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当红指挥家、现任波士顿交响乐团与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音乐总监尼尔森斯的指挥下,已经圆满落幕。超过90个国家的4亿电视观众欣赏了这一年一度的全球音乐盛宴,其中最令人瞩目、最受追捧的乐曲无疑是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奥地利境内的多瑙河
《蓝色多瑙河》有奥地利的第二国歌之美誉,将其作为这个音乐王国的象征也毫不为过。
选择一首乐曲代表一个国家,从中观察这个国家特有的人文风貌、民族性格,是一件颇有意思的事。一些国家的代表乐曲很容易选出。比如英国,首选就是埃尔加的《威风堂堂进行曲》(第一首)。这首乐曲气势恢宏,曲调朗朗上口,尤其乐曲的中段,是一支舒展优美、有民谣风格的旋律。当年的英王爱德华七世非常喜欢这段旋律,特意将它用到了自己的加冕典礼上。这段旋律在英伦三岛可谓家喻户晓,其地位之高几乎可与英国国歌比肩;西贝柳斯的《芬兰颂》则以其悲壮激越的音调、讴歌自由的内涵,成为这个处于冰天雪地中的北欧小国不屈的象征;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2号)也当之无愧地成为匈牙利民族之魂的颂歌。
另一些国家,挑选时要稍费些踌躇,比如法国、捷克、波兰。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卡门》序曲与圣-桑的《天鹅之死》似乎都可入选,前者表现了一种狂放不羁的精神气质,后者象征了法兰西民族对美与浪漫的极致追求。不过,考虑到歌剧《卡门》的故事背景发生在西班牙,我把票投给《天鹅之死》;斯美塔那的交响诗《伏尔塔瓦河》、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第二乐章都是我的至爱,考虑再三,就表现捷克民族的历史与人文风情而言,《伏尔塔瓦河》更胜一筹,因此,我选它作为捷克的代表性乐曲;波兰的代表性乐曲理所当然地出自肖邦,但肖邦的乐曲,无论是夜曲、玛祖卡,还是前奏曲、练习曲、波罗涅兹,优秀之作不胜枚举,我初选的就有《降E大调夜曲》《军队波罗涅兹》《英雄波罗涅兹》《革命练习曲》《升c小调即兴幻想曲》。反复权衡,并联想到波兰历史上三次惨遭瓜分的不幸遭遇以及奋起抗争的历史,我最终选择了《英雄波罗涅兹》。
几个古典音乐的大国,如德国、俄罗斯、意大利,挑选起来比较费事,因为它们优秀的作曲家与作品实在太多。先说德国,巴赫、亨德尔、贝多芬、勃拉姆斯、瓦格纳……太多作品可以入选,干脆缩小目标,集中到贝多芬一人身上,而且从他最出名的第三、五、六、九四部交响曲中挑选,这样问题迎刃而解——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欢乐颂”,高歌世界大同,它岂止是德国的象征,也是全人类的理想;俄罗斯也是相似的问题,央视曾经热播的政论片《大国崛起》,其中俄罗斯部分的配乐选用了鲍罗丁的交响诗《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感到很有创意和眼光。其实,细数从格林卡、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到柴科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肖斯塔科维奇,可选的作品不少,不如也集中到柴科夫斯基一人身上。将柴氏的交响曲、协奏曲、管弦乐、芭蕾音乐、室内乐大体过了一遍,最后我选中《天鹅湖》第一幕结尾中那支著名的“天鹅主题”音乐作为我们北方邻国的象征。
意大利则比较特殊,它的声乐传统一直强于器乐,所以初选就从“歌剧三杰”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开始。但突然想到,其实意大利人自己已经帮我们选好了。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开幕式上,大屏幕上播放的不是威尔第《纳布科》中的“让思想插上金色的翅膀”吗?用它作意大利的象征,再合适不过了。(刘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