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平津战役以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而完美落幕,很多人认为傅作义早就看明了时局,暗中为投诚做准备,因此最终北平才能够得以和平解放。
但实际上,傅作义起初并没有与我军和谈的意愿,他甚至已经做好准备在华北一带与我军进行决战,至少也能保持对峙的局面。
但是这一切都随着一场战斗的结束而改变,傅作义因为此战而开始转变想法,开始与我党接触,并最终同意接受我党的和平改编。
那么这一场战斗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一场局部的战斗能让坐拥五十余万部队的傅作义开始考虑与我军和谈呢?
这场战斗就是著名的“新保安之战”,而傅作义之所以能够改编想法,正是因为在此战之中,我军消灭了他的主力精锐部队35军。
尽管这个35军只有不到两万人,但却是傅作义手下部队里精锐中的精锐,是刀尖,是剑刃,是傅作义的心头肉,主心骨。
那么这个35军到底是什么来头,为什么区区1万余人的兵力竟然能让傅作义失去抵抗的决心?既然35军如此重要,傅作义又为何会轻易地让其离开自己?如此强悍的35军,又是如何被我军一举歼灭的呢?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那场经典的“新保安之战”!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攻占沈阳,震惊中外的辽沈战役宣告结束。东北的失败早已在蒋介石和国军高级将领们的意料之中了,他们对此消息并不感到吃惊。接下来,中共中央和国民党的注意力将全部放在华北,也就是傅作义的身上。
对于华北地区的形势,中共中央早就做了详细深入的分析。
首先傅作义在山西起家,目前仅晋绥军就有20个师的兵力,蒋介石再此也部署了22个的兵力,全部有傅作义负责指挥,总兵力高达五十二万人。并且蒋介石又新批给了傅作义四个军的编制,理论上傅作义可以将规模扩充到六十万人以上。
而我华北野战军在这一区域兵力并不多,仅有杨成武二兵团和杨得志三兵团,合计二十余万人。因此仅凭二、三兵团根本不可能与傅作义集团相抗衡。要想快速解放华北,就必须借助东北野战军的协助。
其次,蒋介石对华北有两个担心,一是担心华北区域重蹈辽沈战役覆辙,最终落入中共手中。二是担心,如果傅作义能够在华北与解放军抗衡形成长期对峙,那么傅作义就能彻底将华北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对自己将来不利。
傅作义手中有四十多个主力师,如果能将这些部队全部调到南方,一来可以架空傅作义,把他的部队划到自己手下,二来可以集中兵力在南方与解放军决战。因此,蒋介石几次三番劝说傅作义率兵南下。
最后,傅作义对蒋介石的想法看得是一清二楚,同时也了解解放军的实力,无论是留在华北还是撤往南方,都有风险。但傅作义还是将南撤的选择放在了最后,毕竟蒋介石此人阴险狡诈,到了南方或许可以保全性命,但部队肯定是保不住的。
并且傅作义认为山西是自己的老家,并且自己在河北河南也经营多年,短期内还不至于向东北那样被解放军一举突破。如果平津真的守不住,至少自己还可以撤回山西老家,那里可是自己的大后方。
鉴于以上的分析,中共中央决定先让二、三兵团在华北拖住傅作义,让他暂缓甚至打消南撤的计划。同时,急调东北野战军秘密入关,对傅作义形成包围。
中共中央在秘密调兵遣将的同时,南京方面也在密切关注华北局势。
