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顿将军曾说:“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生命的旅途不会永远一帆风顺,悲喜交织,实乃人生常态。
每个优秀的人,都在一边奋力奔跑,一边打伞自愈。
无惧风雨,坦然应对,才是成年人走出低谷的唯一选择。
今天,分享给大家《人民日报》推荐的9个好方法,帮你熬过至暗时刻,唤醒重新出发的力量。
保持规律作息
身为奥运冠军和天才学霸的谷爱凌,曾多次坦言,好好睡觉是她获胜的法宝。
在一次直播采访的尾声,主持人试图和她再寒暄几句。
只见谷爱凌礼貌地说到:“九点了,我得睡觉了,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们再见!”
对普通人而言,或许保证充足的睡眠很奢侈,但至少规律作息是很容易复制的成功密码。
该工作的时候,努力奋斗。该睡觉的时候,好好睡觉。
保持规律作息,不仅能提高身体免疫力,还能让你精力充沛、心情愉悦。
良好的作息习惯,还蕴藏着塑造思维习惯的力量。能控制作息的人,方能控制自己的人生。
《周易》有言:“君子以向晦如宴息。”
作息紊乱,人生注定混沌无为。
遵循规律,人生才能一路花开。
若要人生豁然开朗,不妨从保持作息规律这件小事做起。
走出负面情绪
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最大敌人,不是环境,不是能力,而是负面情绪。
遭遇挫折,消极的人会被坏情绪束缚,跌入深渊。积极的人则会调整情绪,寻求出口。
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书中,分享过一个故事。
某家公司正在推行语音邮件系统的改革,结果却很不理想。
过程中,有人反复抱怨,有人则戒掉了情绪,积极思考如何改进系统。
最终,抱怨的人被公司辞退,主动解决问题的人获得了升职加薪。
作家刘娜曾说:“情绪是一把枪,当我们扣动情绪的扳机,枪口其实是对准了自己。”
所有的坏情绪,最终都要靠自己买单。无用的抱怨,要及时地断舍离。
遇山开山,遇水架桥,才能走出困境。
余生很贵,别让坏情绪,拖垮你的人生。
寻到个人兴趣
萧伯纳曾经说过:“醉心于某种爱好是幸福的。”
一个人若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每天都在浑浑噩噩中度过,不仅浪费生命,还会因无聊滋生出不必要的麻烦。
但当一个人爱上一件事,就会发自内心地全情投入,还能元气满满地应对所有的困难和挑战。
兴趣,是人生持续发光发热的最佳燃料。
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曾经被人质疑,为什么多次退出创作,然后又复出。
他解释说,退出是因为身体原因,复出则是因为热爱。创作带给他的快乐,是他愿意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热爱,不仅能抵岁月漫长,还能让人在琐碎的日常中,找到精神的栖息之地。
任何时候,都不要被平庸淹没。
做自己喜欢的事,才能绘制出适合自己的梦想地图。
为热爱而活,人生才能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
学会独立思考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有“羊群心态”。
遇到问题,便习惯向他人索取“便利”的答案,从而放弃了自己思考的权利。
正如疫情当下,各种“封城”、“囤菜”的谣言漫天飞舞。
造谣的人,在妄想中制造焦虑。信谣的人,在恐慌中远离真相。
这些人,极易被莫须有的事情洗脑。捕风捉影、断章取义、以讹传讹……最终沦为信息的奴隶。
愚者总是盲目从众,轻易被外界的意见所裹挟。
智者总能保持清醒,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本质。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
每个人都应该葆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去追溯信息源头,去辨别验证真伪,在喧嚣中保持清醒,在复杂中保持定见。
人有两次生命,一次是肉体的诞生,一次是思考的觉醒。
独立思考,才能遇见2.0版本的人生。
乐于复盘总结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
“普通人如何通过训练,大幅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
有一个高赞回答是:“定期复盘。”
