点燃城市梦想”的发展理念,确定了“一个龙头,两翼齐飞”的发展方针,即以建设中国足球特区为龙头,以梅州足球十年发展规划(2020-2029)和梅州足球发展重大改革方案为两翼,并提出了建设传承和弘扬中国南派足球技术风格的高地、中国足球发展体制创新的试验田、高水平足球人才输出的丰产田和现代足球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田的“一地三田”发展目标。

会上,张爱军代表市政府与市创建足球特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签订创建足球特区责任书,将责任落到了实处。

足球的未来在青训。根据中国足球协会的指导方针以及足球青训规律,梅州将统筹全市资源,创新青训“五系一体”的新模式、新赛制,率先实现国内青训体系的新突破。

为让更多优秀外教走进梅州校园,在会上梅州市教育局局长彭旭与巴西桑托斯足球俱乐部中国独家代理方泽先生签约。未来,梅州将立足国际视野,引进国际顶级师资和技术力量,创新足球教学人才和经营人才培育方式,培育掌握现代足球先进理论、教学技能和经营技术的高端人才。

创建中国足球特区,梅州将根据全国青少年足球体教融合发展要求,从竞赛、训练、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体教融合和一体化管理,打造体教结合的先行试验区。

值得一提的是,梅州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代表为梅州足球形象使者原国家男子足球队队员王惠良、国家级足球裁判温木莲佩戴绶带,陈敏为冲超成功的梅州辉骏足球俱乐部颁授奖牌。

接下来,梅州将探索区域独特的足球文化,广泛引进市场资源,推进多元化培训、高端化人才、特色化赛事、智能化用品、金融服务体系等足球产业新体系,进一步深化职业足球改革,完善梅州职业足球俱乐部现代化治理结构,以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的双轮驱动策略,不断提升梅州足球俱乐部发展的影响力和市场活力。

凝聚各方合力振兴足球之乡

振兴中国足球,是体育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牵系着全国人民和各级领导的心。国家出台了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长期发展规划,把足球项目放在国家战略层面推动,完善中国足球系统,为足球振兴提供体制保障。

梅州创建中国足球特区,具有现实意义。当前,恰逢国家实施足球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梅州统筹规划,立足长远,创新思路,加快转变足球发展方式,科学推进足球体制机制改革,实施足球发展新十年规划,按照“带着感情认识足球,带着热情服务足球,带着激情振兴足球”的要求,创建中国足球特区,努力为中国足球改革发展贡献梅州方案、梅州智慧和梅州力量。

梅州创建中国足球特区,具有时代意义。梅州是足球之乡,在市委市政府、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足球之乡的品牌被不断擦亮,“接下来,我们要传承足球之乡!”梅州市体育局局长陈建新说,创建中国足球特区,是将梅州的足球改革朝纵深方向推进,在传承足球之乡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打破束缚足球发展的藩篱和利益壁垒。

梅州创建中国足球特区,更是群众的需要。2009年梅州市委、市政府制定振兴足球十年规划以来,梅州足球打开了崭新的局面。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悄然发生改变,每到中甲主场比赛日,携家带口的球迷便准时出现在曾宪梓体育场和惠堂体育场;看不过瘾的,便约上小伙伴亲自下场踢球,每逢过年,村镇组织的草根足球赛是全村总动员的民俗活动……

如今,看球议球踢球已经成为梅州人一种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因此,梅州创建中国足球特区符合群众的需求,也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支持。“去年听说梅州要创建中国足球特区就特别兴奋,对于我们球迷来说是福利,对于这个城市来说也是一种肯定和名片!”市民张先生表示。

梅州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精神得到了国家、省的大力支持。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副巡视员史强,省体育局局长王禹平,省足球协会副主席、省足球中心主任程志文出席了梅州足球工作会议,史强、王禹平还作了讲话,足见各级各部门对梅州此项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王禹平在会上说,梅州市委、市政府召开足球工作会议,全面启动创建中国足球特区工作,体现了梅州作为中国足球之乡的政治担当、责任担当和历史担当,体现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广东改革精神。“希望梅州借助全国足球改革的东风,按照足球特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咬定足球改革发展不放松;在机制举措上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努力解决足改瓶颈问题,积极探索梅州欠发达地区足球发展新模式。”

“足球改革发展需要上下联动,全国一盘棋,国家体育总局将更加关注和支持梅州足球发展,全力支持梅州创建足球特区,我们相信,有广东省体育局的支持指导和梅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梅州振兴足球和创建足球特区工作定能取得更大成效!”史强说。

数说

十年振兴足球成绩单

2009年以来,构建了中国足协青训中心、省市县体校、职业足球俱乐部、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社会青训组织“五个层面”的青训体系,培养了12650名后备人才,向省输送69人,向国家级队伍输送21人,向职业足球俱乐部输送90人;培养了各类教练员1322人,裁判员1750人,其中有4名国家级足球裁判员。一批梅州籍国脚回归家乡支教,一批梅州籍职业球员加盟家乡职业足球队。引进了葡萄牙、巴西等足球发达国家外教,推进了足球培训、训练国际化。

全市每年举行足球赛事4000多场次,每年顺利完成三支职业球队主场赛事36场。全市现有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83所,省校园足球推广学校138所,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86所;每年开展校园足球四级联赛赛事2000多场次;参与足球活动学生人数达25万人,约占全市中小学生总数的40%。近年来梅州还获得15个国家、省足球赛事冠军,包括1个职业足球赛冠军,2个群众足球赛冠军,12个青少年足球赛冠军。

目前,全市体育产业机构有493个,2018年全市体育生产总值达13.49亿元,传统体彩销量4.35亿元、年均增长22%。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陈萍

【编辑统筹】胡素青

【通讯员】丘黎明

【作者】 陈萍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