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是哪里人(项羽到底死在哪里?并且关于他自杀的原因为什么有如此多的说法?)

霸王祠位于安徽省和县乌江镇凤凰山,也称项亭、项王亭、楚庙、项羽庙,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于此。当时就墓葬了项羽的“分裂之余”即残骸和血衣,故称“衣冠冢”,后人于此建亭祭祀,人称“项亭”。

项羽是哪里人(项羽到底死在哪里?并且关于他自杀的原因为什么有如此多的说法?)

可以说,项羽在历史上是一位悲剧人物,“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以神勇之笔,写神勇之人。”但在楚汉之争中,他却兵败刘邦,于乌江自刎而死。关于项羽之死,后世多有疑问,既然都已经突出重围,逃至乌江边,为何项羽放弃了渡江,选择自杀呢?

民间有另一种说法,即:项羽率八百骑趁着夜色杀出血路,直奔乌江之处。他的目标很明确,即从乌江返回江东,一旦回到大本营,凭借着霸王之名,项羽完全可以振臂一呼,重组军队反攻。但不巧,他率领少数战骑冲至东城时,遭受汉军猛烈阻击。

更为糟糕的是,驻守东城的为汉军大将灌婴,项羽虽有力拔山兮之勇,但是,在敌我数量悬殊之下,最终战败被杀。项羽死亡地点,距离乌江还有120千米,故而,他没有渡江的可能,更别说乌江自刎。

项羽是哪里人(项羽到底死在哪里?并且关于他自杀的原因为什么有如此多的说法?)

当然,以上仅是民间的一种说法,与正史记载有较大出入。

尽管项羽战败,但是,不可否认,他是历史上极具英雄气节的人物,英名万古流传倒也在意料之中。南宋词人李清照就曾在赞扬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对项羽的一种莫大肯定。

在历史上,以败将身份被万古传颂的历史人物,并没有几个,项羽无疑是典型代表。不过,关于项羽之死,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看法。如唐代诗人杜牧,他在《题乌江亭》中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意思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大丈夫理应能屈能伸,可项羽却选择自刎,是为男儿耻辱。江东之地多豪杰,若能忍下一时之耻,将来未必没有重夺天下的可能。”显然,杜牧认为项羽缺乏坚忍不拔的毅力,对其自刎乌江表现出了失望态度。

项羽是哪里人(项羽到底死在哪里?并且关于他自杀的原因为什么有如此多的说法?)

千百年来,持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后世皆认为,项羽不应执着于一时失败,完全可保存己身,以图再起。

那么,项羽为何执意自刎呢?

流传最多的说法,即:项羽无颜面见江东父老。众所周知,项羽性情暴裂,心高气傲,极为自负,像他这类人群十分在乎颜面,将尊严看得比生死都要重要。回想当年,项羽率领江东子弟征战四方,是何等意气风发。转眼间,物是人非,昔日追随在旁的江东子弟,只剩下十几人,这种巨大的现实落差,无疑对项羽造成了沉重打击。在此情况下,难免会想不开而自杀。

据悉,项羽率领八百骑杀出一条血路,至乌江时,身边仅剩十几人。当时乌江亭长前来接应,他劝项羽赶紧渡江,以图东山再起。然而项羽却拒绝了,并说了一句话:“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说完,项羽拔剑自刎。

项羽是哪里人(项羽到底死在哪里?并且关于他自杀的原因为什么有如此多的说法?)

显然,项羽认为西楚失败与其无关,一切都是上天的过错。这里也体现出项羽的执拗、自负。上段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的着重描写,将整个过程渲染的极为悲壮。因司马迁所处的时代距项羽身死的年代较近,故而,他所写的史献更具可信度,后世流传的“项羽自刎说”各个版本,皆源于《史记》。

除了上一种说法,虞姬之死亦为项羽自刎的原因之一。

根据《史记》载,汉军以三十万兵力将项羽围困在垓下。当时楚军仅有十万兵力,粮草殆尽,四面楚歌下,军心早已动摇,断然无法与汉军对抗。面对这种困局,战无不胜的项羽亦无力回天,想要存活,唯有率军突围,杀出一条血路。

可是,突围谈何容易,面对汉军层层铁桶阵,贸然突围唯有死路。思前想后,项羽决定趁着夜色掩护,在汉军防守最薄弱处突围。同时,他选择只带虞姬与八百骑突围,目标小,不易被发现。项羽是真的爱虞姬,纵然是这等危机时刻,他仍然要带上虞姬一同逃走。

项羽是哪里人(项羽到底死在哪里?并且关于他自杀的原因为什么有如此多的说法?)

虞姬何尝不知,她早年被项羽勇猛所吸引,最终以身嫁给项羽。项羽多年征战四方,虞姬都陪侍左右。期间遇到无数险境困局,她都从不害怕,哪怕是巨鹿之战,项羽身陷重围,她都坚信力拔山兮的项王能够力挽狂澜。事实上,项羽做到了,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大败秦军主力。

然而这一次,垓下之围,虞姬却害怕了,她听着四面传来的楚歌,心中有着说不出的滋味。虞姬知道,天命难违,楚军要败了。她不愿意成为项羽的拖累,从她爱上项羽的一刻起,就已经将生命置之度外。二人相处的日子,是她一生最为美好的时光。一曲悲歌后,虞姬自尽了。

以死明志,不图苟生,正如她所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爱妾身死,将士殆尽,这是当时项羽所要面对的现实。笔者大胆猜测,如果虞姬未死,而是随项羽逃至乌江边,或许项羽已经渡江而去。

项羽是哪里人(项羽到底死在哪里?并且关于他自杀的原因为什么有如此多的说法?)

