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其著作《人类群星闪耀时》中讲到了一个关于拜占庭帝国的故事,面对坚如顽石的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帝国久攻不下,就在双方疲惫不堪的时候,奥斯曼士兵在内城墙上发现了一道小门,于是意外发生了。
▲土耳其传统画作中的君士坦丁堡陷落,非常有特色
这个故事讲得很精彩,无论是前期奥斯曼帝国的大兵压境,还是城破之后幸存者的无助逃亡,亦或是与都城共存亡的帝国皇帝,被毁灭的东正教文明,都像是被安排好的道具,只等上帝打开那扇小门,下一刻,一个伫立千年的帝国,轰然倒下。
这当然是个故事,如果一扇小门可以左右一个帝国的命运,我只能怀疑是不是机器猫把自己的任意门给送过去了。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将帝国分给两个儿子继承,其中东罗马帝国以伊斯坦布尔为首都,其疆域包括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及外高加索的一部分,后来又扩展到北非、意大利和西班牙。由于东罗马帝国是在希腊古城拜占庭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后世也把他们称作“拜占庭帝国”。
▲君士坦丁堡被看做是世界的中心
自公元395年建国,到公元1453年灭亡,东罗马帝国持续了1058年,共经历了12个朝代,93位皇帝,也因此成为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拜占庭帝国的陷落,不仅标志着罗马帝国时代的结束,也让以城堡攻守战为主的军事时代落下帷幕,并对欧亚军事、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天日慕乡关就给大家所说,究竟什么原因导致这个千年帝国寿终正寝。
▲晚期的拜占庭帝国,只剩下一隅之地
第一:军事原因
军事失败是政治失败的首要原因。如果拜占庭帝国能够在奥斯曼帝国的进攻中坚持下来,历史将被完全改写。
那么拜占庭帝国为什么打不过奥斯曼帝国呢?因为这个对手太强大了。
发源于突厥的奥斯曼帝国原本只是中亚地区的一个小部族,被人打的到处搬家,不知道是不是祖宗忽然显灵了,自1299年开始这个小部族启动狂飙突进,短短几代人就建立起了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君士坦丁堡战役开始前,奥斯曼军队是拜占庭守军的20倍。《孙子兵法》有云:用兵之法,十则围之。意思是有十倍的兵力,就可以围困对手,而奥斯曼帝国的军事优势远远超过这个界限,就好比是打星际争霸,海量的狂热涌过来,再多的机枪兵坦克都不好使。
▲传说中的乌尔班巨炮,由于威力太大,试验的时候把总设计师乌尔班炸死了
当然,奥斯曼大军可不是只会挥舞利爪的狂热,不仅不狂热,还掌握了高科技。为了摧毁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奥斯曼苏丹花费重金从匈牙利请来工程师乌尔班,铸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火炮,据说重达33吨,长约12公尺,能发射五百公斤的石弹,光是这尊大炮从亚得里亚堡运到君士坦丁堡,就需要六十头牛和两百个搬运工。
除此以外,奥斯曼帝国的海军也很强大,其地中海舰队拥有30艘大军舰和130艘小战船,在与黑海舰队会和后,这个数字变成66艘大型战舰,200艘小战船。
▲《指环王》中的人族都城刚铎原型就是君士坦丁堡
奥斯曼苏丹如此重视对手,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君士坦丁堡实在是太坚固了。据史书记载,君士坦丁堡整个城市呈现三角形,城墙北面是金角湾,东面是博斯普鲁斯海峡,南面是马尔马拉海,仅在西面与陆地相连,看起来就像是一把刺入海峡的匕首,其西面城墙从马尔马拉海一直延续到金角湾,长达5英里。如果大家仔细揣摩对照,会发现这座城市的布置与《指环王》中的人族都城刚铎有几分相像,都是石头城堡,都是三角形布置,都是依山伴水,都要面对数倍的敌军,据说托尔金老爷子对刚铎的设定,就是源自拜占庭帝国。
装备人员优势是一方面,指挥官的优势也在奥斯曼帝国这边。穆罕默德二世是奥斯曼帝国的第七代君主,攻破君士坦丁堡那年他只有21岁,但这却是他展示军事天赋的开始。此后他西侵巴尔干半岛腹地、东抗白羊王朝,为后世的奥斯曼帝国皇图霸业奠定基石,他也因此被称为“征服者”,相传他能使用流利的土耳其语、亚美尼亚语、希腊语、斯拉夫语、希伯来语、波斯语、拉丁语、阿拉伯语,是个真正的天才。
▲奥斯曼帝国的奠基者穆罕默德二世,49岁那年被急于登位的儿子毒死了
战役打响后,穆罕默德二世下令集中火力轰击防守薄弱的卡里修斯门城墙,由于火炮装弹时间过长,火力密度不够,导致第一轮攻击没有得手。但穆罕默德二世没有放弃,他下令连续轰击六个星期,将“迪奥多西二世城墙”打的四处崩塌,人类第一次在战争中如此大规模的使用火炮。在战役陷入僵局后,穆罕默德二世又天才的提出了“舰队翻山计划”,利用船槽将舰船从陆地转移,绕过拜占庭的海面封锁,直插金角湾,然后以舰队重炮轰击北墙。
决战时刻,穆罕默德二世再以劫掠三天为条件,激励士兵发起总攻,最终一举拿下君士坦丁堡。
反观拜占庭帝国的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他虽然展示出非凡的运气,与帝国共存亡,但其才能也就是崇祯的水平,哪里能够挽救岌岌可危的帝国。
▲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与崇祯皇帝有几分类似,君非亡国之君!
