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天的温网,在德约科维奇兑现赛点的那一刻落下帷幕。32天的世界杯,在主裁吹响终场哨时戛然而止。两种竞技,同样精彩,这个夏天对于很多体育迷和徒们都是一场疯狂的盛宴。
与夺得温网冠军德约科维奇产生强烈对比的是莫德里奇。他带领格子军团创造了世界杯的最好战绩,也创造了连胜三场加时赛进决赛的历史,但最终不敌法国的青春风暴,无缘大力神杯,在卢日尼基体育场留下了眼泪。他的泪,像一股暖流,穿过屏幕,戳中了很多体育迷的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正如你看到媒体们一篇篇煽情的报道那样。
在浩瀚的体育史中,关于泪洒赛场的桥段数不胜数,回顾往事,莫德里奇的眼泪,德约科维奇也曾懂过。
(2)地处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半岛,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曾是饱经战火蹂躏的国家。莫德里奇和德约科维奇都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
1990年,克罗地亚爆发独立战争,隔年莫德里奇六岁时,其祖父被残忍杀害。在战火中,足球成了他唯一的盼望。七岁那年,全家为了避难躲进当地一家酒店。有一天,克罗地亚NZ扎达尔俱乐部的负责人接到了一通电话:“你可以来看看我们这的一个小孩,他总是在我们酒店的停车场里踢足球。”
就这样,这位17年后的克罗地亚国家队队长第一次走进了职业足球的视野,并惊艳了整个世界。
199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战斧式巡航导弹的爆炸声传来,德约从球场飞奔回家,扑在父母怀中害怕得浑身颤抖。每天晚上8点,当防空警报响起时,小德一家人会躲进公寓下的防空洞。漫长的三个月中,每个夜晚他们一家人在一起,在F-117(轰炸机)的轰炸声中祈祷。
即便这样,德约科维奇依然没有放弃网球,他在没有球网的网球场练习。他在自传中曾写道:“我们会去轰炸得最多的地方练球,猜测他们不会两天内轰炸同一个地方。”
后来,他的母亲变卖了家里的金子,还从高利贷那儿借了钱,资助儿子孤身前往德国慕尼黑,这就样,这位塞尔维亚小子走向了网球神坛。
相同的经历,不同的运动。足球或网球,他们的血液里激荡着深沉爱国热情。童年战争的磨炼和经历让他们变得更坚强,更勇敢。
所以,他们故事,所以动人,不是因为伟大,而是因为坚韧。
(3)今天早上,创造历史的克罗地亚队凯旋回国,全国人口417万,超过百分之十的人涌到了萨格勒布的街头见证英雄凯旋。
许多球迷甚至坐大巴和火车连夜从克罗地亚其他地方赶往首都,甚至,一些远在瑞士和德国生活的克罗地亚人,也纷纷返回克罗地亚国内。
这个画面似曾相识。
2011年的温布尔登,德约科维奇打破了费德勒与纳达尔对世界第一长达七年半的垄断,成为男子网球新的国王。两天后,当德约科维奇抱着奖杯回到贝尔格莱德,10万人涌上议会大厦前的广场迎接他们的英雄—即使这个国家视足球为第一运动。
德约科维奇像一个新王登基那样站在一辆敞篷的双层巴士的顶端,两侧的年轻人开始激动地流泪,他们高举着各种标语,整齐地高喊着“诺尔是国王(Nole is the king)”,声浪划过贝尔格莱德的夜空,德约科维奇给了这座城市骄傲的理由。
(4)没在痛哭的人,不足以谈人生。2年前的夏天,德约科维奇也曾体会过莫德里奇的遗憾。
2016年里约奥运会,当时的世界第一德约科维奇不敌德尔波特罗爆冷出局。赛后小德泪洒赛场,以手掩面退场,哭得让人心碎。在网坛,获得大满贯是至高无上的个人荣耀,但是,对于德约科维奇,把国家荣誉感放在首位。他渴望用一枚奥运金牌让塞尔维亚国旗飘在世界的顶端,赢得世人的尊重。
我们常常说体育无关政治。对于经历过硝烟弥漫的国家或运动员来说,体育即是政治,体育即是战争。在和平时代,一座大力神杯或一枚奥运金牌,也许是治愈一个国家创伤的良药。
但是,从南斯拉夫的内战战场,一个闯入了世界杯的决赛赛场,一个改写了浩瀚的网球传奇史,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段历史已经是一段何其璀璨的图腾了。
当有一天,有一天我们再读青春这本仓促的书籍时,我们再次追寻竞技体育的魅力时,请记得他们的眼泪曾帮我们打开记忆的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