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13分钟的这个丢球充满了各种因缘际会。
这个角球来自于韩国队进攻核黄仁范的远射,而他是今年年初在亚洲杯上那场2-0比赛中韩国队中场的定海神针。
就是这次远射造成的角球
送给他起脚机会的,是来自于姜至鹏的解围失误,关于姜至鹏的话题,相信在这一周里已经无需多说。
而角球开出,攻破中国队大门的是金玟哉——这和今年年初在亚洲杯上那一次如出一辙,更和2017年在长沙于大宝攻破韩国队大门,破除恐韩症的那一幕如出一辙。
而于大宝和金玟哉,正是同为北京国安的后防线队友。
金玟哉在于大宝面前攻破国足大门
球门被攻破的一瞬间,李铁没有太多的表情,但透过直播镜头里他时不时吹起的头发,我们还是感受到了他的一丝不甘。
这场比赛是三场东亚杯里对李铁的“面试”中重中之重的一场,第一场立足未稳,第三场对手实力有差距,只有这场面对和自己同为“二队”的韩国队,李铁应该是抱有满腔希望的。
差距是太……
但90分钟过后,除了0-1的比分尚留存一丝颜面之外,其余数字都是那么的刺眼——
射门比13-2,控球率60%-40%,角球5-0,威胁进攻110-32。
中韩大战
在任何领域的中韩大战,都是特殊的。
当今年九月的男篮世界杯附加赛中国队和韩国队相遇时,韩国球迷喊的是“跨越中国长城”——在篮球层面,尽管中国男篮也已经跌落到谷底,但在韩国队面前依然是难以跨越的“长城”。
但来到足球层面,在东亚杯第二战之前,韩国球迷喊的是“让我们赢中国队五个吧”,以及“比起赢球,不要受伤更重要”。
忽略口水,但足球层面韩国确实领先我们
看到这样的报道,老实说我真的很遗憾,但又真的挺无奈的。
我对于韩国球迷一口一个“少林足球”非常不屑,好像他们已经忘记了他们是如何拿到2002世界杯的前四的,但也确实无法否认在足球层面,如今他们对我们的领先,以及:
如今在足球上,他们看不起中国队。
老实说,在中日韩的足球实力对比上,日本足球已经遥遥领先,以至于他们在东亚杯这样的比赛中连二队都不用派,直接把j联赛的替补组一支“精英队”就可以应付了。
而中韩两队却依然要排出各自联赛的绝大多数主力迎战,当然了,韩国队并没有召回他们的旅欧球员,特别是那个可怕的孙兴愍。
大家都是二队
很多媒体都报道这是一支“全主力阵容”的韩国队,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没有孙兴愍的韩国队,不是真正的韩国队。
1978年之后,四十年间中国队面对韩国队只赢了两次,2010年那一次足以吹50年的3-0,还有2017年在长沙的12强赛。前一场让邓卓翔风靡全国,后一场让于大宝成为英雄。
除此之外,尽数不堪回首。
包括了年初在亚洲杯小组赛中被韩国队技术性击倒的0-2。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话,那场比赛最大的感觉不是孙兴愍飞了大半个地球依然能够带球过人一穿二,而是素以“中国头球队”著名的国足全场争顶成功率只有区区20%。
当时我写过,“当头球争顶的时候都争不赢,我们还剩下什么?”
将近一年过去,孙兴愍更可怕了,但我们的情况似乎……更差了?
