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祖国处于改革初期,世界对新中国一无所知。
有一个人,她打开了中国望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她就是“开眼看新中国”的第一人靳羽西。
也许你对这个名字很陌生,但你肯定在电视上见过她。
从1983年到2003年,几乎每年的春节晚会前排就坐。
镜头总是给她很多特写,这代表着她对祖国做出了非凡的成就。
毫不夸张地说,她是影响了一代中国女性的女人。
《人物》杂志称她为“中国最有名的女人”;
美国《国会记录》称赞她为“真正的平民大使”;
而《福布斯》杂志则形容她为“中国的新形象典范”。
面对荣誉,她只是轻声说道:“我只是在做对我人生有意义的事情。”
要做就做“第一人”
1946年,一声响亮的啼哭,打破了桂林雁山园的寂静。
“岭南派”画家靳永年,喜得一女,并为其取名“靳羽西”,希望她像自由自在的鸟儿,从广西飞向广阔天地。
靳羽西父母从小培养她建立自信心,鼓励她要做就做到最好:“你只能当第一位登月球的人,因为没有人会记得第二位。”
3岁时,她开始学习钢琴和芭蕾,每天坚持苦练至少8个小时。在那时她就显露出艺术上的才华,她在音乐上的天赋尤其使人印象深刻。
出于对音乐的热爱,16岁时,她决定远赴美国夏威夷和杨伯翰大学专修钢琴。
她开始利用空余时间打工赚钱,生活艰苦,常常5美元就是一周的生活费。
在校期间,她还参加了当地华侨举办的选美大赛,获得“中国水仙花公主”称号。
大学毕业时,她获得了音乐与政治双学位。短暂地在香港从事酒店公关工作后,她再次返回杨百翰大学攻读音乐硕士学位。
但在获得音乐硕士学位后,她做出了一个改变一生的重大的决定—放弃音乐之路。
“我认为学习上已经非常努力,但这离鲁宾斯坦第二还差的很远。既然无法成为最好的,为什么还要去做它呢?”
1972年,她离开父母,去纽约开创一番事业。
当时美国的娱乐业正如日中天,电视台和制作公司满街都是。
她想,不如尝试到电视制作公司去做主持。
于是,她主动找到曼哈顿的一家电视台,应聘主持人一职。
也是在这个时候,她渐渐地意识到,原来美国人对新中国一无所知,甚至还有着对中国人深刻的误解。
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脑海中浮现出来:
此时如果能做出一档展现真实的中华魅力的节目,绝对能引起大家的注意!
于是,1978年,31岁的靳羽西立马投身电视行业,制作一档介绍亚洲风土人情的节目—《看东方》。
八十年代名主持“第一人”
节目筹备之初,并不是那么顺利。
那时的她,没有资源,没有人脉,没有名气。拿不到广告,也拉不到赞助。
但这并没有打击她的积极性,她想起父亲的教导:“一定要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自编、自导、自拍,每天吃饭和睡觉加起来的时间不超过5小时。
她还兼任主持人和广告业务员。资金不足时,还需要出去拉业务、搞投资。
“我想拿出有生命力的作品,我就要用我的生命去干!”
长期的高强度工作让她一次次病倒,却也撼动不了她的决心。
付出总有收获,在靳羽西的坚持下,拍摄工作大有进展。
她成为第一个获准进入中国最北端黑河拍摄中俄边境的人;也是第一个经中央高层特别批准进入中南海拍摄毛泽东故居(当时连中央台都还没拍过)。
连她自己都说:“我来中国拍外景时,还是改革之初,很多地方没有人拍过,而且是不让拍,但国人对我是蛮好的,让我顺利拿到许可证。”
《看东方》播出后,东方古老国度的神秘面纱徐徐揭开,令世界惊叹。
“我想成为让美国观众认识中国、认识亚洲的吹笛人。”
她,做到了。
凭借此片,她一举斩获“全美华人年度风云人物”。
《纽约时报》盛赞她:“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一座优雅的桥梁,这是史诗的一大步。”
也是在这一年,靳羽西受邀在美国公共电视网全程直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庆典。
通过这次直播,中央电视台注意到了靳羽西身上独特的气质,邀请她主持最新筹备的《世界各地》,希望做一次文化的双向交流。
这对于她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她花钱请最贵的语言老师来塑造自己的专业形象,其中包括一位英语谈话专家,以及两位普通话老师。
然而,有一个难题摆在所有人面前。
当时的中央电视台是“世界上最穷的电视台”,根本无力支撑摄制组两年半往返25个国家录制节目的巨额经费。
但靳羽西没有被难倒,她拉来雀巢、宝洁、可口可乐、吉利等名企的赞助,开创了央视商业广告之先河。
每一期《世界各地》制作的背后,都是有她奋力奔波的身影。
很多年后,靳羽西回忆,“20年前我做《世界各地》这部电视片的时候,我很清楚在制作过程中会赔很多钱,但我更清楚能帮助中国去了解世界。
这样的机会多么可贵!对一个电视制作人来说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我深信金钱是无法取代这份成就感的!”
