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欢迎习近平主席访问塞内加尔,中国援建的塞内加尔国家竞技摔跤场飘起中塞两国国旗。 本报记者 李志伟摄
中企承建塞内加尔乡村打井项目给当地孩子带来欢笑。 本报记者 吕 强摄
中企承建的塞内加尔国际机场—捷斯段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施工现场。 本报记者 吕 强摄
建设中的塞内加尔国际机场—捷斯段高速公路。 本报记者 吕 强摄
中国援建的塞内加尔国家竞技摔跤场。 资料图片
摔跤运动是塞内加尔人民眼中的“国粹”,当地语言的“摔跤”一词蕴含着恪守内心、追求荣誉的深意。正因为塞内加尔全民酷爱摔跤,中国援建的国家竞技摔跤场即将交付,在这里成为人人关注的大事件。
7月20日,习近平主席对塞内加尔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在当地媒体发表署名文章,称赞中方援建的竞技摔跤场等“为传承和发扬塞内加尔文化传统作出了重要贡献”。近日,本报记者来到这座可容纳两万名观众的现代化摔跤场采访。从当地官员、项目建设者到普通民众,每一位“摔跤场故事”讲述者的言语间都满含着对中国尊重非洲文明、支持非洲发展的感激。
“我们想当面跟习近平主席说‘谢谢’”
皮金区距离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市中心大约有10公里,这里连片的工地、繁忙的集市无不提醒人们塞内加尔的发展活力。坐落于此的国家竞技摔跤场成为整座城市的新地标。
建造一座专门的现代化摔跤场是塞内加尔人民许久以来的梦想,如今他们将迎来圆梦时刻。
2014年2月,中国政府同塞内加尔政府签署换文确认援建竞技摔跤场。2015年12月,湖南建工同塞方签署项目实施合同。经过仅仅两年多施工,一座占地7公顷、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竞技场就出现在人们眼前。
国家竞技摔跤场的建设从一开始就牵动着塞内加尔全国人民的视线。2016年4月,塞内加尔总统萨勒率多名内阁部长出席项目奠基仪式。他在致辞中高度赞赏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对塞提供的支持,尤其向习近平主席表达了诚挚谢意。当地最主要的报纸《太阳报》将摔跤场比作“达喀尔市一颗珍贵的宝石”,称它“将闪耀整个西非地区”。塞内加尔国家电视台不久前专门拍摄摔跤场宣传片,使当地民众对它产生了更多向往。
参与摔跤场建设让当地年轻人倍感自豪。据项目负责人介绍,塞内加尔缺技工,来到项目上的年轻人学了手艺,往往有其他工程以更高薪水为条件来挖人,但是多数年轻人却不愿走,因为他们不想错过项目完工这个梦想成真的时刻。阿玛杜就是这群年轻人中的一员。
“我们分外珍惜这份来自中国的礼物,它象征着我们之间的友谊。听说习近平主席要来塞内加尔,我们都高兴得不得了。如果有机会,我们想当面跟习近平主席说‘谢谢’。”阿玛杜对本报记者说。他自己也是个摔跤迷,2016年初就来到了工程上。
“我们非常希望为尊贵的中国客人表演塞内加尔摔跤”
走进国家竞技摔跤场,浓郁的“塞内加尔风”格外吸引人。体育场外围顶部,一组浮雕描绘出塞内加尔传统摔跤的种种技巧。体育场内,三层座椅和西侧墙体都设计成了塞内加尔国旗色——红、黄、绿三色交错,在湛蓝的天空下更显鲜艳。
摔跤是展示塞内加尔传统文化的一扇窗口。一场摔跤比赛往往融合摔跤竞技、民俗表演、歌舞等不同文化元素,隆重的比赛仪式可长达几个小时。过去20年来,塞内加尔摔跤产业化发展提速,摔跤成为年轻人眼中很“酷”的运动,仅达喀尔一地就有超过6万名年轻人在接受摔跤训练。当地海滩上,开展自我训练的摔跤爱好者比比皆是:深蹲、拉伸、折返跑,一招一式都非常投入。
“在塞内加尔加大开放之时,最重要的是不能忘记自己的根。”塞内加尔摔跤协会主席阿利翁·萨尔从文化传承的视角看待摔跤的重要性。塞内加尔人对摔跤的这份特殊情感,中方建设者看在眼里,这才有了摔跤场建设一个个独具匠心的细节设计。
摔跤场罩棚的“金腰带”设计,灵感来源于塞内加尔摔跤选手佩戴的腰带。将运动员入口设计在东侧,是因为摔跤比赛开始前要举行出场巡游仪式。摔跤场内一池黄色细沙也很费工夫。项目技术组长薛利春说,施工人员将沙子筛过两遍,确保不留任何杂质,目的就是保证选手上场时有最佳的比赛效果。
“国家竞技摔跤场是塞中友好的一大象征。”塞内加尔体育部长马塔尔·巴对本报记者表示,“我必须向中国朋友们的付出表示敬意!”
听到习近平主席即将来访的消息,塞内加尔摔跤明星巴博耶·拉特尔十分激动:“这是塞内加尔的荣幸。我们非常希望为尊贵的中国客人表演塞内加尔摔跤,展示塞内加尔的独特文化。”
“习近平主席来访是扩大两国合作的重大机遇”
在将摔跤场项目打造成精品工程的过程中,中国建设者克服了诸多困难,给当地建设者留下了宝贵经验。
摔跤场所在地此前是沼泽地,地质条件差,再加上工程占地面积大、钢结构跨度大,确保按期完工并不容易。建设者采用建筑信息模型,精确估算施工所需用料,精准调配,保证各个环节都严密配合。中国驻塞内加尔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韩晓飞对本报记者说,中国施工方采用国内最高标准推进援外项目,同时配备了独立的质检员、监理公司,定期对项目进行检查。
在萨勒总统看来,竞技摔跤场作为塞中两国合作项目的典范,不仅有助于弘扬塞传统文化,还能为当地的发展增添动力。
据统计,摔跤场建设项目为当地创造了约3000个就业岗位。塞内加尔工人初来项目时绝大多数没有相关工作经验,中国工程师和技工师傅“传帮带”,整个项目为当地培训了超过1000名木工、油漆工、电焊工等各类技工。
“中国人远道而来向我们传授技术,这份情谊值得年轻一代珍惜。”达喀尔大学社会学专业大一学生阿力瓦那对本报记者说。他利用假期来工地打工,主要负责场馆的装饰工作。
在这个项目上工作已有一年半时间的桑巴曾于1985年至1991年在北京交通大学读书,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摔跤场将是我们国家的财富。中国政府援建的项目,包括国家大剧院、滨海健身园等,都实实在在地惠及塞内加尔人民。”他说,塞中友好交往对于两国人民来说是莫大的幸福。
桑巴由衷地说:“习近平主席来访是扩大两国合作的重大机遇。”
(本报达喀尔7月20日电)
本期统筹:吴绮敏 版式设计:张芳曼
《 人民日报 》( 2018年07月21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