南京国防部大部分将领和蒋介石的观点一致,还是要尽快劝说傅作义率兵南下,这五十多万部队只要撤过长江,就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到时候和共军决战就能有必胜的把握。当时淮海战役尚未爆发,蒋介石的主力嫡系集团还在华北、华东一带,因此国民党的兵力在整体上依然占有巨大优势。
不过,国民党军委总体上对局势的判断较为松懈。时任国防部长的顾祝同认为,以解放军目前在华北的总兵力,根本无法战胜傅作义。但是中共方面绝不会善罢甘休,肯定会急调林彪东北野战军入关助战,到那时傅作义就是想走也走不了了。
顾祝同的眼光非常独到,也看出了我军的真实意图。但是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大部分国军将领,都认为辽沈战役打了将近两个月,东北野战军损耗巨大,又极端疲惫,至少需要三个月的修整才能恢复到正常作战水平。三个月时间,无论是国军主力北上支援傅作义,还是傅作义率兵南下都足够了。
顾祝同的建议未被采纳,但傅作义也没有要南下的意思。因为中共北平地下党早就派人给傅作义传过话,表示中共中央非常愿意与傅长官和谈,并且可以保留傅长官的职务。
傅作义认为如果自己能保留军队并且继续呆在华北,那么跟共产党和跟国民党没有什么区别,但共产党能否完全答应他的条件,就要看他手里有多少牌了。
为了使自己利于不败之地,傅作义在西起张家口,东至塘沽一线上,布下了一字长蛇阵,同时在平津安排重兵把守。傅作义这样布局的用意非常明显,将来可以根据战局的变化,随时做出调整,或西撤、或南下都有退路。
11月22日,毛主席命令东北野战军秘密入关,东野在未及修整的情况下立即开拔南下,直奔平津。
毛主席和中央军委也看出了傅作义的心思,因此决定在西边刺激一下傅作义,让他把精力放在这里,而不是南下,同时给东野入关打掩护。
毛主席认为傅作义的首要选择应该是西撤,因为撤到南方对他不利,那是不得已的下下策。所以,傅作义肯定会尽全力保障西撤的通道畅通。
因此,中央军委决定在傅作义西撤的必经之地张家口给傅作义施加一点压力。
11月29日,华北野战军第三兵团,兵分三路突袭张家口,此战的真实目的是吸引傅作义注意力使其派兵来援,然后在此地与其纠缠,拖住傅作义。
但是实际情况超出了预想,毛主席原认为傅作义应该会派出一到两个军驰援张家口。但没有想到张家口在傅作义心中的地位如此重要,29日当天,傅作义就命令35军军长郭景云率部紧急驰援张家口。
这一下性质就变了,因为35军和其他部队不一样,这可是傅作义精锐,谁也没有想到,刚一开戏,傅作义就把压箱底的宝贝拿出来了。
这35军是傅作义的家底,当年从阎锡山手下出来,就是靠着这个35军为基础,一步步打出来的。这支部队从军长到连长全部由傅作义亲自挑选任命,选人任命全靠军功和才能,绝对没有任人唯亲的情况。
并且傅作义将晋绥军最好的武器和装备首先配备给35军,当时这支部队是傅作义集团唯一一支全副美式装备的部队。也被称为华北最为强悍的部队。
35军军长郭景云也是个传奇人物,此人出身贫寒,年轻人靠给人做苦力为生,性格豪爽、耿直。后来投军到傅作义的手下,因为作战勇猛,屡次得到提升,靠军功当上团长、旅长、师长,还和傅作义结为异性兄弟,对傅作义忠心耿耿。
郭景云没有什么文化,但确实从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带兵打仗很有一套。此人作战极为勇猛,往往能在战局不利的时候挺身而出,抱着机枪往前冲,手下的士兵随即跟着他一起冲锋,曾经多次力挽狂澜、反败为胜。
这次傅作义派郭景云率35军去解张家口之围,也是希望能够尽快解围,然后迅速回撤北平。
