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世界杯”来到第4个比赛日,
同时也迎来了最“爆款”组别的登场
——业余少儿精英组。
是的你没听错,正是来自业余少儿的,
火爆了足足好几年的精英组。
该怎么形容这“爆款”的比赛场面呢?
强、刺激、好看、残酷,通通都对,
但又都不能完整概括“精英组”现象。
那么请先跟着i姐看以下数据,
在本次深圳“世界杯”赛事中,
参加8岁女单精英小选手158人,
10岁女单精英小选手275人,
12岁女单精英小选手268人。
最终,每组踏进决赛舞池的,6人。
最后的冠军,1人。
谁进了?谁没进?
现场大屏不断在滚动着的背号,
就是就是一出大型“屏住呼吸”现场。
残酷么?那是真残酷,
场边很多老师直言:不敢看!
10岁、12岁女单精英组,
从早上8点多开始到晚场决赛,
全都比足了整整7轮,这个时候,
独自出征的她们,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
此时考验孩子们的已不仅是舞蹈技术,
而是与体能、意志力有关的对抗。
真的,每一个踏进舞池地板的孩子,
你们都很棒,必须为自己骄傲。
12岁女单精英组决赛排名(从左至右)
陈乐妍、侯晴、陈蕊、梁紫依、岳莹莹、刘佳熹
10岁女单精英组决赛排名(从左至右)
吴若雯、胡钰煊、竹佳妤、王嘉妮、王梦瑶、刘巧玲
如果你足够细心,可能会发现,
在最后的成绩排名上似乎有一些“变动”。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比起职业舞者,
反而是孩子的比赛更“刺激”,更心跳加速。
因为,比起成熟稳定的“大孩子”,
还处在成长期的小舞者,
他们每一天的进步速度都是不一样的,
每个孩子都会因自身或老师或家长,
甚至是心理状态的影响,进而“反映”到舞蹈里。
一场比赛的冠军,不代表永远是冠军,
这只是你当下瞬间的状态发挥罢了;
同样的,每个小舞者都要勇于去“做梦”,
因为没有人敢说自己是永远的冠军。
比如,这次拿到10岁精英第一的吴若雯,
还记得那个曾经在朋友圈被刷屏,
“每周练舞10小时”的女孩吗?就是她。
去年的此时,她还不“敢”报这个组,
而今年,就自信地站在了最高领奖台。
来自10岁女单精英冠军的谢礼
从不敢报名,到冠军,
这看起来真的是很励志的故事,
但其中有多少付出和艰辛,
可能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
但话说回来,赛场的舞池,
本来就是孩子们实现愿望,
放飞梦想的最佳场所呀!
谁说下一次冠军不能是“我”?
首先,你要敢于去“想”,并付出努力。
看完女单精英,再来看双人。
女单组火得不要不要的,
越来越多的女孩因此迷上了拉丁舞。
可是,对于国标舞来说,
其表达形式是以男女搭档为“核心”的。
当你练就了好的单人技术,也是时候,
找个舞伴,走进双人的国标舞世界了。
女单精英组的“繁盛”,
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拉丁的火爆。
由此我们看到国际公开拉丁12岁组里,
中国小舞者占据了决赛的5个席位。
12岁精英组决赛排名
王崇墨/郎怡哲
张桐语/姚霁桉
杨和胜/温灵心
梁智博/胡莉雯
Sannikov&Leikina
朱辰泽/赵晓曦
遗憾的是,12岁精英摩登舞里,
在半决赛只有两对中国孩子,
决赛则全部都是外国小舞者。
孩子们,老师们,别只顾着拉丁,
优雅的摩登舞,也要加把劲啦~
对于小舞者来说,一次比赛,
经历永远比结果来得更重要。
赛场当然不会是全冒着可爱的泡泡,
相反,这里有泪水,有委屈,有不甘心,
但更多的,是擦去泪水后,调整好心态后,
真正找到了舞蹈里的“真善美”。
祝福每个起舞的孩子,
都能感受、享受到这份“美”,
并且愿意为之努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