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近日,全国妇联与农业农村部发布“巾帼新农人”创业典型案例,有4人入选,她们中有辞去律师工作,为乡村产业发展出谋划策的姚丁香;有把小泡菜做成大产业且带富乡亲的阿米南木·克然木;有潜心制作特色美食,推介美丽家乡的加拿尔古利·马站;还有留学回国后在沙漠种大棚草莓的带货达人周小玲。作为新农人,她们“巾帼不让须眉”。本期基层连线就来倾听这些“巾帼新农人”的创业故事吧。
姚丁香
“律政佳人”使养殖企业获益
天山网记者 加孜拉·泥斯拜克
2月8日,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姚丁香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喀拉苏乡克什喀拉苏村回到了乌鲁木齐。“我家在这里,在这过完春节,这两天就要回去工作了。”姚丁香笑着说。
2月8日,姚丁香在介绍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获得的荣誉证书。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姚丁香今年38岁,说话轻柔,但对待工作却有一股认真劲儿。
2010年,姚丁香取得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位后,成为一名律师。2013年,姚丁香怀着8个月身孕来到克什喀拉苏村,以法律顾问的身份参与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蕴公司”)筹备成立事宜。
2014年,经营鱼类生态养殖、加工、冷链物流、销售、餐饮服务的天蕴公司成立,姚丁香的工作和乡村产业发展联系起来。
天蕴公司采用生态环保型网箱养殖鱼,这是公司自主研发的半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能够控制鱼所生活的水域水温。水下清污机器人每月清理一次网箱,保证水域清洁。
“公司的养殖模式科技含量高,但在2018年,因为国家环保政策的调整,网箱养殖模式受到了严峻考验。”姚丁香说。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投饵网箱养殖属于限制类产业,但由于天蕴公司采用的养殖模式有别于传统的网箱养殖,姚丁香和她的团队认为,应该争取推动政策中关于网箱养殖部分的适时调整,让更多生态养殖企业获益。
“在尼勒克县委和县政府的帮助下,我们逐层申报,相关政策得以调整,对投饵网箱养殖进行了重新界定。”姚丁香感慨地说。
经历这些事情后,姚丁香辞去北京大成(乌鲁木齐)律师事务所的工作,来到天蕴公司,重点进行政策研究和公司风险管控。
天蕴公司经过7年多的发展,不仅带动当地村民就业,每年还给600多户村民进行分红,为克什喀拉苏村带来了巨大变化。
“作为一名新农人,我热爱现在的这份工作,我相信依靠科学技术能不断优化升级乡村产业,让农牧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姚丁香说。
阿米南木·克然木
小泡菜带动村民就业
天山网记者 张治立
和许多乡亲相比,阿米南木·克然木春节期间十分忙碌,因为春节市场的泡菜订单纷至沓来,她一直在忙着加班加点赶制。
“能在家乡创业,带动周围人一起致富,苦点累点心里却很充实、很幸福。今年,我要引进一条塑料包装容器生产线,投产两种恰玛古酱腌菜和两种水果罐头,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2月8日,22时才下班的阿米南木对记者说。
2021年11月20日,阿米南木·克然木在培训员工。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上超市购物,下餐馆吃饭,阿米南木第一个念头就是看看有没有泡菜,泡菜的口味、包装如何。创业8年多来,她把建在农村的一个作坊式小泡菜厂做成一家现代化果蔬制品研发生产企业。公司生产的“科德瑞”和“爱味再来”牌系列泡菜,包含自然发酵泡菜制品、醋渍制品、韩式泡菜制品、混合蔬菜泡菜制品等多个品种,销往南北疆多个城市。
与她的泡菜一样,一贯埋头做事的阿米南木名气也越来越大。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喀拉塔什村村民阿不来提·阿米提说到阿米南木,不由竖起大拇指夸赞:“她能舍弃稳定的工作,从城里到乡里建厂子,带动30多人稳定就业,让我们这些男人打心眼里佩服。”
巾帼不让须眉。熟悉阿米南木的人,时常用这句话来评价她。她原本在新和县粮食局工作,丈夫是公务员,父母是教师,在别人眼里,她的生活非常安逸。然而,她一直有个梦想,那就是干出一番事业,为社会出点力。
2013年,阿米南木的孩子上学后,她毅然辞掉工作开始创业。阿米南木的哥哥在农业大学研究农副产品加工,他认为泡菜在南疆越来越受欢迎,建议阿米南木学习泡菜制作技术。她学成后在喀拉塔什村创办了新和科德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招聘的员工大多是这个村的妇女。
吃苦肯干加上善于钻研,阿米南木的事业不断做大。她牵头组建了新和县科德瑞泡菜协会,公司还成为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的教学实习基地。阿米南木一心一意把小泡菜做成大产业。