实际上,张家口地区是傅作义经营多年的堡垒,防御工事非常坚固,并且张家口原来就有五万守军,如果拼死坚守,坚持个把月并没有太大问题。但傅作义在这个时候非常敏感,所以派出了自己的王牌主力,并且又把104军的258师也调给郭景云指挥,他不想在自己后路上冒险。
毛主席发现傅作义派出35军之后,感觉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35军是傅作义的主心骨,如果把它吃掉,傅作义就没有现在这么足的底气了。
于是毛主席立即电令二兵团杨罗耿,命他们对张家口围而不打,并且必须在5日前赶至宣化、怀来一线,防止敌军东撤并隔断其与北平援军之间的联系。
同时电令东野先头部队程子华部,令他们尽快秘密入关,尽快抢占八达岭至怀来一线,协助二兵团阻敌东撤。
但是杨得志和程子华在这个关键时刻却误解了中央军委的用意,并没有严格执行命令。杨得志认为此时最重要的目的应该是切断傅作义西撤的路线,因此仅在宣化以东,怀来以西附近留了一个旅的兵力,主力部队却在西边准备支援攻打张家口。
而程子华部秘密入关之后,原本按照命令日夜兼程赶往八达岭,但他们经过密云的时候发现这个咽喉要道的守军并不多。如果趁此时敌人防守薄弱一举拿下它,就能给后续东野主力部队除掉障碍。
于是,程子华命令部队攻打密云,由于主攻部队缺少火炮,只能将已经绕过密云的先头部队调回,借助炮兵的强大火力攻占了密云。
但程子华的节外生枝导致了两个意外情况,首先暴露了东野入关的行踪,提醒了傅作义;另外就是攻打密云浪费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对前方战事极为不利。
不过傅作义和郭景云方面也同样出现了失误,密云失守让傅作义大惊,这说明东野已经秘密入关。傅作义此时做出了一个错误判断,他误认为东野入关的主要目标是北平,因此他立即命令郭景云率35军回撤。
为了催促郭景云,傅作义还亲自飞往张家口,当面告诉郭景云要尽快东撤。可是不知为何,傅作义并没有告诉郭景云北平危急,也没有告诉他密云已经失守,只是在口头上催促郭景云要快速东撤。
郭景云作为手下当然不会违抗命令,斩钉截铁的回答,他会立即命令部队以最快的速度回撤北平。
但实际上郭景云认为傅作义有些大题小做了。因为郭景云率军到达张家口之后发现,共军虽然攻占了张家口周边的一些战略据点,但张家口外围的防御阵线尚未受到威胁。
当他率军与解放军交手的时候,解放军打了没多久就被35军强大的火力打得抬不起偷来,只能撤退。郭景云在华北和解放军交过手,知道他们擅长打游击,不擅长打这种正面决战。所以并没有感到意外,并且这回解放军一打就跑,郭景云大呼:“不过瘾”!
当着傅作义的面,张家口守军主官也信誓旦旦的保证,自己完全有能力确保张家口无恙,请傅长官放心。
于是,傅作义满意地飞回了北平,可是郭景云并没有立即开拔。
原来,郭景云在张家口还有一个自己的军械维修厂,傅作义集团大部分枪炮维修都交给他来完成,这个厂子的利润很丰厚,是郭景云的小金库。所以郭景云决定将这个厂搬到北平,于是命令部队花了大半天的时间协助拆卸设备。
而此时,张家口的商贾、地主等看到郭景云拆设备,以为他要跑,于是纷纷掏出重金请求郭景云带他们一起逃往北平。
郭景云见钱眼开,于是答应带他们一起走,并且还将原本运兵的汽车改为装载这些人的行李、家当。
如此一来,原本轻装简行的35军,变成了一支携家带口,拖运辎重的运输大队,行进速度十分缓慢。
而毛主席得知杨得志和程子华部没有按照命令赶赴指定位置的时候,大为恼怒,立即急电痛批了杨、程二人。并告诉他们,我军此次行动的最终目标是歼灭35军,迫使傅作义放弃抵抗与我方和谈。