论意志力,项羽经历生死无数,不至于因一场惨败而自刎,他应该比任何人都明白“东山再起”的含义,更何况还有整个江东在等着他。虞姬的身死,压垮了项羽最后的精神斗志。心爱的女人被逼自杀,麾下将士被屠戮殆尽,项羽伤心悲愤,在这种消极情绪下,他很容易产生同归于尽的想法。最终,项羽斩杀汉军追兵数百人后,自刎而死。

正如上文所说,项羽是极为自傲之人,尽管被刘邦打败,但他至死都看不起刘邦行径,宁愿自杀,亦不愿葬于敌人之手。

还有一种说法,即:项羽自刎是为了结束战争,减少给百姓带来伤痛。民间文献曾有记载,项羽并不在乎能够夺取天下,他所在意的是夺取天下者是否为明主,显然,刘邦不符合项羽心中的明主形象。刘邦其人阴险狡诈、性格反复,深为项羽厌恶。

项羽是哪里人(项羽到底死在哪里?并且关于他自杀的原因为什么有如此多的说法?)

从这个角度看待问题,楚汉战争是因为项羽看不惯刘邦,而非他想要夺取天下。如果此说法为真,确实能够说明项羽心怀苍生,体恤百姓。

垓下一战,项羽杀出重围,逃至乌江边。或许就是那一刻,他有了顿悟反思,即便返回江东又怎样,刘邦绝不会轻易罢休。到时,他还未整顿兵马,刘邦大军便已杀到,对抗到最后,受苦的还是江东百姓。项羽在几番衡量下,为了江东百姓,极可能放弃渡江,以死明志。

但这种说法带有粉饰意味,与真实历史中的项羽不符。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话说,项羽攻占并烧毁咸阳之后,想要东归彭城。韩生听到后说:“人说楚国人像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这样。”项羽听见这话,便把韩生扔进锅里煮死了。

项羽是哪里人(项羽到底死在哪里?并且关于他自杀的原因为什么有如此多的说法?)

众所周知,项羽性情暴虐、行事跋扈,曾坑杀二十万秦朝降兵,此举不仅忤逆天理,更引发民间百姓强烈不满。楚军进入咸阳后,更是纵容烧杀抢掠,屠杀秦室子孙,火烧阿房宫长达三月不熄。种种行为证明,项羽绝非良善之辈,不会愿意用自己性命换取天下安宁。

还有一种说法称,项羽并非死于自杀,而是在定远东城被灌婴所杀。项羽突出重围后,率残军往江东方向逃窜。长江以南都是项羽的势力范围,同样也是他发迹之地。对于项羽来说,逃到江东,就能组织有效力量,对抗汉军。

当时,江东还有数个集团势力,如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尉都愿听从项羽调遣,尤其是共氏集团,对项羽可谓是赤胆忠诚,哪怕项羽死于乌江,他仍不愿投降汉军,而是选择抗争到底。如果,项羽成功渡江,可在短时间内拉起一支队伍,再凭借着自身强大的号召力,组建几十万人的军队并不是问题。

项羽是哪里人(项羽到底死在哪里?并且关于他自杀的原因为什么有如此多的说法?)

这点项羽想必也清楚,他突围后的目标很明确,就渡过乌江,逃回江东。然而他没有想到,在经过定远东城时,受到了汉军的强烈抵抗,多番厮杀下皆无法冲出,最终在混战中被灌婴杀死。项羽死的地方距离乌江还有120千米,说明他根本没有渡江的机会,更不会死于自刎。

不过,此说法得到诸多历史学者的反对。

据了解,汉代时期的东城县,位于江淮之间,在定远东南方向。它已经越过江淮分水岭,在池河上中游地区,可知,东城时一个范围广阔的行政划分区,我们所说的乌江就是它的一部分。换言之,史书中记载的项羽“身死东城”与“乌江自刎”是同一种意思。

项羽是哪里人(项羽到底死在哪里?并且关于他自杀的原因为什么有如此多的说法?)

综上所述,项羽确实死于乌江,其实,司马迁应该对于那段历史知之甚祥,至少比我们熟悉。须知,司马迁所处的时代,距离项羽身死,仅相差七十年。他能够掌握的资料,必然比后世要充足,且都为真实性较高的资料。

以司马迁对待编史态度严谨,不至于在项羽之死上妄作文章。项羽之失败,既不在天,也不在刘邦,根本原因还是自身问题。其太过心高气傲、刚愎自用,缺乏忍辱负重的精神,最终,导致身死。项羽之死,充满悲壮情怀,数千年来,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唱。

参考资料: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班固《汉书·高帝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