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看球有些年头的球迷,一定都听说过盖德-穆勒这个名字,即便在2020年的今天,很多评论人士依旧认为,他是足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射手,甚至没有之一。曾经有一句话最能体现他的能力:如果谁能打破任何一项盖德-穆勒保持的进球纪录,那都是了不起的成就。
所以在各种主流机构的评选中,老穆勒都是仅次于贝皇的德国足球历史第二人,自然也是前锋届的第一人。但如果论及在他身后,谁是德国足球史上的第二杆火枪,恐怕存在很大的争议。
80年代的球迷欣赏鲁梅尼格,90年代的拥趸青睐克林斯曼,而进入新世纪之后,一个叫米洛斯拉夫-克洛泽的平凡青年,撑起了德国足球锋线的一个时代。
其实绝大多数球迷都忽略了一个人的存在,如果一名前锋是德甲历史第4射手,曾经拿到过欧洲三大杯的金靴(欧冠、联盟杯、优胜者杯),还从盖德-穆勒手里抢走过2次德甲金靴,你觉得这样的射手是否伟大?
与此同时,这位射手还作为当家前锋,率队拿下过德甲三连冠,拿到过联盟杯冠军,还闯进了欧冠决赛;国家队层面,作为盖德-穆勒的前场副手,他随队拿到了1972年欧洲杯冠军,以及1974年世界杯冠军,几乎实现了荣誉的大满贯。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感到疑惑,这么伟大的巨星,为什么我毫无印象?其实这个人的名字你一定听说过,他就是约瑟夫-海因克斯,最近刚刚度过了自己75岁的生日。对的,不用怀疑,这就是大家都熟知的那个海因克斯。
其实在上世纪70年代,虽然盖德-穆勒的星芒让球迷们一叶障目,但海因克斯足以算上分庭抗礼的那股势力。如果要说这两位神锋是绝代双骄,从各个方面来看,也不算是信口开河。
一.个人踢法与场上位置
盖德-穆勒是标准的9号位球员,他没有华丽的脚下盘带技术,没有风驰电掣的绝对速度,也没有领先于时代的身体素质。但他拥有着成为伟大射手的重要特质,那就是通灵神感般的嗅觉及临门一脚的调整能力。
作为前锋的嗅觉当然可以靠后天进行强化训练,但在电光火石的高水平比赛中,捕捉战机的能力有时候就是天赋。老穆勒总能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致命的位置,而且防守球员的反应还比他慢半拍,或者说对于球路的预判出现了差池。
这一点从近期火爆的小哈兰德身上,能够完美地体现;他经常能在禁区内获得近乎空门的机会,让防守人捉摸不透,抢先一步完成终结。这种预判、选位和反跑能力,是顶尖杀手必备的素质。
当然盖德-穆勒并不是专注于吃饼的“射门员”,虽然他的很多进球都是轻描淡写的最后一击,但如果仔细观察他全场比赛的发挥,就会察觉到他的重要价值。
当接到队友传球之后,他的调整能力是极为出色的,即便来球是很难处理的“刀山球”,由于他重心低平衡感强,也能迅速转化成可以起脚的得分机会。他的动作没那么干脆利落,有时候还显得比较别扭,但进球数字和得分效率不会撒谎,他就是足球场上的最锋利的尖刀。
不过除了射门得分之外,老穆勒其他方面比较一般,特别值得强调的是,他没有多少组织才能。即便在场上并非总是游弋于禁区附近,但回撤之后他最多是参与安全球的传递,过渡之后球权还是会给到贝皇或者内策尔这样的大师脚下。
宏观上来看,盖德-穆勒球风朴实无华,可以说是冷酷无情的进球机器;不过正如后世他的队友们所言,正是这样的人物,才能帮助他们收获一切的荣誉,没有进球谈何胜利?
