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是和平年代的战争,这一点在日韩之间尤为如此。
日本人虽然未能踏上1990年的世界杯赛场,但那一年的意大利,参赛国与国际足联相关人士手中拿着“日本成为2002世界杯主办候选国”的小册子,无疑为日本足球上个世纪90年代奠定了几乎所有的基调。
作为首个提出申请的亚洲国家,日本的举动多少有些痴人说梦。因为当时这个国家不仅没有真正的职业联赛,而且在世界足球版图上也没有地位。
1974年长沼健(前日本足协主席长)在观摩完西德世界杯后接受采访时表示:“日本主办世界杯的话,作为东道主无论如何要赢得冠军。就现在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来看,在本世纪追上不大可能。因此,我想应该是21世纪2002年的第一届。”
除去“世界杯冠军”的想法,日本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将目光聚焦到了申办世界杯上。19世纪80年代后期,三菱的足协理事村田忠男在日本错失1986年世界杯后,萌生出以东道主身份获得参赛资格的想法。
1979年东京世青赛的成功举办让若昂·阿维兰热(第七任国际足联主席)对岛国的好感与日俱增,加上他上台后一直尝试让亚非国家举办世界杯,1986年世界杯后阿兰维热就多次表示:“希望亚洲在21世纪主办世界杯”,而最后阿维兰热甚至亲口承诺“2002属于日本”。
1979年世青赛,马拉多纳横空出世
1989年村田忠男在理事会上发表“以主办世界杯为首要目标”的发言,11月日本足协向国际足联正式表达了申办2002年世界杯的意愿。1991年6月10日,日本“2002年世界杯日本申办委员会”成立。
日本为申办世界杯做过大量的准备,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据申办委员会的测算,活动费用总额在50亿到60亿日元,将部分J联赛收益计入仍然有35亿日元的巨大缺口。
由于商界本身并不看好世界杯的收益回报,委员会将工作重点放到了“地方自治体”(可对应视作中国的“地方政府”),1993年1月,15家自治体报名加入,每家出资2亿3000万补上最后的款项。
日本人以为作为首个提出申请的亚洲国家,又有足联主席提携,主办权唾手可得,但他们忘记了在职业足球的竞技场上权力从来都只属于胜者。日本从未进过世界杯,一支羸弱的国家队成为日本申办世界杯的最大拖累。
于是郑梦准适时地出现了,“我们将为韩国主办2002年世界杯竭尽全力,我们韩国已经连续三届大赛,总计四次进入世界杯决赛圈,向世界充分展示了自己。日本人一次都办不到的事情,我们韩国已经做成了四次。”
在日本申办委员会成立三年后,1994年1月18日“韩国申办委员会”也全面启动,自此韩、日关于世界杯申办的大战就此开始。
其实当时除了日韩,墨西哥也是申办竞争者之一。但由于国际足联的希望这届世界杯可以在欧美以外的国家举行,加上1994年北美洲的美国刚办完世界杯,墨西哥也于1970年和1986年办过两次世界杯,后来自动放弃竞争。
韩日之间的争夺故事要从1994年的5月说起,当时亚足联在吉隆坡召开总会,将要推选代表亚洲的国际足联副主席。
参选四人为日本的村田忠男、韩国的郑梦准、科威特的阿马德亲王、卡塔尔的穆罕默德·阿卜杜拉。最终郑梦准以十一票高票当选,村田仅获两票垫底。
一个月后,国际足联在芝加哥总会上对足联宪章第19条做出修改,使得来自申办国的理事会成员拥有了投票决定权,郑梦准拿到了理事会21票中至关重要的一票。
此时无论是韩国还是日本,正处于一场足联权力风暴的中心,而这场斗争的矛头所指正是钦点日本的阿维兰热。
1974年,阿维兰热在法兰克福击败英国人劳斯,成为首位当选国际足联主席的南美人,国际足联第一次不由欧洲人掌控。此后阿维兰热大权独揽,铁腕统治国际足联近四分之一个世纪。
20世纪90年代,反对阿维兰热“独裁”之声渐起,为首者是1990年上任的第五任欧足联主席约翰松。这位瑞典人于1992年改制推出“欧洲冠军联赛”,令欧陆足坛面貌一新,财力猛增。羽翼渐丰的欧洲人对于世界杯转播费用过低早有不满,将其归于阿维兰热的专权之害,欲分庭抗礼。
约翰松身为欧洲利益代言人,欲借多方之力发起倒伐运动。郑梦准恰到好处地站到了约翰松的队伍之中,这场日韩之争实际上就此演变为足联内部南美与欧洲两大势力的较量。
对于欧足联来说,无论硬软件实力日本明显占优。但一方面,他们忌惮由于争夺承办权触发日韩两国历史恩怨,另一方面提名日本的是阿维兰热,如果最后日本拿下申办,这对欧足联来说无疑是对欧洲集体利益的背叛。