第二:政治经济原因
东西罗马帝国分治不久,西罗马帝国就被入侵的蛮族摧毁,其时拜占庭帝国兵强马壮,一度收复了西罗马帝国所在的意大利地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拜占庭帝国逐渐走向衰落,先后有34位皇帝死于床上,不是被毒死,就是被闷死、绞死或者刺死,除此以外,还发生了65次夺位叛乱,千余年的王朝,内乱从来没有终止过。
拜占庭帝国后期,统治方式逐渐趋于东方化,旧时代民主共和的观念束之高阁,皇帝变成了神的化身,不受任何的约束。
▲俯瞰君士坦丁堡,的确是万世基业!
上层的腐败必然带来下层的溃败!长期以来,拜占庭帝国的城市经济受到了严格管制,广大手工业者,不仅要承担沉重的税负,还要随时躲避各种不期而至的处罚,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倾家荡产,身陷囹圄。随着意大利工商业的崛起,拜占庭的商业枢纽地位不断受到威胁,而国内市场又因为奥斯曼帝国的蚕食逐渐缩小,导致其财政收入逐年下降。例如前文提及的铸炮大师乌尔班,拜占庭帝国也想请他来帮忙铸造大炮,无奈成本太高造不起。
乌尔班是个打工的,这个老板不行就跳槽到那个老板,至于谁赢谁输,与他一个匈牙利人有什么关系。跳槽以后,他对求贤若渴的穆罕默德二世说道:我已经仔细研究过该城城墙,我有信心制造这样的重炮--它不仅能击碎君士坦丁堡的城墙,甚至传说中巴比伦的城墙也不是对手。
▲巅峰期的奥斯曼帝国,几乎是罗马帝国的2.0版
除此以外,拜占庭帝国的兵源也成了大问题,帝国早期兵源主要来自自由民。但随着经济的腐败,大量自由民沦为佃农或者长工,他们生存都成了问题,哪有气力去加入军队。再者说来,那些饱受压迫的底层人民对政权的延续根本没有兴趣,社会的固化让上层贵族与底层百姓生活在互不相通的两个世界。在下层看来,日子已经够糟糕的了,换一个主人也许会有所改变,唯一担心的是,他们的信仰会不会招来灾难。无奈之下拜占庭帝国只能通过外包的方式解决问题,可惜这些雇佣兵素质低下,见钱眼开,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带来了更多问题。
拜占庭帝国所遇到的问题与西罗马帝国末年如出一辙,社会的腐败导致底层人口和财富的流失,被汹涌而至的蛮族釜底抽薪,最终丢掉权力。可惜拜占庭帝国并没有吸取教训,等到静下心来思考这些问题,国家已是沉疴缠身,积重难返。拜占庭晚期的几位皇帝一度指望有共同信仰的西罗马教廷能够组织力量,施以援手,但双方自教廷大分裂以后,再无多余情分,西罗马教廷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将东正教收入天主教的麾下。而拜占庭治下的百姓们不愿意放弃信仰,一来二去,拜占庭陷入了死局。
▲君士坦丁堡的地标圣索菲亚大教堂,后被改为清真寺
结语:
拜占庭帝国陷落后,欧亚军事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大文明在此交汇冲突,让欧亚政治和经济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伊斯兰世界由此崛起,成为影响中亚、中东、北非政治模式的主导因素,极大影响了世界政治秩序和此后数百年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