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主题餐台设计(行走巴西: 我的世界杯“厨房”)

新华网巴西马瑙斯6月20日体育专电 (记者 姬烨)这些天辗转巴西里约热内卢、圣保罗、纳塔尔、累西腓、马瑙斯等世界杯举办城市,每天看球写稿经常废寝忘食,但人是铁饭是钢,出差在外,摄入充足热量十分必要,在饱餐各种口味的方便面之外,我也对巴西的美食进行了或广泛或深入的“调研”。

中国人出国在外,总会十分怀念国内的美食,我也不例外,无奈巴西与中国相距遥远,两国的食物大相径庭,口味更是“南辕北辙”,我也只好入乡随俗,尝试着去发现巴西食物的美。果不其然,从公斤饭到阿萨伊再到瓜拉那,我的世界杯“厨房”还真让我大开眼界。

到巴西以前,我还从来不知道在餐厅里可以这样吃饭:有点类似自助餐,进去以后拿盘子,挑自己喜欢吃的菜肴往里盛,可供选择的菜肴非常多,有水果、有著名的黑豆饭、有热菜、有甜点,而距离餐台不远处,通常都会设有烤肉台,服务员会依据你的选择为你奉上巴西烤肉。选完之后,公斤饭就显出它与自助餐的不同之处,需要拿着盘子去过秤,不分菜肴的种类,按总重量收费,通常每公斤25-60雷亚尔(1雷亚尔约为2.79人民币)不等。

公斤饭是巴西人民在外面吃饭最普遍的选择,它的优点也显而易见。首先就是快,在巴西吃饭,不论你吃小汉堡还是一顿大餐,通常都要等待很长时间,而公斤饭就免去了这一漫长而无聊的时光。其次是简洁明了,可以直接看到菜肴,不用纠结于那些没有图片的葡文菜单写的是什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胃口和口味选择搭配方式。第三是自己交钱付账时,可以清楚知道自己这顿吃了几斤……

刚开始吃公斤饭时,我还没能领悟其中的奥妙,拼命往盘子里盛水果、黑豆饭这样压秤的食物,后来索性也学精了,每次都多盛肉,这样一顿公斤饭下来,往往可以顶两顿饭。毕竟像世界杯这样大赛的采访,记者们通常是吃了这顿没下顿,所以赶上机会就要尽可能多吃。

如果说公斤饭只是为了吃饱而吃的话,阿萨伊和瓜拉那则是我在巴西美食界的最爱。早在来巴西之前,我就对阿萨伊有所耳闻。“Acaí”一词源自印第安土语,谷歌查找中文译名,只有“棕榈浆果”,但听上去完全没有情调,还不如直译叫阿萨伊。

“Acaí”这个词在巴西几乎无处不在,卖这个或者吃这个的人随处可见。阿萨伊的果肉呈紫红色,味道神异,介于巧克力和西梅之间,算是纯天然的冰淇淋。其原产于巴西北部的亚马孙地区,据说住在巴西北部的土著人终生把它当粮食吃,身体因此格外强壮。我有幸在巴西东北小城纳塔尔的酒店里,吃到了配以香蕉、炼乳和燕麦的阿萨伊,口感令人迷醉。不过,这个东西吃完后,舌头和嘴边通常会被染成紫红色,如同吸血鬼刚做完案。

瓜拉那也是我每餐的必备,在这边,各类产品的品牌大多数被跨国大公司垄断,而饮料领域中,瓜拉那却力压可乐、雪碧,雄踞巴西“国饮”位置。它本来是指南美特有的一种泡林藤,颜色类似于国内的凉茶,同样有去火功效。不但巴西人爱喝瓜拉那,许多来到巴西的外国人也在喝过一口之后爱上了这个味,我就是其中之一。此外,巴西众多鲜榨果汁也很不错,酒店早餐通常提供这些果汁,我总是趁机喝上几杯。

在大多数中国人眼中,巴西的美食等同于烤肉,不过世界杯期间报道任务繁重,像烤肉这样的大餐还是无暇顾及。只有趁着吃公斤饭时,多来几块后臀尖肉作为补偿了。有时候赶上晚上的比赛,吃饭问题只有在世界杯球场的媒体工作间里解决,可是那32雷亚尔的自助餐,肉又咸又硬,黑豆饭也很咸,实在难以下咽,

世界杯期间成天在外吃饭,而巴西的饭通常是单一的肉食结构,这让我对蔬菜格外想念。之前在国内,每天与我为伴的蔬菜我并不觉得稀罕,来到巴西才显出它们的重要性,现在,但凡是餐盘里出现蔬菜,无论是青椒、洋葱还是西红柿,都会被我统统消灭干净。

随着世界杯的推进,我对中国美食的怀念日益加深。还好有足球为伴,让我这个没出息的吃货有个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