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当被问到俱乐部赛事和国家队比赛之间有何不同时,意大利传奇教头萨基的回答非常简练,“足球赛事理应以可能的最高水准进行,”他说道,“俱乐部的水平比不了国家队。”
这是当时的普遍看法,国家队之间的比赛被认为是顶尖赛事的代表,而俱乐部比赛某种程度只是国家队比赛的垫场。
而近年来,这样的看法早已不再成立,原因有很多。而今夏的世界杯将会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ESPNFC为您分析...
足球赛事影响力从国家队到俱乐部层面迁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1995年博斯曼法案的出台,它在事实上终结了此前国内和欧洲联赛每家俱乐部最多只能同时上场3名外援的限制。因为之后限制只适用于非欧盟球员,而俱乐部可以自由使用欧盟国家“外援”。
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顶级豪门的格局。此前的首发阵容通常是8位国内球员,加上3位顶级外援来补强实力,突然间,球队理论上可以首发11位外援,而就在博斯曼法案实施的4年后,切尔西队第一次尝到了螃蟹。各大豪门从欧洲大陆尽情搜罗精兵强将,组成各自的“复仇者联盟”,让各个国家队相形见绌。
一个随之而来的现象便是顶级联赛中的财政不平衡普遍出现,而欧冠联赛丰厚的利润则加剧了这一进程,类似的因素还有国内联赛转播收益的分配等。造成的结果便是,顶级俱乐部成为了骇人的航母,即便是全替补阵容都可以比中下游球队的首发豪华不少。同样的,这样的俱乐部阵容是国家队难以企及的。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俱乐部层面技战术理念的飞速进化。在跑位,传球,压迫时机等各个方面,俱乐部的战术板变得复杂而细致,而国家队的教练们则常常抱怨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磨合阵容。更有甚者,在过去的十年间,俱乐部主帅们将自己的精力更多集中在了球队的战术打法上,而选材和球探工作则被细分给了相关的专业人士。
而本届世界杯,至少在小组赛期间,精彩程度将逊色于欧冠,原因是过去几年间,顶级俱乐部主帅对于压迫打法的疯狂迷恋。压迫当然并非是什么新的理念,但近年来却得到了广泛的推崇,人们认为采用压迫打法的球队通常训练有素而且在场上更加勤奋,比如波切蒂诺的热刺和克洛普的利物浦。
如今的顶级球队几乎每个人都习惯了这种嗜血的,高强度和极速的比赛节奏,而那种通常意义上的正常速率的比赛则会让人昏昏欲睡,世界杯期间熬夜看球的人恐怕要打点鸡血了。
足总杯决赛切尔西1比0击败曼联本是一场完美的比赛,技战术质量很高,阿扎尔等人的个人表演也十分出彩,两位顶级名帅之间的斗智斗勇,双方你来我往,也创造出了不少机会,所有这些都是一场经典比赛所应具备的,更不用说还是一场杯赛的决赛。然而实际上,这场比赛却招致了诸多诟病,人们对于双方的比赛速度大失所望,因为都没有采用强压式打法。
如果那场比赛被普遍认为不好看,想想多少人会真的去享受世界杯。
国家队层面的比赛鲜有压迫式打法,因为通常集训的时间少,加上球员在一个赛季结束后的身体疲劳,像疯子一样的去压迫逼抢,估计很少有人甘之如饴,更别提一个月之内可能打六七场比赛。
当然也会有例外,根据此前预选赛阶段的表现,西班牙和德国的打法将会非常激进。桑保利的足球理念本就是围绕着主动压迫,也许他会让阿根廷队拿出类似的表演,尽管3月份1比6惨败给西班牙是个不小的提醒。巴西,英格兰,法国以及比利时可能会在面对弱旅时采用高位逼抢,但面对强敌更有可能屯兵后场,伺机反击。
更多的球队将无疑会采用相对谨慎和平衡的战术,也许在A组和H组最为明显,因为那些球队更倾向于等待对手先攻出来。回顾过往,此前的世界杯也并无二致,只是与我们越来越习惯的高水平俱乐部赛事之间的对比越发强烈。
世界杯赛整体阵容深度也显不足,除了那最强的六七支球队,其他队伍阵容质量可谓平平。因此开赛的前几周,比赛可能不会非常好看。因为用技战术质量和精彩程度两项指标同时衡量,国家队赛事已经远远落后于俱乐部顶级比赛。
(杨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