36年无法跨越的恐韩症
一整年中国足球的种种变故不说了,五天前那一脚,东亚球迷哗然。
我相信姜至鹏起码并不是冲着伤人而去的,但他的动作以及做完动作之后的一系列反应和应对,都让自己和整支球队很容易就陷入到重压之下,特别是在这场面对老对手韩国队的比赛时。
尽管媒体老师们都在努力地说,国足选拔队在训练中心态轻松,欢声笑语,但按照我以往的经验,这种重压之下的比赛,他们很容易在陷入被动的时候无限放大自己的压力和焦虑,导致瞬间的变形和崩溃。
这一集我看过很多次。
更关键的是——用媒体老师的说法是——李铁并不认为这是“选拔队”,他觉得这就是“国足”,他有着满腔热血为国足、中国足球奉献自己的力量,因此相比第一场仓促之下输给“日本三队”,这场多了五天准备时间的、面对韩国“主力阵容”的第二场,才是他最为看重的一场。
对这场李铁是有想法的
也是他此次“国足主帅面试”的重要一回合。
后腰
为什么十五年过后,我们总还是在说郑智?因为在后卫线和前卫线之间那个重要的后腰位置上,中国队这么多年始终找不到郑智的接班人。
而在这支国足选拔队在这个位置上用的是王上源,我不想对王上源的能力有太多的质疑,但明显他在这个位置上是无法撑起国足的中场的。
李英才屡次在这个位置起脚
今天国足面对的这支韩国队,相比他们全员到齐的阵容来讲缺乏了攻坚能力,但保罗本托屯重兵在中场,就是抓住了这支国足两条线之间的衔接容易出现问题的缺点。
上半场前半段是黄仁范、后半段是李英才,下半场是尹日録,保罗本托持续让自己的三名攻击中场轮流在国足的前卫线和后卫线中间最难受的位置上拿球转换进攻。
而最令人惋惜的是,整场比赛中国足并没有在这个位置上形成有效的钳制,上述三名韩国中场在长时间这个位置上拿球的时候,是没有人顶防,从容转身又还能瞄着球门之后起脚射门的。
12分钟正是黄仁范在这个位置上拿球远射击中横梁造成的角球,带来了金玟哉的破门。
下半场13分钟黄仁范在这个位置拿球之后送出了精巧的过顶直传,从下底传中到最后李英才的门前推射高出,整条国足的防线是极为被动的。
李英才错过了这个机会
63分钟他再次在这个位置上无人看防的情况下远射被刘殿座精彩扑救。
而李英才在21分钟、40分钟两次在这个位置上直接面对国足防线起脚远射偏出。
乃至到了58分钟这个瞬间,中后卫金英权也带球长驱直入压到国足的禁区前沿,最后形成了黄仁范的射门。
这次被刘殿座扑救
在保罗本托的有意针对之下,国足的两条线被齐刷刷地斩开脱节,前场的张稀哲和曹赟定,乃至于有速度的谭龙,基本上都摸不到球,全场国足最好的机会出现在开场不久的第9分钟。
张稀哲在中场拿球控制住之后,他用良好的脚法放出一记精准的右路长传,右边锋谭龙高速插上接应,他并不过多调整直接传中,中锋董学升球到人到,门前推射将将偏出。
唯一的一次
全场就这么一次。
尽管下半场王上源已经提高了警惕,并且在几次的防守中注意了对肋部的保护,配合队长于大宝的前顶,国足下半场的防守应该说比上半场好了很多,但我们仍然要说:
郑智,真的只有一个。
李铁
那么,两场比赛过后,李铁的“面试”结果如何呢?
