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健儿(罗健儿百度百科)

罗健儿百度百科


一.关于罗睺介绍

1.罗睺是印度占星术名词 。 印度天文学把黄道和白道的降交点叫做罗睺(rāhu)﹑升交点叫做计都(k?tu) 。

2.同日﹑月和水﹑火﹑木﹑金﹑土五星合称九曜 。 因日月蚀现象发生在黄白二道的交点附近﹐故又把罗睺当作食(蚀)神 。

3.印度占星术认为罗睺有关人间祸福吉凶 。 罗睺被斩首 相传罗睺是达耶提耶王毗婆罗吉提与辛悉迦所生之子,为一阿修罗。

4.他被称为行星、流星之王,西南方的守护神;他长有四只手,下半身是多龙尾,性残暴,好非作歹。 毗湿奴(Vishnu)是印度教主神之一。

5.他是保护之神,与破坏之神湿婆(Shiva)并称是印度教两大主神。 当年毗湿奴与阿修罗斗争了上千年,终於暂时讲和,由於天神与阿修罗在印度教中均仍处於六道轮回中,并非长生不老之身,二者协议搅动大海,获取海底的长生不老之水。

6.毗湿奴大神变成巨龟潜入海底,其他神魔将曼陀罗山压在海龟背上,把婆苏吉蛇缠在山腰,以山做搅棒,蛇做绳索,搅拌著海。

7. 正当天神与阿修罗搅乳海以制不死之水时,罗睺阿修罗乔装改扮,混在天神队伍裏偷喝不死甘露,结果被日神苏利亚和月神索玛发现,向印度大神毗湿奴打了小报告,毗湿奴当即用神盘砍下了罗睺的头和手臂。

8.但因为罗睺已经喝了不死之水,成为不死之身。他的上半身变成了黑暗之星,为了报复日神与月神打小报告,就经常吞噬太阳和月亮,从而引起日蚀和月蚀,此为日、月蚀的由来。

9. 罗睺的上半身化成黑暗星,下半身仍维持多条龙尾的型态在宇宙中流窜,成了扰乱天际之星,也就是彗星!古印度称为“ketu”,在中国称为计都。

10.由於罗睺生前的个性,死後所化之双星-罗睺、计都皆被视为不祥之星。 这就是古印度占星术上的概念:在夜空中突然出现威胁著每个人的星称为计都;抢夺太阳和月亮的光而引起日蚀的星称做罗睺。

11.泰国神话 在东南亚如泰国之处流传著一个类似的『罗夫神话』。 泰国的拉胡天神 太阳与月亮是兄弟,他们的下面还有一名叫“罗夫”的弟弟,罗夫行为十分乖戾为一妖星,经常导致太阳与月亮不见。

12.这应该也是『罗睺』的另一变形传说。 佛教神话 在佛教经典《七曜攘灾决卷》中写道:「罗睺遏罗师者,一名黄幡、一名蚀神头、一名复、一名太阳首,常隐行不见,逢日月则蚀,朔望逢之必蚀,与日月相对亦蚀。

13.谨按天竺婆毗磨步之云尔,汉说云日月同道,月掩日而日蚀,天对日冲其大如日,日光不照谓之暗虚,暗虚值月而月蚀。

14.二说不同,今按天竺历得其正理矣,对人本宫则有灾祸,或隐覆不通为厄最重,常逆行於天,行无徐疾。」 藏传佛教中的惹乎护法 「计都遏罗师一名豹尾、一名蚀神尾、一名月勃力、一名太阴首,常隐行不见,到人本宫则有灾祸。

15.或隐覆不通为厄最重,常顺行於天,行无徐疾。」 「今按天竺历得其正理矣」此句表明此说还是从印度古神话中而来。

16.罗『逢日月则蚀』,计都『常隐行不见』,可知在佛教经典中罗还是『蚀星』,计都也是『彗星』,与印度古天文学相同,且一为蚀神头,一为蚀神尾,可知两人本为一体。

17.『到人本宫则有灾祸』,从经典中可知在两颗星在佛教中也是凶星。 中国神话 中国清朝之前的占星学中『计都』在今时叫做『北交点』或『龙头』、『月北交』、『升交点』,是黄道和月亮绕行地球轨道的相交点。

18. 『罗睺』在今天叫做『南交点』或『龙尾』、『月南交』、『降交点』,是黄道和月亮绕行地球轨道相交的南交点。

19. 在此解释一番。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称为『黄道』,而月球绕行地球的轨道,称为『白道』,『黄道』和『白道』是相交於二点,在北边的这一点称为『月北交』,在南边的这一点称为『月南交』,英文叫『moon's north node』和『moon's south node』。

20.在中国则称之为『罗睺』和『计都』。 在清朝以前是以『月北交』为『计都』,而以『月南交』称『罗睺』,但在清初采用西洋传教士看法,将『月北交』视为『罗睺』,『月南交』作为『计都』,也就是现下市面上的星历表所记载。