阿维兰热既然明确支持日本,那么日本单独主办就意味着阿维兰热体制的延续,欧足联别无选择,只能支持韩国。在这一背景下,“合办”的声音浮出水面。
亚足联副主席是韩国人沈梦准,非足联明白与财大气粗的欧洲人交恶对于自己没有好处,紧要关头果断抛弃阿维兰热,临阵倒戈。
于是日本人手头只剩下巴西、阿根廷与厄瓜多尔的南美3票,运气好的话或许能从沙特、俄罗斯抑或丹麦那里求得3票,再加上阿维兰热本人的1票,7票的惨淡结果在21人的理事会前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如果日本人不接受合办,那么他们连“半个世界杯”都捞不到。
1996年5月31日,国际足联理事会在苏黎世一致决定2002年世界杯由日、韩共同主办。日本人憧憬的“2002”变成了“1001”,这是“一场平局”,但是只有“一个输家”。
日本足协主席长沼健(左)、韩国足协主席郑梦准(右)
半个主办权与其说是一个玩笑,还不如说是一种奇耻大辱。“日本,这个完全按照国际足联规定及章程进行申办的国家,被放肆地剥夺了权利,成为巨头们上台掌权的牺牲品”。
如今看来国际足联是在1996年投票决定的2002年世界杯的主办国,但1995年的时候国际足联就打算提前一年作出抉择。但在郑梦准的游说下,国际足联取消了这一提议,这为韩国争取了一年的时间,否则韩国必败无疑。
而1995年韩国人早早地认清了这场申办之争的实质:“韩国=欧洲=约翰松 VS 日本=南美=阿维兰热”,于是这一年他们开始不断地游走于各方之间。
1995年9月5日,第三届“日韩论坛”在济州岛举行,会议将“共同主办世界杯”写入《济州岛宣言》。然而就在宣言发表一周之后的9月12日,韩国政府与在野党政策调整会议发表声明:“韩国以单独主办为目的的方针保持不变”。
短短一周之内两种截然不同的论调体现出韩国人政治手腕的高明,一方面通过民间人士向日本产商经学界传达合办有利于两国交流与民族感情的积极讯息,另一方面在国际足联投票之前在公开场合保持强硬,借此从内部分化对手,使本身就得不到政经界支持的日本申办委员会更加独木难支。
最终“合办”一事,到了1995年在国际足联内部已是大势所趋,换句话说在1996年投票之前各方就已经默认了结果,而日本则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这其中既有足联竞选的失利的影响,也有国内政坛不稳定的因素。
《阿斯报》:日本贿选150万申办02世界杯
合办事宜尘埃落定一个月后,日本申办委员会决算报告书公之于众,委员会自1991年成立至1996年六年间共耗资89亿2000万日元(约合7000万美元),比预算高出近20亿日元,仅1995年申办进入白热化一年涉外费用便高达23亿日元之巨,而韩方总耗资在6000万美元之上。
世界杯结束后,日本组委会宣布盈利4500万美元,韩方亦有3100万美元进账。而最大的赢家是国际足联,仅电视转播权一项便与ISL(瑞士体育营销公司)签订了高达8亿美元的一揽子合同,几乎是1998年的七倍。后来这笔巨额费用使ISL不堪重负,于2001年破产。
关于2002年世界杯的名字,国际足联定为“2002 FIFA World Cup Japan/Korea”,按英语首字母顺序,日本的名字列前,韩国的名字列后。
但郑梦准表示反对,认为国际足联的缩写FIFA就是用的法语,法语也是国际足联的官方语言之一,世界杯又是法国人提出创办的,理应按法语的国名字母顺序排列,韩国是Corée,日本是Japon,应该韩国在前,日本在后。
最终国际足联真就满足了郑梦准的要求,将主办国名字顺序调整为“Korea/Japan”。所以这届世界杯的官方正式名称是“2002年国际足联韩日世界杯”。
后来的2002年世界杯上,很多韩国球迷都把英文的Korea改写为Corea,K和C的发音不会变,为的就是要C在J的前面,意即“韩国不能落在日本之后”。
90年代前期的这场日韩世界杯之争堪称日本足球在那个时代最重大的战略失败,它折射出这个国家在内外各个层面对于足球世界的“无知”以及战略战术的“平庸”。
从雄心勃勃独力承办到居人之后被迫合办,日本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在国际足坛的地位与策略,这后来也成为日本足球参与21世纪一系列国际事务变革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