复盘,就是梳理过往经历,查漏补缺,修正方向,不断获得迭代成长。
大多数人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缺少向前奔跑的斗志,而是因为不会回头总结得失利弊。
有句话说得好:“不懂复盘,再努力都是低水平勤奋。”
特别是在处境艰难时,认真做好复盘,才能等来翻盘的转机。
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常说,“我的人生秘诀之一就是勤于复盘。”
每隔一段时间,他都要停下手上的工作,花时间认真梳理一遍,看看方向对不对。
经常复盘自省,不仅可以避免犯重复的错误,还能增强判断力。
人生如棋,错一步,就有可能满盘皆输。
及时复盘,自省纠错,能让我们少走弯路。
设立长远目标
字节跳动的创始人张一鸣,曾建议年轻人,要把成功的目标,设定地尽可能远。
回顾他的创业经历,也是这样践行的。
大学毕业时,他的很多同学,为了北京户口和购房福利,选择去了银行IT部门。
张一鸣却选择了一家创业公司,做最基层的爬虫程序。
十年后,始终坚持创业的他,打造了众所周知的两个爆款产品。
没有远见的努力,都是瞎忙。大部分人只顾眼前,而忽视了更大的成长机会。
优秀的人,往往会给自己设置一个明确且长远的目标,
如果你不盯着远方,就会被眼前一城一池的得失困住。
当你专注于远大的目标,便不会把眼前的磕磕绊绊放在心上。
看远一点,才能行得稳。
提高做事效率
盖茨曾公开坦言,在哈佛大学读书的时候,他总是到最后一刻,才能认真对待学习。
拖延是许多人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名人如此,普通人更甚。
上班摸鱼,临近下班才能草率完成任务。
刷手机乐此不疲,匆忙出门才能勉强赶上飞机。
不紧不慢,最终换来的不仅是慌慌张张,还有懊悔和自责。
爱拖延的人,表面看是在与时间拉扯,实则是逃避现实。
作家史铁生说,“拖延的最大坏处还不是耽误,而是会使自己变得犹豫,甚至丧失信心。不管什么事,决定了,就立刻去做,这本身就能使人生气勃勃,保持一种主动和快乐的心情。”
凡事想到就去做到,进一寸便有一寸的欢喜。
拒绝拖延,才能不负光阴,在点点滴滴的成长中进步。
尽快行动,才能治愈焦虑,找回平和且充实的安全感。
尝试阅读名著
书籍,常被人们称为“心灵解药”。
生活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在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在写出成名作《被讨厌的勇气》一书前,作者岸见一郎曾有过一段阴郁的时光。
生病、失眠、焦虑,让他不堪重负,一度想要结束生命。
后来,他开始静下心来读书。
最终,亚里士多德和苏格拉底的经典著作,陪他走出了阴霾,救赎了自己。
毕淑敏曾说:“书不是胭脂,却会使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人千变万化。”
读书,永远是性价比最高的投资。
经典名著,更是诲人不倦。一部经典著作给人的启发,胜过无数人的言语点拨。
即使生活一地鸡毛,你也可以从书本中汲取力量,滋养自己。
手里有书,心中有光,又何惧人生荒凉。
坚持锻炼身体
最近,刘畊宏掀起了一股网络健身热潮。
看到他健硕的身材,容光焕发的精神,谁能想到,他已年近50岁。
常年保持健身的习惯,不仅让他保持年轻态,还改变了人生的轨迹,迎来事业的新生。
钟南山院士曾说过,“锻炼就像吃饭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
85岁的他非常喜欢运动,常年坚持锻炼,让他依然保持着充沛的精力,站在抗疫一线。
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调节我们的心理和情绪,让我们拥有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风雨。
有一项研究表明,经常运动的人,会比“四体不勤”的人多出52%的快乐感。
如果你正处在低谷,就让自己动起来吧!
大汗淋漓之后,你会发现所有的烦恼都不值得在意,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所有运动时挥洒过的汗水,终将成为快乐的铺垫。
△
写在最后
所有的寒冬,都将迎来暖阳拂照!
所有的荆棘,都蕴藏着柳暗花明!
正如木心先生所说:“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
扎进未曾涉险过的谷底,才能站上从未邂逅过的巅峰。
即使疾风肆虐,只要你不言弃,没有人会抛弃你。
磨金石教育愿你不负努力,重拾力量,让人生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