单从结果上看,无疑是“一败涂地”的,如果说第一场比赛还让人在最后阶段看到一点血气,那么这场第二场比赛则属于完全被技术击倒。
全场比赛国足只有两次射门,送给韩国队全场13次射门,韩国队在威胁次数上是国足的三倍。
韩国二队确实是缺少一个前场一锤定音的尖刀,否则这个比分可能早就花了。
李铁是有自己的思路的
但李铁从首发上换上李行和曹赟定就可以看出,他还是希望在中场控制得住的情况下,利用两条边路的速度来撕破韩国队的防守,毕竟从第一场比赛上看,韩国队的后场肋部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可惜事与愿违。
李铁在首发上的调整,于大宝的上场确实给后防线带来了稳定,他在下半场积极的顶防,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后腰位置上的防守。
其余两个,无论是李行还是曹赟定,都没有起到李铁希望中的作用,李铁最熟悉的李行在韩国队的高强度逼抢下,并没有踢出那种在武汉队的“布斯克茨”风范,他可能还不太适应国家队层次打韩国队这样比赛的节奏。
当然了,李铁直到77分钟才换走他,而蔡慧康连续两场面对日韩连1分钟机会都没有得到,确实存在一些令人质疑的地方,或许李铁是考虑到他在上海上港全年下来踢得比较疲劳的原因。
曹赟定拿不到球,也很难有什么表现
至于曹赟定,在中场被打爆的情况下很难在有威胁的位置拿到球,比赛中更多的时间是看到他回撤到后场希望拿球,但效果其实真的很差,59分钟他就被李铁换走了。
至于最后一个疑问:在半场换走表现尚可的首场比赛队长梅方,用上U23球员杨帆,则只能解释为李铁在帮国足试验新人,给新人锻炼的机会。
但国足接下来当务之急的比赛任务是40强赛,在这些比赛中似乎杨帆来没有机会登场,而1996年出生的他明年就已经不是U23适龄球员,这样的锻炼似乎应该分个缓重。
事实上杨帆在这45分钟的比赛中狼狈不堪,大赛经验严重欠缺的他甚至让搭档于大宝都无所适从,80分钟面对韩国队的快速进攻,连直播老师都急得直叫:“这球杨帆不能顶了要退了啊!大宝已经顶出来了!”
就像亚洲杯上被伊朗快打旋风击溃的场面
而在2分钟前他在后场出球,用一脚炮弹式的传球直奔队友明天而去,狼狈之下的明天差点停球失误送给韩国队就地反击的机会。
这是在强大压力下动作和自信心完全崩盘的表现。
其实都尽力了……
总的来说,李铁虽然在很多细节上让人诟病的地方还有很多,但整体的战术思路和意图还是有的,至于最后的结果没打出来,我忽然想到了前一天女足被日本女足三球横扫之后,贾秀全说的一句话:
我也想打对面3-0,但实力不允许啊。
真正的问题
比起两场连败在东亚杯要遭遇十年来第一次垫底的情况,我更在意的是另外一点。
我没有具体的跑动距离数据作为支撑,但在直播的过程中完全感受不到国足球员比韩国队跑得多,我不知道是不是刚刚结束一整个赛季的中超让他们已经疲惫不堪,以至于在韩国队强大的进攻压力面前有些木然。
弱队拼强队应该做的是……
如果说大家都是二队的情况下,我们的个别球员在个人能力上甚至还在韩国队面前有一些优势的话,那么踢出一个整体局面如此被动的比赛,这一点上可以说很能说明问题了。
赛后记者抛给于大宝的问题里,其实暗含着让于大宝拿“踢完赛季很累”当作台阶,解释一下两连败的惨况。但作为场上队长,于大宝并没有接受这样的借口,起码在这一点上我是佩服于大宝的。
踢完第一场对日本三队,我们明白了我们的球员在比赛经验上有着巨大的差距,踢完第二场对韩国二队,我们又明白了他们不止差在经验上,在很多踢球习惯、技术细节上,都远远落后于我们的近邻。
于大宝起码没有找借口
这种落后,在第一时间应对的选择、身体的运用、乃至于和身边队友的分工、距离保持上,再到整体攻防阵型的保持上,都有无所不在的体现。
而这,不应该是来到国家队层面上还需要考虑的问题,它应该在球员基层选拔、训练时就锻炼出来了。
在国家队层面,当年的米卢只能用拉着绳子的土方法来强行纠正国足球员的阵型距离保持,曾经的里皮也只能用不断地灌输整体理念来企图让他们学会战术和阵型的保持。
但具体每一个动作的选择和反应,这该谁去教?
中国足球的落后,不是在国足大名单这大概四五十人上的,是全方位的——这个道理喊了起码二十年了。
但这是全方位的差距,不是喊口号可以弥补的
想起了贺炜老师那句话:这已经是咱们踢球最好的一拨人了,他们都不行,那么真正出问题的是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