21. 《梵天火罗九曜》中的罗睺 关於西洋传教士改订之原因,部分学者们猜测是西洋传教士接受了印度占星派别的看法,因为在印度是以『月北交』为『罗睺』,『月南交』为『计都』,因此西洋传教士认为是中国人弄错了,予以更正。

22.但却未精於中国七政四馀中罗睺为火馀,计都为土馀,而在印度占星术中的Rahu其性质为土,Ketu其性质属火,基於此一五行性质,学者认为西洋传教士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23.改订後名称虽与印度一致,但五行属性却又不一致了。 而究竟是该以清朝之说为准,抑或清之前说为准,至今仍无定论。

24. 至於中国神话传说中的计都、罗睺则是『九曜』中的两个。 九曜星君即:太阳星君、太阴星君、金德星君、木德星君、水德星君、火德星君、土德星君、罗睺星君与计都星君。

25.在《西游记》裏,孙悟空闹天宫时,托塔李天王点将迎战,九曜就是和二十八宿排在一起的,地位不高。 日本神话 在日本神话中也有类似罗睺与计都的故事。

26. 日本三大神(三贵子:太阳神天照、月神月读与素鸣尊)中的素鸣尊(须佐之男命)有著罗睺与计都之个性,是一位性格分裂之神。

27. 在『天之岩户』神话中素鸣尊(须佐之男命)扰乱天界,天照大神愤而躲入石屋,天地一片黑暗,视为日蚀,因此部分历史学者认为素鸣尊有著罗睺星之个性。

28. 随後素鸣尊被放逐至出云,在『出云神话』时,素鸣尊变成一位杀死八岐大蛇之正义神。所谓八岐大蛇是一尾有八个头的蟒蛇,这让人不禁联想到具有多条龙尾的『计都』。

29. 原本是一体的罗睺因犯下滔天罪被大神以圆盘切成两半成为『罗睺』与『计都』。同样犯下滔天罪的素鸣尊也同样在不同神话中有著两种相反面貌,正如同被分为两半的『罗睺』阿修罗。

二.罗姓中知名人物简要经历

1.历史名人罗贯中:元末明初杰出小说家,今山西太原人。他一生相传作过"十七史"演义,现存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其中代表作《三国演义》(简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2.罗聘:清代著名画家,为江苏甘泉(今江都)人。画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其笔调奇创,超逸不群,别具一格,为"扬州八怪"之一。

3.其子允绍、允缵,均善画梅,人称"罗家梅派"。罗存:画家,今河南开封人。喜作小景山水画,极有韵致,时人评价他的画作,"披图便知登高望远,鱼鸟往还,浩然有江湖之思"。

4.罗隐:唐代文学家,余杭人。所作散文小品,笔锋犀利,鲁迅谓其所著〈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

三.罗刹长什么样子啊?

1.【罗刹】 (梵名raksasa)luóchà 佛教中指恶鬼指食人肉之恶鬼。《慧琳意义》卷二十五中记载:“罗刹,此云恶鬼也。

2.食人血肉,或飞空、或地行,捷疾可畏。”同书卷七又说:“罗刹娑,梵语也,古云罗刹,讹也(中略)乃暴恶鬼名也。

3.男即极丑,女即甚姝美,并皆食啖于人。” 恶鬼之名。又作罗刹娑(罗刹婆为误写)、罗叉娑、罗乞察娑、阿落刹娑。

4.意译为可畏、速疾鬼、护者。女则称罗刹女、罗叉私(梵ra^ks!asi^ ,又作罗刹斯)。乃印度神话中之恶魔,最早见于梨俱吠陀。

5.相传原为印度土著民族之名称,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后,遂成为恶人之代名词,演变为恶鬼之总名。男罗刹为黑身、朱发、绿眼,女罗刹则如绝美妇人,富有魅人之力,专食人之血肉。

6.相传在楞伽岛(即锡兰)中,即有罗刹女国,此于佛本行集经卷四十有部毗奈耶卷四十慧琳音义卷七等均有记载。

7.又罗刹具神通力,可于空际疾飞,或速行地面,为暴恶可畏之鬼。 此外,罗刹亦为地狱之狱卒,职司呵责罪人。

8.又称阿傍、阿傍罗刹、阿防、旁。其形状有多种,或牛头人手,或具有牛蹄,力气甚大,或为鹿头、羊头、兔头等。

9. 然而于佛典中,罗刹誓愿守护佛法及正法行人,往往成为佛教的守护神,而常常参与法会,随佛闻法欢喜喜行。

10. 以上各类恶鬼性质之罗刹,于诸经中,偶亦转变成佛教之守护神,称为罗刹天,乃十二天之一。彼等呈神王形,身披甲胄,手上持刀,跨骑白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