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胡杰 实习生 张爱玲
雅克利娜·莫朗参加北京冬奥越野滑雪比赛。
46岁的巴西运动员雅克利娜·莫朗,钱包里有一组特殊的物品,那是她这些年攒下的奥运邮票——2004年雅典、2006年都灵、2008年北京、2010年温哥华、2014年索契、2018年平昌和2020年东京。
每参加一届奥运会,雅克利娜·莫朗钱包里的邮票就会厚上一分。如今,她要收集自己第八张奥运邮票。
夏季和冬奥同时都参加的运动员不少,但像雅克利娜·莫朗这样来回游走在冷热两极的运动员却颇为罕见,算上北京冬奥会,她已经参加了5届冬奥会、3届夏奥会。
虽然20年来,她始终没有站上奥运会的领奖台,但是作为巴西第一个山地自行车运动员,第一个越野滑雪冬季两项运动员,她的人生本身就是传奇。
而她的回应,更加精彩:“在奥林匹克运动中,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一个人能变得更快、更高、更强,这种精神不断激励着我。”
雅克利娜·莫朗。
双奥传奇,源自一场暴风雪
如果找一个对北京“双奥之城”感触最深的外国运动员,那一定是雅克利娜·莫朗。
2008年,雅克利娜·莫朗在北京奥运会山地自行车比赛中获得19名,是她夏季奥运会第二好的成绩。
彼时,33岁的她已经算是赛场上的高龄选手。没人能想到14年后,她依然还能以运动员的身份回到北京。
“我很高兴再次为我的国家创造历史。我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参加了山地自行车比赛,如今这座城市举办冬奥会,所以我将成为第一个在同一个城市、同时参加这两项赛事的运动员。”对于北京,雅克利娜·莫朗有着别样的感情。
莫朗接受央视采访。
创造历史,是莫朗运动生涯的缩影——她是巴西第一个山地自行车运动员,也是第一个冬季两项运动员,更是巴西参加奥运会次数最多的运动员。
莫朗来自巴西第四大城市贝洛奥里藏特,在这个足球国度里,莫朗从小就是体育迷。游泳、体操、田径,她无一例外都尝试过,直到15岁那年遇到山地自行车,她便被这种与极端环境做斗争的运动深深吸引。
1997年,莫朗第一次代表巴西参加山地自行车世锦赛,当她逐渐小有名气时,却在第二年的一次下坡训练出现意外,左腿受伤严重,错过了悉尼奥运周期。
等到她出现在奥运会赛场时已经是2004年的雅典,那一年她获得了第18名——但更重要的是,她成为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参加奥运会山地自行车比赛的巴西人。
雅克利娜·莫朗还是自行车运动员。
这原本就是一个运动员的传奇故事,却在2005年多了一丝奇幻色彩。
2005年的一场暴风雪,让莫朗无法在山上练习自行车,于是曾参加过1998年长野奥运会越野滑雪比赛的丈夫维瑟,开始教妻子莫朗越野滑雪。
“起初这几乎是个笑话,我甚至不知道该怎么穿滑雪板,教练帮我做所有的事情,我只管尽力控制好我的身体。”但仅仅一年之后,莫朗就站上了都灵冬奥会的赛场,即便67名的奥运成绩并不起眼,但也足以载入史册——莫朗成为巴西历史上第一位双奥女运动员。
在她看来,山地自行车和越野滑雪非常相似,她只是顺理成章地将训练内容改变而已,更难的部分是冬季两项中的射击。
在此之前,莫朗从未开过枪,甚至有些抵触,“因为我是巴西人,在巴西有很多暴力,所以我非常害怕枪支。但当我射击并击中目标时,我发现喜欢上它了。”
于是,山地自行车、越野滑雪、冬季两项,莫朗成为世界上第三位在奥运会上参加三项不同运动的女运动员。
金牌不是唯一,她早已成奥运信仰
无论是夏季奥运会还是冬季奥运会,莫朗始终没能站上过领奖台。
山地自行车比赛中,她的最好成绩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第18名;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她的奥运会排名始终在60以外徘徊。