与老穆勒相比,海因克斯的能力更加全面,踢法的观赏性也更强。在俱乐部层面,他是上世纪70年代门兴黄金一代的当家中锋,牢牢占据了所谓的中路9号位。
不过他的踢法并不依赖于队友喂球,时常会选择作为进攻的第一或者第二发起点,通过个人的盘带摆脱获得打门的机会。另外他在射门选择上也比较灵活,偶尔会有一些不常规的惊艳进球。
不过在联邦德国队中,因为盖德-穆勒的存在,他多数时间为了踢首发,只能出任右边前卫。不过由于能力全面,他在这个位置发挥也相当出色,虽然远离腹地自己得分不多,但扰乱对手防线后给穆勒等人送出威胁球,也能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样的牺牲或者说“边缘化”不难理解,2008-09赛季的曼联阵中,弗格森为了强化C罗的权重,一度让鲁尼拉到了左边,把中路腹地留给当时已经更加出色的C罗。能力足够强的球员,多数会选择中前场的位置,中路更是他们的必争之地。如果屈尊于后场或者边路,很多时候就是能力不够顶尖造成的。
只是海因克斯这种情况,并非自己不够出色,然而遇到了不世出的盖德-穆勒,他只能选择这种妥协的位置。
二.个人成就与团队荣誉
两人都是顶级射手,个人层面的荣誉自然先比较金靴数量。盖德-穆勒的射手王拿到脚软,只要他参加过的顶级赛事(世界杯、欧洲杯、欧冠),都拿过最佳射手,而且一定在决赛中贡献过关键进球。
当他功成身退的时候,一个人独揽七座德甲小钢炮,留下了365球的联赛传说;两届世界杯一共打进14球,在2006年被罗纳尔多超越之前,32年间他一直都是世界杯历史最佳射手;欧洲杯半决赛和决赛2场4球,大场面先生是他的代名词。
面对看似不可逾越的“神兽”,其实海因克斯并不畏惧,上世纪70年代,巅峰期的他在德甲中连续多个赛季进球超过25个,在与盖德-穆勒的正面对抗中夺走两座小钢炮(有一个赛季两人并列)。
俱乐部欧战赛场,他的发挥甚至可以比肩老穆勒,毕竟当年的欧洲三大杯权重差距不大,每项比赛都有很多顶级球队参与其中。结果他斩获2次联盟杯金靴、1次欧冠金靴和1次优胜者杯金靴,妥妥的上古巨神级别。
从个人层面真正凸显盖德-穆勒江湖地位的,还是欧洲金球奖,早在1970年他甚至先于贝皇斩获荣耀,而且在接下来数年中都是最高荣誉的有力竞争者。
这方面海因克斯就显得比较单薄了,在联邦德国的黄金一代中,他的顺位远不及贝皇、老穆勒、内策尔等人,甚至福格茨和布莱特纳两名后卫都比他靠前。海因克斯金球奖最高排名只是第7位,这一点确实有些差距。
团队荣誉方面,在联邦德国队两人是队友,只要没人受伤,还会一起首发担纲锋线。所以1972年欧洲杯和1974年欧洲杯的功劳簿上,都有这两个人的大名,当然盖德-穆勒是扛鼎之人,海因克斯只是辅助。
尤为可惜的是,1974年世界杯头两场小组赛过后,海因克斯因为伤病无法出场。他只能在板凳上看着队友们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在家门口捧起了大力神杯。几十年当海帅回忆自己的球员生涯,这也被他自己视为最遗憾的事情。
俱乐部层面,盖德-穆勒生涯多数时间都在拜仁效力,海因克斯几乎把整个职业生涯都奉献给了门兴格拉德巴赫。在上世纪70年代,这两支球队都是德甲的顶尖豪门,在欧洲赛场也是第一流的存在。
1972年到1974年,穆勒帮助拜仁拿下了德甲三连冠,而1974年到1976年,海因克斯又率领门兴斩获德甲三连冠,颇有些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感觉。
可能很多球迷对那时的门兴并不熟悉,他们阵中有海因克斯、内策尔(后来去了皇马)、福格茨、邦霍夫和维默尔等多名联邦德国黄金一代的主力,还有北欧唯一金球先生阿兰-西蒙森坐镇。在那时他们跟拜仁各分一半江山,谁也没法将对手完全击垮。
欧冠赛场拜仁曾拿下三连冠,这一点是海因克斯和门兴难以企及的,但他们在70年代的欧战中也有顶级豪门的发挥。无论是欧冠、联盟杯和优胜者杯,打进四强、闯入决赛甚至最终夺冠,对于那时的门兴来说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比较遗憾的是他们十分惧怕利物浦,1973年联盟杯决赛,1977年欧冠决赛,以及1978年欧冠半决赛,他们三次拜倒在红军身下。如果没有香克利-佩斯利的王朝球队,门兴的欧战荣誉薄上,绝对不会只有一座联盟杯奖杯。
综合来看,从团队荣誉上来看,即便盖德-穆勒的成就难有人匹敌,海因克斯也不算落于下风。换个角度来说,如果不是跟穆勒进行对比,他的“前浪”与“后浪”们,有几个人敢说自己的奖杯含金量能超越海因克斯?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感叹既生瑜何生亮,1945年的联邦德国,战后的废墟之中,诞生了太多的足球天才。
三.不同的人生轨迹,迥异的后世评价
在今天足球圈的主流舆论中,盖德-穆勒还活在过去,人们依旧称呼他为超级射手,无论伦比的进球机器;而海因克斯则有了新的身份,那就是历史级的教练,拜仁慕尼黑的功勋老帅。除了一些体育历史学者,很少有人还会将他们的过去联系起来,去回溯将近50年前的双骄往事。
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跟两人退役之后的角色有关。老穆勒1982年淡出了职业足球圈,没有什么正经的工作,长期酗酒也让他十分萎靡,甚至到了要强制戒掉酒精的程度。
好在他是一代传奇球星,无论是拜仁俱乐部还是阿迪达斯这样的大企业,都在积极发挥作用。他们不仅帮助盖德-穆勒摆脱了酒精的困扰,还给他安排了一些工作,算是有了一份可以领到生命结束的荣誉保险金。虽说他在拜仁二队执教也算做出了贡献,但取得的成就并不值得大书特书。
海因克斯则完全不同,1978年退役之后,他就开始积极学习教练课程,准备完成华丽转型。从1979年接手门兴算起,直到2018年第2次从拜仁退休结束,这40年他依然活跃在足球世界,而且逐步成为了有着崇高地位的长者。
客观来说,如果海因克斯后来像盖德-穆勒一样自我迷失,那么如今可能鲜有人记得他,起码国外的球迷不会对这个名字有什么印象。这也能从侧面体现出老穆勒的强势,10年的高光换回了一辈子的盛名,但海因克斯的人生经历,才是多数有志者应该追求的。当然在行文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还是向这两位传奇射手,同时致以最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