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女排亚洲杯结束了,中国女排在与日本女排的对决中依然占不到任何便宜,1:3输球是个很客观的结果,没有丝毫意外成分。
1、2022年中日女排各层级球队对决六场,中国女排仅有可怜的一场胜利,中日女排竞争格局似有逆转之势
2022年以来,中国女排与日本女排各层级球队共计交手六次,中国女排的战绩为一胜五负,从亚洲U18、U20打到世联赛,仅有王逸凡领衔的U20国青在小组赛取胜一场,其余五场均告失利。本届亚洲杯上,中国女排二队在拥有希望之星吴梦洁和王逸凡以及前国手胡铭媛的情况下,依然无法捧回金杯,说明老对手日本女排已非吴下阿蒙。
另一个值得担忧的情况是,2022年世联赛上,新一届中国女排1:3输给日本,这是从2014年女排世锦赛以来,中国女排首次不敌日本女排,尽管我们可以拿朱婷、张常宁、颜妮有伤或退役等种种理由找借口,但结合今年已经多次输给日本的情况,从双方队伍全面性和后备力量看,竞争天平似有向对手倾斜之势,这种变化值得重视。
2、“进攻凶、拦网强”的杀手锏利器已经不再
观察前几年中国女排与日本女排的交锋记录,我们之所以能形成压倒性的优势,最大的致胜法宝是凶猛的进攻和超强的拦网,朱婷联手张常宁以凌厉的进攻彻底打乱日本女排的防守阵型,让其顾此失彼,全场陷于忙乱失措的境地,无法组织起快速多变的防反。同时我们在拦网端也能凭借颜妮等人的屋檐式高压拦网让对方的攻手失去信心。比如2019年世界杯,中国女排3:0战胜日本女排,此役,中日双方进攻得分比为48:32,拦网得分比为14:2。
而今,这种优势正在丧失,形势正在劣化,2022年世联赛,中国女排1:3不敌日本女排,比赛的数据是,中日双方进攻得分比为47:55,拦网得分比为9:12,进攻锐利的是日本女排,拦网方面的得分已经非常接近,冰冷的数据说明,我们以往的杀手锏已经锋芒不再。
3、简单的“高大化”抵不过对手的“快又稳”
从国少、国青再到国家队,中国女排的平均身高远远超过日本女排,可以说是长人林立,不可否认,女排高大化是大势所趋,然而空有身高,其它环节粗糙的话,则身高又成了短板,目前我们的现状正是这样。
今年中日女排的六次交手,很直观地反映出简单的“高大化”抵不过对手的“快又稳”。比如本届亚洲杯上,我们凭借高大的身材,打菲律宾、印度这样的三无球队是威风八面,但碰上越南、泰国这样稍有基础的球队就磕磕绊绊,最终露陷是在日本女排面前,粗糙的基本功暴露的一览无余,一传技术不过关、防守能力不强、串联不精细,反观日本女排,尽管身材矮小,但在比较扎实的基本功助力下,稳定的一传保障了快速多变的一攻,稳健到位的防守能力使得防反有了支撑,我们在对手快速又富于变化的技战术面前,十分被动,拦不住、防不起。今年对日本女排一胜五负的战绩证明:缺失全面性的女排“高大化”是伪“高大化”,只追求高度,放松或轻视基本功训练的培养思路是落后、片面的思路,危害甚大。
4、从吴梦洁、王逸凡到王音迪,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今年新一届女排国家队组建之后,由于朱婷、张常宁等人的因伤缺席和颜妮的退役,中国女排的阵容上顿感捉襟见肘,世联赛更是暴露出不少短板,因此大力培养和大胆使用新人的呼声很高,但真正具有排球天赋的新人在世界排坛都是稀缺资源,放眼国内,好用能用的新人更少。
从亚洲U18、U20以及刚刚结束的亚洲杯上看到,所谓的潜力新人如吴梦洁、王逸凡、王音迪等人距离好用实用还有相当距离,她们三人担纲的三支球队都在日本女排面前翻车,起码说明两点:一是都不具备像朱婷、埃格努、博斯科维奇当年那样的如入无人之境,一人便可左右战局的超能力。二是优缺点明显,吴梦洁进攻尚可,但全面性不够,王逸凡全面性突出,但进攻力量不足,王音迪也是进攻稍有特色,距离全面性的要求深远。
让我们来见识一下目前日本女排全面性的代表人物古贺纱理那,世联赛上,身高1.80米的她总得分和进攻得分均排名第二位,一传排名第七,防守排名第十,连拦网也得到18分。可以说现在的日本女排还是有些东西的,在我们缺少了进攻和拦网这两项法宝之后,碰上比较全面的日本女排,比较难打是必然的结果。
天才可遇不可求,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对于吴梦洁、王逸凡到王音迪等人来说,未来之路不但漫长,还会充满坎坷,只有踏踏实实狠下苦工,绝不可孤芳自赏、沾沾自喜,国家队的主力位置不是等来的,能力具备,一切水到渠成,原地踏步,慢慢会泯然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