但在她看来,金牌不是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在奥林匹克运动中,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一个人能变得更快、更高、更强,这种精神不断激励着我。”
“我喜欢挑战,也喜欢代表我的国家。我从来不是什么天才运动员,所以我必须通过大量的训练才能配得上奥运会。”数十年来,莫朗始终坚信,前进道路上最重要的,是努力和坚韧二字。
莫朗解释说:“当然,我也想赢得奖牌,达到最高的水平,但我今天所做的一切,或许能激励巴西人在未来获得奖牌。”
2002-2006年,莫朗连续五次被巴西奥组委评选为最佳山地自行车运动员,同时在2012年被评为巴西最佳雪地运动员。
2014年,莫朗成为了索契冬奥会巴西代表团的开幕式旗手。如今来到北京,她又承担了这个重任——莫朗和雪橇项目运动员埃德森·宾迪拉蒂一起,组成巴西代表团开幕式的双旗手。
北京冬奥会巴西代表团团长安德斯·佩特森宣布旗手名单时说:“二位在赛场内外都是堪称楷模的运动员。他们始终追求进步,具有无与伦比的奉献精神,并非常希望为下一代树立榜样。”
一代人的奥运信仰
事实上,莫朗不光用个人经历激励着巴西运动员,更是用实际行动支持着年轻一代。
2011年,巴西山地自行车选手布鲁娜·穆拉诊断出心房膈膜缺损,“我的心脏有一个2厘米的洞,它向我的肺部输送太多血液,所以体育运动会使我心率加快很多。”
突如其来的疾病,让原本梦想参加奥运的穆拉手足无措,一度陷入抑郁症的折磨当中。
此刻莫朗站了出来,她通过自己的人脉帮助穆拉寻求专业人士帮助,当穆拉因为10万雷亚尔(12万人民币)手术费用一筹莫展时,她的手术又被纳入圣保罗但丁心脏学院的一个实验项目。
2013年4月穆拉手术成功,经过两年的休养期,她选择追随莫朗,将精力投入越野滑雪这个项目当中。
本届冬奥会,穆拉本有机会和莫朗并肩作战,却在赛前遭遇车祸骨折,无奈缺席比赛。而紧急递补的17岁小将爱德华达·里贝拉,则是莫朗的学生。
莫朗不仅是巴西运动员的先驱,更成为巴西运动员一代人的奥运信仰。
莫朗是北京冬奥会巴西代表团旗手。
传奇,未完待续
46岁的莫朗,如今的身份不仅是一名运动员,同时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11岁的伊恩和7岁的朱迪。
“以前,我必须兼顾夏季和冬季两种运动生涯。现在除了运动生涯外,我还要兼顾母亲的身份。”莫朗开玩笑地打了个比方,“我儿子伊恩今年11岁,理论上4年后他就有资格参加奥运会了。”
陪伴孩子们的时光,莫朗写了一本书,名为《梦想追随日落的少女》。之所以起这样一个名字,是因为家乡贝洛奥里藏特有着让她魂牵梦绕的余晖。孩提时代,莫朗梦想用相机记录日落的瞬间,直到成为自行车手,她终于实现了这个小小的梦想。
“这本书的想说的是,追随你的梦想并不总是那么容易。”莫朗希望通过自己的故事,鼓励儿童和年轻人永不放弃梦想。
每当提到莫朗时,年龄永远是绕不开的话题,“我从不质疑自己的年龄。我相信做母亲让我变得更强大。我花了10年的时间刻苦训练,从未停止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比赛。它重塑了我的身体还有心灵。”
她也始终激励其他运动员,不要给自己设限,“有时我试图鼓励运动员,尤其是大龄女性重返精英舞台,因为她们非常强壮。年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本身。如果觉得自己还有气力来取得好成绩,那就一定可以,运动员比任何人都更了解自己的身体。”
给年轻人梦想,让中年人自信,莫朗的人生故事能让每个人从中汲取力量。至于北京冬奥会是不是莫朗的最终章,她却留下了一个伏笔,“年龄是一个禁忌,但经历过一次之后,你就会意识到这不是问题。”
责任编辑:腾飞 图片编辑:乐浴峰
校对: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