1986年,《世界各地》首播,亿万中国人第一次见到外面的新世界,也记住了这个梳着标志性童花头,操着浓重港味普通话的姑娘。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世界各地》与《看东方》两档节目,推动了中美建交的迅速发展。
而靳羽西,穿梭在中美两地的热点人物,几乎与所有的中美名人都打过交道。
作为中国官方媒体的好朋友,她身份特殊,影响力很大。央视春晚予她以第一排观众席的嘉宾座位,正是源于对她的充分认可与褒奖。
中国女性美丽启蒙“第一人”
《世界各地》之后,羽西并没有就此止步。
1989年,凭借《中国的墙与桥》,她拿下美国电视的最高奖项:艾美奖。
而后,她还获得中国电视最高奖项—上海白玉兰奖终身成就奖。
此时的她却“不安分”地说道:“我做了几千几万期节目,什么奖都拿过了,什么人都采访过了,我需要挑战一下自己。”
作为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化妆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为了省钱她坚持自己化妆,但却一直从来没买到过适合黄皮肤的化妆品。
当时,全世界的美妆产品都是欧化的,市面上压根没有适合亚洲人的产品。
不甘心的她搭配了600多种颜色,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肤色的化妆品,还制作出了适合亚洲人肤色的化妆品配色表。
一直追求时尚的她没有忽略中国女性的世界,那里只有黑、白、灰色调,她们素面朝天,没有人懂得化妆、也不敢化妆,市面上没有任何化妆工具,很大一部分女人在压抑自己爱美的天性。
所以她萌生了一个新的念头——帮助东方女性寻找到适合她们的化妆品,帮他们树立自信。
1992年,她斥资500万美元成立了羽西化妆品公司。
她投入重金在品牌与产品研究上,甚至亲自在自己脸上、手上为新产品做实验。“专为亚洲女性设计”的口号沿用至今。
第一只口红做出来的时候,羽西将它献给病床上的母亲。
母亲没有开口说话,眼睛里却闪着光,用力地拉着她的手,握了又握,而后突然无声笑了起来。她知道,女儿又一次实现了自己梦想,再一次当上了“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1992年,中国第一家羽西化妆品专柜在时尚魔都上海开业。不到三年,“羽西”就扩展到全国250个城市、柜台800多间,一年的销售额就近4亿。
此时的她,俨然成为《纽约时报》上的“化妆品王国的皇后”。
为了给更多的女性朋友推广,她还专门上电视,告诉大家口红是出门必备。
一经播出,“羽西”系列引发了全国化妆的热潮,销量居高不下。
不仅如此,她还开始在全国巡回演讲,手把手地告诉内地的姑娘们怎么化妆,怎么用妆容去搭配服饰,怎样看起来更优雅自信。
她孜孜不倦地将自己最擅长的东西传播出去,身体力行地教姑娘们如何过好这一生。
“九十年代初期,人们只生活在同一种色彩里,我告诉她们化妆可以使自己换个心情,并且树立自强、自信、自立、自爱的理念。”
她,以一己之力,改变了中国女性审美。自此,国人眼里不再只有黑白灰。
此外,她还以出版书籍的方式向女孩们普及礼仪知识。
“每一分钟都会有人给你打分,而且你永远不知道是谁,对你以后的人生会有什么影响。所以时时刻刻都要注意你的一言一行。”
对她来说,做化妆品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财富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对自己的看法—我们是可以改变自己的。
如今,她已经70多岁,现在的羽西在做什么呢?
依然年轻,充满活力,经常晒潜水出海照片,仿佛岁月的屠刀在她身上什么也没有留下。
可能有人将她的成功归结为“长得好看,有背景、有资源”。而靳羽西却说自己只是一个“为了让人记住自己,既取巧又拼命的小姑娘”罢了。
“我做过好几个生意,都是不成功的,但每一次都学到了很多,所以不要怕。”
不要过分关注成功与否,有时候幸运会提前但不可能一直都在,有时候努力会滞后但不会缺席。
重点在于你自己如何选择,是否愿意为之坚持、为之努力。
你呢?还在坚持爱你所爱吗?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 |加菲要加油】
【编辑 | 桑梓】
【排版 | 桑梓】
点击右上角"关注",带你走进名人情感故事,看尽人生百态,照亮心路旅程。
欢迎广大读者朋友投稿,加入写作变现社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