一路艰辛一路歌,前不久,全国妇联与农业农村部发布“巾帼新农人”创业典型案例,阿米南木榜上有名。
加拿尔古利·马站
让草原味道走出家乡
天山网记者 张瑞麟
2月9日,9时,托里县宏吾若巴清泉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已经开始运转。该公司负责人加拿尔古利·马站一早就来到工厂,查看牛奶品质。
“对于食品安全我们从不放松,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加拿尔古利说。
就是这么一个执着又认真的人,一步步将公司发展壮大,带动了20多个当地村民就业,辐射带动150户村民增收。
2月9日,托里县宏吾若巴清泉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加拿尔古利·马站在制作奶制品。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加拿尔古利先后开过家庭食堂、商店,做过小生意。2013年,正在摸索中的加拿尔古利意识到,应该从当地的优势产业中寻求发展。
她生活在托里县库普乡也斯道吾列提村,村民普遍从事养殖业,加拿尔古利就从养殖户手中收购牛奶,再对外销售。
起初,牛奶销量不好,望着剩余的牛奶,加拿尔古利有了新的想法,把牛奶进行加工,制作成奶制品,不但能延长保鲜时间,还多了增收渠道。
加拿尔古利是个敢想敢干的人,她找到当地政府说出自己的想法,得到了支持。2013年,加拿尔古利成立了养殖合作社,有了奶源保障。合作社成立之初只有5名员工,加拿尔古利得自己带着产品出去推销。
2015年,她成立了托里县宏吾若巴清泉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有了积蓄的加拿尔古利又有了新的想法,只销售奶制品太单一,当地养殖的牛羊肉质鲜美,也应该利用起来。2020年,她申请了牛羊肉制品许可证,做起了新产品。真空包装鲜肉、风干肉、烟熏肉等产品陆续推出。
如今,托里县宏吾若巴清泉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有10多种奶制品及12种牛羊肉制品,每年加工肉类20吨,产品大多销往北疆市场,10%的产品已经打入国内其他省份市场。
“坚持高品质是我们不断成长的秘诀。我们收购的牛羊肉必须是通过相关部门检验的,公司也成立了化验室,对收购来的牛奶和肉制品进行再次检测。生产必须坚持无添加,只有真正的好品质才能受到市场的认可。”加拿尔古利说。
今年,加拿尔古利计划继续开拓国内其他省份的市场,让更多疆外消费者也能品尝到塔城的特色美食。为了拓展市场,加拿尔古利准备和线上销售平台合作。“我会继续做出更多美味的产品,让大家通过特色美食认识我的家乡。”
周小玲
大棚种出网红草莓
天山网记者 萨日娜
在阿拉尔市锦禾果蔬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的草莓大棚里,一颗颗草莓鲜红娇嫩,惹人喜爱。“欢迎大家来采摘、购买,这个草莓叫‘红颜’,吃起来有牛奶的香味……”2月9日,该合作社理事长周小玲拿着手机,正在直播。
2021年3月14日,阿拉尔市锦禾果蔬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的温室大棚里,周小玲在推介草莓。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周小玲是土生土长的阿拉尔市人,大学毕业后她到新加坡留学,学习酒店管理专业,并获取硕士学位。2013年回国后,她谢绝了大城市酒店的聘请,回到家乡创业。
通过市场考察,周小玲发现,草莓的市场需求量很大,但在当地还未形成规模。周小玲瞅准商机,决定通过温室大棚培育草莓。周小玲说:“我和我的合作伙伴是资源互补,我有人脉和销售渠道,他有种植技术,我们的草莓种出来不愁销路。”
为了保证草莓的口感,种植全过程都按照无公害生产标准进行管理,采用蜜蜂授粉,提升草莓产量。如今,周小玲的大棚草莓已经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到大棚草莓上市的季节,都会有不少游客前来采摘、品尝。
因为学历高、眼界宽,周小玲在合作社发展初期就采取线上线下两种销售模式,还通过发展观光农业实现多元增收。
“我们不仅有实体水果店,还利用微信、抖音等进行宣传,提高产品知名度。现在,我的微信和抖音粉丝有3万多人,草莓供不应求。”周小玲说。
目前,阿拉尔市锦禾果蔬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已建成温室大棚35个,种植面积达120亩。除了种植草莓,还种植了雪山果、火龙果、樱桃、无花果等特色水果。带动周边20多户农民增收,吸纳50多名职工就业。
大棚草莓种植的成功,不仅给周小玲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也让她创业更有动力。新的一年周小玲也有新的打算,她计划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建设集采摘、餐饮、娱乐、民宿于一体的度假农庄,还将发展果品加工产业,做出草莓酒、草莓干等产品。
“作为新农人,就要敢于创新。回到家乡创业我无怨无悔,一开始我就立志要潜心研究大棚种植技术、带头增收致富。今后,还会带领更多年轻人学习电商知识,让家乡的农副产品走向全国。”周小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