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世界杯经济学(南财快评:从经济学角度看国足输越南)

范志毅除了是个优秀的球员,也是个预言家,几年前他说中国足球脸都不要了,再下去要输越南了,一语成谶。国足毫无长进,又输了,这次是输给了越南,1:3大比分,这是国足送给国人的拜年礼物。

人们对国足又爱又恨,但又都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过去几十年,我们换了无数个教练,洋教练、土教练,引进了国内联赛优秀的国外球员,但仍然一败再败,特别是这次更输给了越南,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从经济学角度来谈谈为何国足输给了越南。生产要素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指创造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投入,在西方经济学中,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土地、劳动力、企业家精神和资本,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学者又将信息作为第五种生产要素,比如我国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就提到经济五大要素是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这与传统经济学的定义略有不同,但更体现了时代性。

生产要素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同样可以放在足球行业来看。比如,在足球比赛中,土地指必要的训练和比赛场地,而劳动力则是球员,资本是支持比赛和球员发展的资金,企业家精神则可以看做球员对足球的热爱和责任心,信息则是利用先进的信息工具分析比赛,得出提升比赛胜率的策略。信息这个生产要素这个可能难以理解,我举一个例子。2006年世界杯1/8决赛,德国击败阿根廷,最关键的便是信息,在点球大赛时,门将莱曼接到了科技团队的小纸条,上面写到了阿根廷几位点球手点球时候的惯用脚法,比如里克尔梅喜欢射向球门左上角,梅西喜欢射向球门左侧等等,莱曼最终猜对了对方每一个点球的主罚方向,并成功扑救出了阿亚拉和坎比亚索的点球,成功击败阿根廷,这就是信息在足球比赛的重要性。

再回到中国,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中国足球在过去若干年建立起一套以房地产资本支持足球发展的体制机制。政府提供土地建设球场,俱乐部建立青训体系挑选球员,房地产企业作为金主提供资金。应该说,这套体制一度有些成绩,比如有的俱乐部球队当时称霸国内联赛和亚洲,甚至在参加世俱杯比赛时候与强队比赛仍然不落下风,在房地产火的时候,国内联赛的赞助商几乎都是房地产,比如大连万达、河南建业、广州富力、天津泰达、江苏苏宁、河北华夏幸福、北京中信国安(中赫)等等。但这套体制是不可持续的,要素的投入仅仅依靠政府的土地,劣质的劳动力,以及不靠谱的资本,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失败的。

政府建立的场地很漂亮(土地要素的投入是没问题的),但劳动力这个生产要素出了大问题,俱乐部的青训体系很差,而国内的青少年足球体系也没有跟上,导致全国注册的球员数量难以支撑联赛发展,更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能在中超联赛上场的国内球员与国际球员相比,在意识、脚法、技术等方面相差甚远。有发展商想出了办法,他们开始大肆在全球购买优秀球员,来补充国内球员的严重不足和水平较差的问题,在前场形成国际球员为主的形态,这也都成为后期中超球队学习的对象,但问题出来了,国内好球员更为稀缺,而普通球员根本没有上场机会。这种“挤出效应”对国内球员成长极其不利,于是足协出了很多招,比如每场外援数量限制,必须有青年球员出场等等,但效果并不理想,俱乐部的利益是赢球,所以外购球员仍然是主流。这是中国与日韩两国足球发展差距越来越大的重要原因,看看日本的高中足球联赛,其观赏性远高于中超,而日本队也已经跃升国际一流强队,我看过几次日本队比赛,在与法国、比利时等世界前五球队比赛毫不怯场,甚至占尽上风打起了对攻,这就是在劳动力,也就是球员上的差距。

国内的不少人仅仅是考不上大学将足球作为一个职业,缺乏职业精神,对自身要求也不高,很多球员脱下衣服都是大肚子,毫无自律,没有责任心,很多球员看不起别人,不服从命令,球队不团结,同样也踢不好球。这一点让我想起了奥运会,我们看到不少国家的运动员都是兼职,本身有工作,但竞技基于热爱和职业精神,丝毫未有生活放纵,最终在奥运会上取得了极好的成绩。

总之,我的建议是:中国队输给越南队不奇怪。在生产要素投入补齐短期之前,建议就别看中国队的比赛了,免得添堵。

(作者系经世研究院院长)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