如果一旦放35军东撤,而西线又截断其退路,则就会从客观上逼迫傅作义率兵南撤,最终破坏和平解放的大局。
杨得志、程子华这才恍然大悟,立即复电中央军委,所部将以最快的速度赶至宣化、怀来之间,不惜一切代价阻断35军东撤路线。
此时杨得志的部队距离指定位置还有几天的路程,而且35军已经开拔,杨得志随即命令驻守在怀来以西的一个旅立即攻占新保安,并在那里阻挡35军。同时调动附近的游击队在沿途袭扰35军,迟滞他们的行进速度。
而兵团则扔掉辎重星夜兼程,以一昼夜200公里的速度,拼命向东疾行。程子华部也开始加快速度往新保安方向火速狂奔。
兵贵神速,胜败就看双方的速度了。但此时的郭景云并不知道自己的处境,依旧慢悠悠地回撤。
6日傍晚35军先头部队与地方游击队交手,游击队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打了一段时间立即撤退。原本35军可以继续前进,但此时突然发现了一支解放军地方上的运输队,郭景云来了兴致,亲自扛起步枪带突击队冲了上去。
这支运输队突然遭到袭击,根本不是对手,于是很快便被打散,郭景云还想率兵追击,结果被部下劝了回来,继续东撤。
这天晚上,35军来到古时著名的驿站“鸡鸣驿”。由于连日来接连遭到游击队的袭扰,郭景云手下的几个师长都认为这是解放军在故意延缓他们的速度,后面定有大部队正在赶来。所以他们都劝郭景云不要在此逗留,最好是能星夜兼程,等赶到了怀来再歇也不迟。
郭景云原本也想继续向东走,但跟随部队的那些商人及他们的家眷实在是走不动了,郭景云认为共军就那么几杆破枪,就算真的有大部队来了,也挡不住他35军的全副美式武器。于是,坚决下令在鸡鸣驿过夜。
7日拂晓,当郭景云尚在睡梦中的时候,侦察兵就紧急来报告,前方发现解放军2兵团12旅,已经在他们前方构筑了防御阵地。
郭景云大惊,这里怎么会有解放军的正规部队,立即命令侦察兵探明对方规模,同时命令部队准备进攻。
在35军面前实际上只有一个团的兵力,在此构筑阵地就是为了迟滞35军近进军的速度,为大部队争取时间。
35军借助优势火力向我军阵地发起攻击,但我军士兵抵抗非常顽强,每当敌人靠近的时候,就会在近距离向敌人猛烈射击。尽管35军炮火很猛,但短时间内难以前进,郭景云有些着急,不断增加进攻部队,从一个营增加到了一个师。中午时分,我军阵线被攻破,守军被迫退往新保安。
下午三点钟,35军来到新保安城下,郭景云这才发现原来这里已经被解放军占领了,他意识到解放军的目的就是不让他东撤,所以他立即命令强攻新保安。
负责在此阻击的是12旅,只有几千人的兵力,并且缺少重武器,轻武器方面也远不及35军。双方在新保安展开激烈交战,战斗一开始就达到了白热化程度,郭景云妄图突破新保安直接去往怀来。
所以,他命令35军全部压上,所有重火力一起开火,新保安顿时陷入一片火海。双方打得很惨烈,战斗进行到晚上,新保安防线被突破,我军伤亡惨重被迫撤退。
由于从7日一大早就开始打仗,郭景云和士兵们都非常疲惫,进入新保安之后,参谋建议35军趁敌军撤退立即撤往怀来,到了那里再休息。
但是郭景云认为解放军已经被击溃了,今天共军打得不错,已经尽力了,但根本不是35军的对手,所以他们不敢来了。就算他们明天来,还是会和今天一个结果。精疲力尽的郭景云执意要在新保安过夜,于是他又浪费了一个晚上。而此时,杨得志正率领战士们涉水渡过最后一条河,他们于8日拂晓终于感到了新保安城外。
当郭景云醒来的时候,又是一个让他大吃一惊的消息,一夜之间新保安已被团团包围,不知道从哪里冒出了那么多解放军,粗略估计有十万之众。
郭景云简直不敢相信,就睡了一觉,地底下就钻出来了十万大军?
