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旅游之前要先上哪个网站,但我知道为什么决赛之前有那么多人支持克罗地亚。
球衣好看是一个方面。
最主要是在抛开立场和喜好的前提下,人们总是更倾向于相对弱势的一方,并希望能看到弱者将强者挑落马下。
一来看热闹不嫌事儿大,二来在那个弱者的身上,有我们自己的影子,一个不想顺其自然,很想竭尽所能的影子。
在命运面前,我们都是弱者。
1、
1985年,一个叫莫德里奇的男孩出生在一座叫莫德里奇(没打错)的小镇。6岁那年,前南斯拉夫内战开打,塞族武装败退时路过小镇,莫德里奇目睹了自己的祖父被杀害。
此后,他跟随父母逃到了扎达尔,在一座旅馆中蜗居下来,变成了一个难民。
生活的苦难剥夺不掉一个喜欢足球的小男孩对未来的期许,但因为身材瘦小,10岁的莫德里奇曾被拒绝,被断定无法成为一名顶级球员。
那位球探一定不会想到,这个身材瘦小的男孩有一天会身披10号战袍,站在世界杯决赛的舞台。
他是怎么做到的?
我只说一个数据,在本届世界杯比赛跑动总距离里,身材依旧有些单薄的莫德里奇达到了72.3公里,在所有参赛球员当中排名第一,第二、三名是佩里西奇和拉基蒂奇。
努力不一定能收获成功,但努力一定能让人更接近自己的上限,莫德里奇和克罗地亚队证明了这一点,他们距离大力神杯只差了一步之遥,但可惜他们面对的是更年轻的法国队。
2、
如果说克罗地亚赢得了当下,那么法国队则赢在了未来。
1998年,身为队长的德尚带领法国队3-0击败罗纳尔多领衔的巴西,本土夺得他们第一个世界杯冠军。
前进的路上,他们遇到了30岁的苏克和30岁的博班带领的克罗地亚。
更年轻的法国队赢了(2:1)。
但对于第一次参加世界杯的克罗地亚来说,杀入四强已经足够惊艳,更何况他们的格子球衣在此后的20年里,一直都是各大球衣评选榜单中的前三。
20年后,两支球队相遇在莫斯科的卢日尼基。
平均年龄只有不到26岁的法国队上演了青春风暴,摧枯拉朽一般4:2完胜克罗地亚,在队徽上又添了一颗星。
反观克罗地亚,曼朱基奇32岁、莫德里奇33岁、拉基蒂奇30岁、佩里西奇29岁、洛夫伦29岁……
法国人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一座奖杯,贝利之后的第二个“世界杯决赛20岁以下进球者”姆巴佩,今年才19岁。
姆巴佩(1998)、热苏斯(1997)、登贝莱(1997)、阿里(1996)、基米希(1995)……
当球迷们纷纷缅怀着自己的青春和当年追过的偶像时,这些95后们已经越来越接近舞台的中心。
他们的每一脚触球都属于未来。
3、
克罗地亚的最终失利似乎是必然的,不仅仅因为他们淘汰赛连续三场打满120分钟,经历了两场点球带来的疲惫和压力。
这个人口只有417W的小国,直到世界杯预选赛附加赛才拿到最后一张入场券,却一路披荆斩棘,以小组全胜的战绩一路踢到了决赛。他们明明不被看好,却频频扭转局面;他们排名末尾,却一步步向前。
20年前的足球少年们蜕变成了英雄,但英雄的结局总是带着一丝悲情。决赛结束后,他们没有瘫坐在草地上,没有目光呆滞,他们相互拥抱在一起,后来去答谢球迷,莫德里奇一直看着大力神杯,羡慕中又有些不强求。
触手可及,却又失之交臂。
这是生活最真实而又残酷的一面,无论你如何挣扎、讨好和妥协,最后始终都可能差上那么一点,比如欧冠决赛里的马竞……
但无论如何,感谢这个夏天,让我们看到了一部用红白格子谱写的励志童话。
他们没能取得皇冠,但他们不是失败者。
4、
我们为什么喜欢克罗地亚?
除了那些励志与以弱胜强,还有他们不同于其他球队的战术,用一种近乎野蛮式的战斗,用强壮的身体和细腻的技术一对一单挑对手,专门在对手领先放松的时候给予致命一击。这也是为什么克罗地亚的比赛好看,因为他们没有对传控的执拗,没有绝对按照一个同样的模式踢球。
当西班牙、德国早早离场,代表着传控时代的大旗或许就要落下了,足球世界的发展同样是螺旋式上升的,当一种战术近乎达到顶点,就会有另外的或是曾经的战术重新回归。
而近些年欧洲对于球员的体系培养和精英管理,已经让足球的美与艺术变得单一,许多灵感和创造力正在被消磨。也许我们不确定未来足球发展会朝着怎样的方向,但格子军团的硬汉作风足够给我们带来一种畅快的体验:足球,十一个人上场干就完事了!
对我们这些球迷来说,每四年一届世界杯都是一圈年轮,不知不觉,我们目睹了一个个巨星的诞生和谢幕,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时代。
世界杯就这么结束了,生活还要继续。
在生活这位强者面前,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活成这支克罗地亚队的样子,不断抗争,不断向前。
2018俄罗斯世界杯再见,如果世界杯还没看过瘾,可以回顾黄健翔在世界杯期间的视频节目,在《黄健翔谈》每期都有总结提炼。感谢球迷朋友对老黄的支持和厚爱,使得《黄健翔谈》在头条和西瓜的播放量破8000万。感谢合作伙伴的支持, 世界杯版《黄健翔谈》短视频节目由青岛啤酒冠名,中国联塑集团行业赞助,通过这次的强强合作,强化合作品牌活力、创新力,让品牌形象进一步深入人心,打造全民体育狂欢。一起“欢聚俄罗斯,为世界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