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杯有人乱丢垃圾写作文(论习惯的养成|我很怀念因丢垃圾而遇见的好人好事)

【编者按】

上海7月起正式实施垃圾分类。城市新时尚,你我新日常。澎湃评论部推出“论习惯的养成”,每天一篇,评论员、志愿者、大学生、小学生,小区业主,记录亲身经历,分享小诀窍,吐槽小烦恼,倾听真民声,寻求好建议,让垃圾分类从陌生变成习惯。

在世界杯有人乱丢垃圾写作文(论习惯的养成|我很怀念因丢垃圾而遇见的好人好事)

老刘是我们楼里的保安。我们搬来不久,一来二去就熟悉了,他经常逗我们家孩子玩,父亲没事经常和他聊天,得知他原来是东北人,年轻时候高大英俊,应该是吸引了去东北插队落户的上海女知青,结了婚,后来女方回城,就带着他返回了上海。

可惜工厂不景气,老刘很快下岗,保安的工作收入实在有限,大家看在眼里,就把一些旧家具家电、包装盒、废旧书报、废旧塑料制品之类的东西留给老刘,老刘也不嫌弃。因此老刘在我们楼里,还有一份微薄的收捡垃圾的收入。

小区还有一户外来的专门收垃圾的人家,只要打个电话,他们会带着一杆秤很快上门,攒上个把月的垃圾,也能卖个一二十、二三十块钱,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把这些垃圾送给老刘。有人嫌麻烦,把东西往垃圾房一扔了事,这户人家会重新分拣这些垃圾,付出些人工,获得比收购垃圾更高的收入。

前两年,物业为降低成本,撤销了楼里的夜班保安,设置门禁系统,老刘岁数大了,被物业辞退。老刘被辞退后,有的居民仍然会把有用的垃圾放在保安室旁边,等老刘自己来取。但更多时候,那些来不及及时扔掉的快递包装、纸板盒之类,攒了一大堆,等老刘不可能了,就打个电话让收垃圾的过来,但他们分明已经嫌弃有的垃圾不能卖钱,挑挑拣拣,不是很耐烦的样子。

去年世界杯期间,重新打开长时间不看的电视,但第二天晚上,电视机出了故障,再也打不开了。我想花个一两百块钱或许可以修好,但修好也不大可能继续看,索性再也不看了吧?家里人都赞成。这台有故障的大电视于是成了垃圾。扔到垃圾房肯定很可惜,给那个挑三拣四的垃圾回收者又有些不甘心,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送给老刘。

老刘就住在附近的一个小区里,父亲很容易地找到他,他很快上门,把那台有故障的电视搬走了。我们也不好意思问他,是代我们扔掉了,还是拿去修理好了自己凑合着看看。但我想,从此以后再有什么大件垃圾的处理难题,是不大好意思去找老刘了。

我的垃圾故事讲完了。这几天正在贵州晃荡,我是第一次到贵州,各个景区游客数正在上升,但干净程度,超出我的想象,不管是地面还是水面,你很难发现一张废纸一个塑料袋,仔细观察一路行走的当地游客,与前些年相比,随手扔垃圾的几乎已经绝迹。

我想说的是,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乱扔垃圾会被视为可耻的行为,贵州等地目前也已经处于这个阶段;当经济社会水平进一步提高,垃圾回收处理产业必定出现,这就是老刘和我们小区那户专门收垃圾的人家所做的事;但最终,人类会有意识地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

没有人怀疑垃圾分类是未来的方向,未来已来。今后的垃圾分类,肯定会更科学、有效、井井有条,只是,我不确定还会不会遇到老刘这样的好人,以及邻里之间那些举手之劳的善意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