35军只有一万六千人的兵力,而此时围在新保安周围的是二兵团的三个主力纵队外加一个炮兵旅,兵力高达九万余人。这回郭景云是被彻底围死了。
尽管被团团围住,郭景云还是自信地认为自己天下无敌,于是命令部队全力向东进攻。解放军而兵团是主力部队,早就做好了全面的准备,与35军展开了殊死拼杀。双方还进行了激烈的炮战,死伤都极为惨重。
傅作义听说35军被围新保安,惊呼大事不好,立即电令驻守怀来的安春山104军立即支援新保安,同时命令北平空军十八架战机立即起飞驰援新保安。
郭景云亲自上阵率部下猛攻而兵团阵线,但我军士兵誓死不退,在伤亡极重的情况下依旧坚守阵地,郭景云的发起的多次进攻均被打退。
35军强攻一天,付出惨重代价依然没能攻破我军阵地,而我军援兵又在源源不断地赶来。郭景云遂命令部队退回新保安进行坚守,等待傅作义派军来援。
傅作义命令安春山率104军救援新保安,而安春山与郭景云关系原本就不好,去救援张家口的时候,他把自己的精锐258师借给郭景云。可郭景云回来的时候,却把这支部队留在了张家口。
所以,安春山极不情愿,便让副军长王宪章率部分兵力去救援新保安。8日晚,王宪章率两个师的兵力抵达新保安外围,并和郭景云取得联系,请他明日向东南方向进攻,他们在那里由外向里攻,双方汇合后再一起向怀来撤退。
但是郭景云却死活看不上104军,并且安春山向来比自己矮一头,现在竟然只派个副手前来。次日一早,郭景云不顾与王宪章的约定单独向正东方向进攻,王宪章从东南往里打。
35军的猛攻牵制了我军的兵力,王宪章很快就从这里撕开一个口子,但他们只听到几公里之外炮声隆隆,眼前却是一马平川根本没有35军的影子,而解放军对他们也不管不顾。王宪章急得团团转,只能给安春山联络。
安春山知道详情之后,立即联系郭景云,让他立即率兵向东南方向调转,王宪章在那里接应他们。郭景云却在电话里大骂安春山竟敢指挥他,二人争吵了起来,最后郭景云把电话一摔,不走了。
郭景云因为自己狭隘的心胸失掉了最后逃生的机会,并且还顺手把安春山也拽到坑里来了。
和郭景云吵完之后,安春山认为自己已经是仁至义尽了,这个时候傅作义来电,请求安春山无论如何要救郭景云。安春山在电话里告诉傅作义,我已经攻进来了,可郭景云死活不配合,我再等下去,自己也得搭进去。傅作义无奈挂断了电话。
安春山此时有些犹豫,毕竟35军是傅作义压箱底的部队,要是自己真走了,今后怎么见傅作义啊。
就在他犹豫的时候,副官来报,康庄附近发现大批解放军,随时都会对104军和16军发起进攻,形势危急。
安春山再次致电郭景云告诫他,两个小时之内如果再不向东南靠拢,我们就撤了,真的不等你了。
但安春山没有想到,两个小时还没到,解放军就向他发起了进攻,104军和16军很快被全部歼灭,安春山在部下的保护下,独自一人逃出了包围圈。歼灭他的正是东北野战军程子华部。
郭景云被近二十万大军团团围住,随时都会被吃掉,傅作义挂断安春山的电话之后,立即拨通了自己心腹的电话,让他们立即和中共方面联系,他要求和谈。
党中央很快接到了傅作义的请求,于是命令前方部队暂停进攻,对35军实施围而不打的战术。
双方代表很快进行了接触,傅作义提出了要求,和谈可以,但必须把35军放回来。我方的态度很明确,我们无意消灭35军,也可以放他们回北平,但一切的前提是35军放下武器。
35军一旦放下武器,就和平民百姓无异,而且傅作义也无法再给他们配一套全副美式武器了。所以,这个条件傅作义无论如何不能答应。
双方在相持了12天之后,我解放军主力部队已完成对北平、天津的包围,12月21日下午四时,我军发起了对新保安的总攻。次日上午九时,我军攻入新保安城内,下午四时包围郭景云军部。
郭景云知道这一次已经是彻底完了,最后饮弹自尽。
当傅作义得知35军全军覆没,郭景云自尽之后,不由得长叹一声。他曾经对女儿傅冬菊说:“我就是35军,35军就是我,现在35军完了,我也就完了……”
此后,尽管傅作义命令陈长捷坚守天津,但同时也密派代表与中共展开谈判,和平改编的进程一步步得到落实。
最终,傅作义宣布接受解放军和平改编,使北平这座千年古都免于战火之难,得到和平新生!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