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足球最大的特点便是变化,没有一套战术体系是经久不衰的。从荷兰足球引发全攻全守的战术潮流,到意式足球的链条式体系,再到崇尚攻守平衡的442、433阵型,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战术潮流,每一支球队都有自己的战术风格,每一位主教练都有自己的战术理念。如何将自己惯用的战术理念和球队固有的战术风格相匹配,这是每一位教练必做的功课。
克洛普同样如此,他在2015年10月份代替罗杰斯成为利物浦的主教练,最大的难题就是崇尚进攻的他如何在利物浦的攻防体系上烙上自己的痕迹。克洛普很明智,并没有对现有战术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革新,而是借鉴老对手瓜迪奥拉的经验,通过两个边前卫前置,让固有的阵容体系前倾,搭配自己的战术体系。
边后卫前置成为快速反击的发起者
克洛普时代的利物浦真正崛起阶段是从17/18赛季开始的,会有很多球迷提起三叉戟马内-菲尔米诺-萨拉赫的作用,会有球迷谈起范戴克带来的化学反应,但大部分球迷忽略了克洛普真正仰仗的是两个边后卫前置后带来的连锁效果。
现年21岁的阿诺德是在16/17赛季从利物浦u19升入一线队,并在17/18赛季开始成为球队主力右边后卫。克洛普提拔阿诺德最重要的一点是阿诺德不仅是右边后卫的“专家”,还可以在其他位置扮演“兼职助手”的角色,这一特性能更好的适应克洛普边后卫前置的打法。
阿诺德作为右边后卫,除了具备协防与插上的职责外,他还能完成前卫组织进攻的角色,尤其是在本方持有球权时候,阿诺德利用对方回防和“挡拆”时候的空当进行提速反击。
一般来说,两军对垒大部分兵力尤其是防守重心集中在中路地带,两个边路区域相对来说较为薄弱,阿诺德便可以有效的撕开对手在边路设置的障碍,找到前方的萨拉赫完成配合。萨拉赫接球后,阿诺德便不想其他边后卫一样就回防本方半场,他依旧停留在右中场的区域,充当萨拉赫的一个接应点,这也是利物浦持续进攻的原因。
边后卫前置成为战场转移的调节者
边后卫前插进攻在如今的足球比赛中已经司空见惯,但在不同的进攻体系里还是呈现出多元化的作用。相比较右边路的阿诺德,左边路的罗伯逊同样是边后卫前置,扮演的角色却大相径庭。
克洛普从赫尔城引进罗伯逊看重的就是他在边路阅读比赛的能力和视野,作为边后卫的他站位十分靠前,甚至接近中圈附近,充分利用球场的宽度组织进攻。当他持球球员的时候,球迷可以比较他和阿诺德的区别:阿诺德是瞬时前插,罗伯逊却在观察场上局势。他必须知道对方球员的拦截意图和站位情况,这时候他就临时扮演中场指挥家的身份,更多的是通过中路渗透而不是向前寻找前锋。
小编记忆犹新的一场比赛还是罗伯逊在赫尔城对阵阿森纳的一场比赛,当罗伯逊在后半场抢断后,面对眼前三名阿森纳的球员,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向前进攻,而是观察到己方在中场的站位,完成了精彩的转移球。罗伯逊作为边后卫能判断传球路线和拥有反击中的视野,这是利物浦左半路丢球最少的原因。
边后卫前置后利物浦后方区域的防守
诚然,边后卫前置会让利物浦在中前场形成多打少的局面,战术接应点也比对手要多,但前置后留下的防守空当却是决定利物浦胜败的关键因素。
现阶段,克洛普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便是亨德森。
亨德森场上的位置上是三中场的右中场,他是利物浦前场和后场攻防转换的连接点,当右边后卫阿诺德选择前插时,亨德森通常情况下不会贸然进攻,而是选择弥补阿诺德身后留下的空当,这也是亨德森伤缺比赛后,阿诺德这一侧频频被打爆的原因。当本方区域处于防守阶段时,亨德森回到6号位的位置,加上维尔纳杜姆的回追和菲尔米诺的回防,三人形成一个局部的防守中轴线,即便两个边后卫来不及参与防守,球队在第一时间也可以延缓对方的进攻。
英格兰名宿莱因克尔曾说过,亨德森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英超球员。也正是这一位中场润滑剂的存在,克洛普才敢采取边后卫前置打法吧。
总的来说,利物浦在近几个赛季表现出的统治力与克洛普边后卫前置的打法密不可分,在这一战术体系下,边后卫参与战术配合,利物浦在攻防两端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在进攻和防守的节奏上都能占据主动。但这一打法需要边后卫拥有娴熟的技巧和充沛的体能,需要掌控全局的意识和视野,还需要衔接整个球队的战术体系,近几年只在巴萨、皇马、拜仁和利物浦中才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