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第一个足球场(五华足球行(上):中国内地第一块现代足球场是啥样?)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袁承咏 文/图

足球是五华的名片,也是五华的骄傲,更是体现五华精神的标志。五华足球的历史源远流长,关于足球的故事精彩,关于足球的人物传奇。

中的第一个足球场(五华足球行(上):中国内地第一块现代足球场是啥样?)

五华与现代足球结缘,那还是140多年前的事情了。1863年,有两位德国的传教士不远万里来到五华的元坑村传教。当时,这个村落偏僻荒凉,要走过一段漫长、狭窄而弯曲的山路,才能到达这里。但是这里的村民质朴善良,非常宽容地接纳了两位高鼻蓝眼、褐色胡子的西方人。

中的第一个足球场(五华足球行(上):中国内地第一块现代足球场是啥样?)

1868年,两位传教士为了吸引更多的人信教,尤其是年轻人信教,开办元坑中书馆。中书馆采用西式学制,设置了文学、科学、哲学、神学、音乐、体育等六个科目。这是广东客属地区第一间现代中学。在体育课程中,擅踢足球的德国人边得志向学生传授足球知识和技艺,从此,五华与足球紧密地联系起来了,中国内地现代足球运动的序幕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徐徐拉开。

中的第一个足球场(五华足球行(上):中国内地第一块现代足球场是啥样?)

足球的现代规则意识和山里人传统的拼搏精神,在球迹曲线的扭结中融合在一起了。那位大胡子足球教师边得志也赞叹不已:“Oh,my god! 这里的山民吃苦耐劳、勇敢拼搏,就是为绿草地而生的!”

中的第一个足球场(五华足球行(上):中国内地第一块现代足球场是啥样?)

足球在这里受到学生、村民的喜爱。踢球、看球蔚然成风。渐渐地,附近十里八乡的青少年也赶来学球、比赛,后来,远至东莞、惠阳、宝安等地也有人前来求学。足球,从贫瘠的山坳飞出,飞向更远的天地……

中的第一个足球场(五华足球行(上):中国内地第一块现代足球场是啥样?)

今天,当我们再次来到元坑,仿佛还能听到当年欢呼喝彩的声音。山脚下溪水潺潺,广场上矗立着据说是中国内地最高的大力神杯,杯高约在6米上下。

中的第一个足球场(五华足球行(上):中国内地第一块现代足球场是啥样?)

向山上走去,就是当地精心打造的“足球之路”,路的一边是浮雕墙,由追根、传播、传奇、传承、发展、崛起、梦想七个部分组成,形象地刻画着足球运动在中国内地发展的曲折沧桑历程,也记载着五华足球的历史与荣耀;路的另一侧,是五华工匠精心雕塑的一系列石像,生动地记录着足球场上运动员带球、停球、过人、倒钩、射门等各种各样的精彩一刻。

中的第一个足球场(五华足球行(上):中国内地第一块现代足球场是啥样?)

盘旋而上,快到山顶的时候,会看到当年的教师宿舍、课堂、教堂的遗址,全部是地基刚刚露出地面的样子,但是,依然可以看出当年精心的布局,所有的建筑依山势摆布,错落有致。从旧照片中可以看到,建筑因附着山势巍峨,而更显堂皇。建筑之间还有土制的自来水,引着清澈的山泉盘桓其间。

中的第一个足球场(五华足球行(上):中国内地第一块现代足球场是啥样?)

站在山顶,视野开阔。远远望去,石马山苍翠宏大,山势跌宕起伏,雄浑浩然!山风倏忽而来,精神为之一振,仿佛一枚势大力沉的足球携风而过,射向茫茫群山!啊,足球!站得高,射得远!中国现代足球萌芽于高山之巅,冥冥之中就是在启迪我们——足球需要高度,需要视野,有了高度与视野,才能高屋建瓴,踢出气势,提出壮阔的天地!

中的第一个足球场(五华足球行(上):中国内地第一块现代足球场是啥样?)

石马山很远,远得有些泛蓝了。

沿着另一侧山坡行走,快下山的时候,一块平整开阔的足球场呈现在眼前。这就是中国内地最早的现代足球场了。据《广东省志・体育志》(2001年版)和《五华县志》(1991年版)记载,元坑足球场于1873年完工。当时的足球场长32米、宽20米,两端用木料搭成球门。据文史专家考证,这是文献上记载的中国内地最早的足球场。

中的第一个足球场(五华足球行(上):中国内地第一块现代足球场是啥样?)

球场精妙处在于,利用天然山势形成围挡,球不会溜到山下。

现在,球场已经被保育起来,绿草茵茵,宽敞平整。周边的墙壁上记录着球场的历史,也同时记录着历届世界杯吉祥物和获得冠军队伍的名字。球场的旁边又新建了一个可以使用的青少年足球场。任何被足球文化感染的游客,此时,都可以在这里飞起一脚,射门!

中的第一个足球场(五华足球行(上):中国内地第一块现代足球场是啥样?)

在隔壁球场可以踢球了!

辉煌的历史,从来都是面向未来、开创事业的引擎。在五华,梦想的萌芽在岁月的沉淀之后,会呈现出怎样的精彩呢?“第一球场”诞生40年后,伴随着激情的呐喊和怦然的踢球声,终于,一位世界级的“球王”从五华走来了,他就是——李惠堂! 请看下一篇——五华足球行(下)球王!球乡!

中的第一个足球场(五华足球行(上):中国内地第一块现代足球场是啥样?)

五华奥体中心广场的李惠堂雕像。

审校:孙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