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分钟内,阿根廷和荷兰踢了一场昏昏欲睡的比赛。赛前被认为是“终结者”的梅西在对方的关照下几乎很难在禁区内触球,简直像张无忌陷入了少林寺的“金刚伏魔圈”。虽然阿根廷人最终赢得了比赛,但梅西想要比肩马拉多纳,他还需要拿出更多的本事。
梅西没戏论 始于四年前
阿根廷上一次闯入世界杯决赛还是在1990年,那一届的领军人物是马拉多纳和卡尼吉亚。在《意大利之夏》的旋律当中,他们以0比1不敌德国,老马的眼泪让所有人动容。此后,潘帕斯雄鹰的大旗被交到了巴蒂斯图塔、贝隆、克雷斯波手中,可他们让人记住的也只有泪水。
2006年德国世界杯,新的阿根廷卷土重来,19岁的梅西以替补身份登场。但稚嫩的他还没有办法承担起整个国家的重任,人们讨论更多的是他能否获得一个首发的席位,而不是能否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the choosen one(天定人选)”。4年后在南非,年长了4岁的他带着金球奖的荣耀出场,但作为球队进攻核心的他却一球未进,在1/4决赛中更是以0比4的比分惨败给德国队。这场比赛直接导致马拉多纳的下课,也奠定了“梅西大赛没戏”言论的基础。
2014年,27岁的梅西第三次参加世界杯。有了前两届不愉快的经验,有关他能力的讨论仍在继续。甚至有记者当着他的面表达质疑:“你知道自己不像以前的队长吗?”
被贬散步帝 正名仍未果
梅西当然是不一样的队长,因为此前谁也没有像他这样顶着那么多的荣耀来参加世界杯。到了2014年,他几乎已经拿到所有冠军,还有金球奖、世界足球先生、欧洲金靴奖……马拉多纳再神,他也没有像这位后辈一样聚拢过如此多的头衔。
但就像漫威电影《蜘蛛侠》一样,彼得·帕克在赢得万人拥戴后就再也回不去当初那些单纯的时光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成了他的人生准则。梅西也一样。2014年世界杯,阿根廷人再一次被推到了聚光灯下——在这届由邻居巴西举办的世界杯上,他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带队夺冠。
但赛会制的比赛比联赛更加难打,几乎每一场都是生死战。而已经习惯了在俱乐部里被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队友所环绕,回到“全阿班”后的梅队长在开局阶段适应的并不好。他在小组赛对阵波黑时的跑动距离为8618米,对阵伊朗时为7773米,对阵尼日利亚时为5922米。不喜欢他的人发现了这一点,并且给了他一个“散步帝”的名头。
夺走大力神 封神才有戏
嘲讽的声音像4年前一样如潮水般涌来,但这一次的梅西已经学会了该如何应对。他没有被压力击垮,反而将其作为动力。在接下来的淘汰赛中,他不惜将自己变成工兵型球员,在注重拼抢的同时保持自己致命的传球锐度。
《华尔街日报》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表示,对于梅西这样的球员来说,其实“低活跃度”并不是衡量他们踢得好坏与否的关键,他们在场上所起到的综合作用才是应该被放大的部分。以和荷兰的半决赛为例,他只有1次射门、2次关键传球以及10次盘带过人,远低于之前5场比赛的18脚射门和19次关键传球。不过,在比赛中他的确吸引了对方多名防守球员,艰难地不断争取为队友创造机会。
而在120分钟战平后的点球大战中,梅队长挺身而出的那一刻确实显得很Man很有担当。在率领球队进军决赛后,他已经是最接近马拉多纳的那一个。但真的想要成为“神话般的存在”,他还要把大力神杯捧回来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