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阅读的东西越来越多,能读下去且认同的东西就越来越少。书荒的时候,总是把以前读过的书再翻出来读一遍,往往会看到很不一样的东西。
1.先看到的,往往是过去的浅显和幼稚
我在头条号上评论过《十宗罪》也就是后来改名的《罪全书》。我当时说这套书太过惊悚,就像是在哗众取宠,故事写得也不好,很多桥段都特别恶心。可最近看到《十宗罪》,我深切的意识到作者想要在表达什么。他想带人去看人间炼狱,就如悲剧作家想把完美撕碎给人看一样,让人更珍惜平凡的幸福。
此时我才明白我以前看得有多浅显。当时那种面对突如其来的地狱冲击,我本能的反感和无法思考。作者蜘蛛在书里其实是加了许多的自我感慨的,我统统没有看到。等这次看完,我才意识到,我一开始就把他写书的心给想错了。
2.之后看到的,是代入现实的警惕感和方向感
《十宗罪》里记录的案件看起来匪夷所思,但仔细看又发现理所当然。多数案件的发生是因为欲望,多数觉得奇葩的人可能就埋伏在身边。让我开始思考经营自媒体中“隐私和人气”的关系。
暴露隐私,拿自己现身说法,往往是取得陌生人良好印象的开端。身为自媒体人,我也经常这样干,觉得这样才够“坦荡”,而在互联网上,总有一些人会顺着网线查清祖宗八代,比如不同意我在知乎、头条号、微博上的观点的人,怼不过一着急就要扒开我的店铺和网文找麻烦。《十宗罪》的一些案件给了我很大的警示,让我看到了隐私暴露到极致我会遇到什么麻烦,可能倾家荡产,也可能命丧黄泉。所以,人气和自媒体带来的利益不应当是通过暴露自己隐私得来,让我更愿意把关注点放在提高文章质量和观点犀利度上,而不是为了增加说服力,把自己一切隐私都抖落出来。
在这里我也想提醒所有做自媒体的同行们,网上喷子太多,不理智的键盘侠群体,往往混杂着真正的偏执型人格人群以及病理意义上的精神病。少互怼少生气,少发隐私少斗气。保护好自己和家庭,才不是丢了西瓜捡芝麻。
大家一定要定好发展的方向呀。
3.我看到的还有,对执着的度的把握
执着是一把双刃剑,欲望是执着的诱饵,一旦执着起来,就像是要在海里钓鱼一样,不钓到那条大鱼死不罢手。有些人幸运,钓到的鱼价值千金;有些人够狠,不管那鱼能不能吞下先钓上来再说,等鱼上来了却是吃人的白鲨。
《十宗罪》的很多案件都是这样,明明可以收手,却选择一错再错。执着在个比较正面的词在这里要换做“执拗”更为合适。而之所以会有不合实际的执拗,是因为人对自己能力的误判和对后果的误判。
没有金刚钻就别搅瓷器活,不要产生大于自己能力的欲望,如果欲望不能消减,那就让自己有了能力再去实现。
警惕网贷,警惕提前消费,警惕那些可以突然发财的机会,警惕在直播里卖着天价化妆品的明星。
配不配其实不重要,能不能才重要。
每个男人都配上的名车名表,每个女人都应该往脸上怼腊梅莱伯妮,关键是能不能买得起。
你当然配的上你想要的生活,关键你能不能奋斗出你想要的生活。
多少悲剧都是因为欲望大于能力而产生的,应当警醒。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来有人曾问过,读书的意义,读书有什么用。
或许,我写得这些,能体现出来一点读书的作用吧。读书不会让人大富大贵,也不会让人积累财富,它可能只能保佑普通人过普通的日子,不那么崩溃的过一生吧。
诗人穆旦曾说过:我拼尽全力,不过是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也或许,读书只是普通人的一个普通的爱好,会让活着没那么无聊。
(新手小编,还请多多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