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女排站上了最高领奖台,手捧冠军奖杯的朱婷说:
“小时候经常说,听到国歌真的让我们有种内心很深的感动。正好这次夺冠也是对祖国的一份献礼,祖国的伟大成就了我们。”
朱婷说的不错,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心潮澎湃,让我们坦然面对生活的种种折腾,然后看着身边的伙伴和自己一样,一个个地老去,义无反顾。
今天让我感动的镜头是郎平接受采访时的哭泣。
她由笑而哭,说“16个队员太不容易了”,然后转身走开。
其实最不容易的人还是郎平她自己。1960年出生的她,13岁开始打排球,然后就一辈子就没有离开排球,包括青春、健康与爱情都献给了排球。
1981年她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1982年首获世锦赛冠军和MVP,1983年获得世界超级女排冠军,1984年获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女排金牌,1985年获第四届世界杯女排赛冠军,并再获得MVP 。
1986年,郎平宣布退役,她有许多选择,但最终选择了继续与排球结缘,而她的队友,或为高官,或者凭名气做生意,开启了另一种生活。
郎平后来的人生并不容易,无论是在海外,还是作为教练,她承受了许多,包括误解、苛求和责难,但她都挺过来了。她总是帮助别人,安慰队员,对朱婷、龚翔宇如此,对生活中的许多人也是如此,她总是给人无比强大的感觉,其实,我们都忘记她只是一个女人,直到我们看到她流着泪水的脸上写满的沧桑,我们可能才会才会想起她身上的伤,情感上的痛。
再看年轻青涩,却又处于人生高起点的郎平时,你是否会料到她的人生也有这么多不容易?
其实没有人的人生是容易的,也包括郎平当年那些选择当官或做生意的队友们。甚至许多年后我们回看今天的成功者,包括朱婷,也在走着一条不容易的人生道路。
所有这一切,只是因为人生本来是苦的。
不过,郎平终归还是一个生活中的强者,作为女排精神的化身和载体,力量、坚忍与智慧在她身上完美地结合了。
从这次世界杯来看,她的情商,远远超出了同行的异性与网友的想像。
比如那个塞尔维亚的助理教练,被问如果主力来参赛是否可以胜中国队时,无脑地说“能”,而郎平面对这样不怀好意的挑衅,四两拔千斤,用一句“不想假设”轻松应对,既避开了锋芒,也给足了避而不战的塞尔维亚人面子。
还有最后一场对弱旅阿根廷队的排兵布阵,她尽出“七仙女”打了两局多,最后胜券在握时让所有14人都得到了上场机会,又是极端聪明的做法。这样做,一是给足了阿根廷面子,即“尊重对手”;二是在对待替补队员上体现了一视同仁,没有倚重倚轻,不让队员有思想负担,也不给球迷有说法;三是最后让大家都上,一起分享快乐,体验世界杯的氛围,让郑益昕、刘晏含等人也一扫前日心中的阴霾,是一种莫大的人文关怀。
今天令我感兴趣的镜头是中国队员中国有五人次在“最佳”评选中胜出。
朱婷获得MVP和最佳主攻不是意外,她是MVP收割机,至今已经获得13个世界级的MVP了。
颜妮获得最佳副攻有点意外,因为总体表现袁心玥似乎更好一点,但也不奇怪,袁心玥才23岁,以后的日子长着,而颜妮已经32岁了,下一届世界杯肯定不会再有她的身影。特别看着颜妮身上的胶布,没有理由不为她鼓掌。
丁霞与王梦洁的入选,主要是她俩跟美国和俄罗斯队相同位置球员相比的结果,她们显然是占优的,但如果从12个队考虑,我感觉她俩算不上是最优秀的。
有人抱怨张常宁和龚翔宇没有入选不公平。从主攻位置来看,罗宾逊在队伍中的作用肯定是要大于张常宁的。而作为接应,龚翔宇显然有别于传统的接受,她是一位防守型的接应,保障的任务很重,进攻端自然比不上美国的德鲁斯了。
其实,最佳阵容多少有一点平衡的味道,荣誉的性质比实际意义高。比如如果日本队进入前四名,那么她们肯定要占一个名额的,只是这次她们第五名,不好意思这么做罢了。
所以,不要再乎这种虚荣,在我们心中,中国队就是最佳阵容。
今天最让我失望的是欧洲球队在比赛中的表现。
一直不服中国队的意籍俄罗斯“眯眯眼”主教练今天又狠狠地打了自己的脸,她们1:3输给了巴西队。本来想拿冠军的人只获得了第三名,拿了第三名却还输给了第四名,也够寒碜的。
荷兰看来真的是一支伪强队,也是1:3被日本人干掉了。荷兰这个队伍,除了耶斯外看来真的什么都不是。
今天阿根廷队的表现比想像的好,特别是她们的接应5号福莱斯科,195CM,第一局进攻很犀利,让中国队的防守吃了一些苦头。但由于独木难支,最后体力下降,也被拦死了。
欧洲球队在这届世界杯上表现不佳可能与欧锦赛时间太近有关,也与这个周期意大利、波兰崛起,荷兰衰弱有关。当然最大的关系还是塞尔维亚只派出了二队,这是这个国家排协的一个败笔。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没有资格说一队会胜之类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