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奖牌的质量其实是工业能力的体现,从这一点上来说,日本已经不那么灵光了。
2021年8月23日晚,东京奥运会女子蹦床冠军朱雪莹在社交媒体上吐槽:日本制作的金牌竟被轻易抠掉一层“皮”。她并非故意,只是以为金牌脏了,就稍微蹭了蹭,结果一块表面涂层就没了。
要知道,日本方面一直在吹嘘东京奥运会奖牌的“优越”——5000枚奖牌是从78985吨废弃电子垃圾中提取的贵金属制作。但问题是,一向闻名全球的“日本制造”,这次却不灵了。东京奥组委甚至公开向运动员喊话:不要在获奖时“咬奖牌”。
相比之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金镶玉”奖牌是“一旦拥有别无所求”,抗冲击性、安全性都很靠谱。就连奖牌缎带都经过高科技纳米处理,不仅能够防水、防蛀、防污,防火,而且永不褪色。
莫斯科时间2021年1月7日,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艺术体操冠军的舒库里希娜遇到不幸事件,她的公寓突发火灾,卧室里收藏贵重物品的柜子完全被烧毁。而唯一完好无损的是她2008年夺得的金牌,连缎带都基本保持原样,堪称奇迹。
京奥的奖牌可谓是真金不怕火炼。东奥的奖牌与之相比,既掉价又粗劣。
能够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京奥的奖牌,还有京奥的媒体背包。即便京奥已经是13年前的往事,但在东京奥运会上,依然有记者带着结实又耐用的京奥背包采访东奥。这一幕,堪称魔幻。
而这13年,也见证了“日本制造”一步一个台阶走下神坛的过程。尤其是近年来,“日本制造”掉链子的次数越来越多:
2015年,高田公司正式承认其安全气囊存在致命缺陷,在重压之下向公众道歉。
2016年4月,三菱汽车承认从1991年以来,一直在使用与法规不同的违规实验方法,对油耗数据进行造假。为了使从2013年开始起生产的4种车型达到标准,还篡改数据。
2017年6月,高田集团在日本申请破产保护,宣布由宁波均胜电子控股的美国KSS公司以15.88亿美元收购其主要业务。
2017年10月,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承认旗下3家工厂及一家子公司存在长期篡改部分铝、铜制品的质量数据,冒充合格产品出售给客户。本次造假案导致近500家企业“中招”,除众多汽车厂商外,还包括新干线列车、喷气式支线客机及航空行业等。甚至日本自卫队的导弹、装甲车等军工产品也采用了这些零部件。
2017年11月,拥有91年历史的日本化纤行业巨头东丽公司承认,旗下生产轮胎原材料的子公司“东丽混合线”在2008年4月到2016年7月间出现149例产品质量数据造假事件,波及13家企业客户。
2017-2018年,日本有色金属巨头三菱综合材料公司爆出篡改产品数据丑闻。因为三菱电线工业和三菱伸铜存在篡改产品数据行为,近300家企业受到影响,甚至涉及日本自卫队的舰船和飞机引擎。
2018年,川崎重工违规将底盘削薄,导致JR西日本新干线底盘断裂。
2020年10月,日本知名乳业品牌“雪印”因质量问题回收大约40万罐液态婴儿奶。出问题的原因是奶液可能混入了金属罐外包装的小碎片,婴幼儿食用存在安全隐患。
2021年2月,成立于1946年的老牌日本制药企业小林化工公司,被曝出造假长达40年的丑闻。因为一系列违规操作,其生产的一款口服抗真菌药导致239名患者健康受损。据了解,小林化工公司在制造这些药品的过程中,混入了达日本相关规定最高限量2.5倍的催眠成分。
“日本制造”频频砸自己的招牌,与日本国运的衰落其实产生了共振。
1、从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之后,日本制造业开始走下坡路,并萎靡不振。从客观方面来看,日元加速升值、世界经济走势下行、市场风向变化等,都重创了日本制造业。
2、最严峻的问题是,日本的人口老龄化持续加速,近些年每年出生人口都低于100万,产生严重的后果。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最终会传导到制造端。
3、勤奋敬业、追求工匠精神的几个世代慢慢逝去,“日本制造”也走向没落。日本制造的大丑闻都是在2002年前后开始集中出现。最重要原因或许是,日本战败后最敬业的一个世代已经逐渐凋零。
当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破船还有三千钉。
“日本制造”虽然在下游溃败,但其仍然在产业链上游占据重要地位。
譬如体现精工水准的光学仪器,“日本制造”依然有口皆碑。日本相机镜头和摄像头拥有绝对领先优势,全世界众多医院都在用日本研发的精密医疗设备。
《德温特2018—2019年度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榜单》上有39家日本企业,居全球第一。而大陆跻身该榜单的企业仅有3家,分别是华为、比亚迪、小米。
不过,显而易见的是,日本的优势并不能永久保持下去。无论是理工人才数量、投资力度和市场潜力,未来都不属于日本。
“日本制造”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但30年后,日本将不再是全球科技制造业的重镇。只要大陆脚踏实地,一切从科学出发,完全可以用一代人的时间全面赶超日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