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 世界杯上为什么到处都是中国的品牌广告
看到朋友圈都在diss世界杯广告,大骂广告“低级”、“恶俗”、“洗脑”,我觉得有必出来说两句。
不吹不黑,这是我看过最好的一届世界杯广告。
1
2006年世界杯,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的八分之一决赛,黄健翔发出了“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怒吼:
伟大的意大利左后卫!他继承了意大利的光荣传统……格罗索一个人,他代表了意大利足球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在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
“光荣传统”、“悠久历史”,黄健翔不是随便吼出这些词的,因为他深谙足球世界的规则——
历史传承,非常重要。
无论俱乐部还是国家队,有历史传承球队的球迷,腰板都明显要硬些。比如皇马球迷,一句“我们的欧冠冠军,一双手都数不过来”,就能气死一批曼城、阿森纳球迷。
中国的世界杯广告,同样讲究历史传承。Boss直聘、马蜂窝、知乎,他们继承了中国广告的光荣传统:
简单 重复。
纵观中国广告史上最牛逼的案例,无一不继承了这一光荣传统:
恒源祥,羊羊羊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白内障,看不清,莎普爱思滴眼睛
……
很多人吐槽说,这些广告如同复读机,没有任何语言上的美感。
这绝对是一种误解。
高雅隽永是一种美,简单重复也是一种美。这就好比,你不能因为白居易的诗“直白如话,通俗易懂”,就断定他的成就比李白、杜甫低很多。
简单即效率,这是现代世界的运行法则。
像泰国这种,把广告当小电影拍,还非得把人感动哭,是一种倒退。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中国广告也是。
就像本届世界杯,讲究传控的队伍踢得都很艰难,关键时刻还得简单粗暴。比如德国对瑞典的经典逆转,如果克罗斯最后没选择直接射门,德国早就败走莫斯科了。
2
广告简单重复,不代表它所传递的信息就会打折扣。相反,这届世界杯广告传递了非常正能量的价值观。
比如Boss直聘,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升职、加薪,这种事怎么能直接找老板谈?老板日理万机的,哪有时间跟你谈?
这是一种错觉。一个足够牛逼的员工,是有能力直接和老板谈的。
比如我,上一份工作干了两年多,职位薪水一直没啥变化,终于有一天鼓起勇气,敲开老板办公室的门……然后我就在现在这家公司,得到了升职和加薪。
再比如知乎,在我的认知里,它是高大上的,处于问答鄙视链的顶端。为保持低调,一般人我都不会告诉他,我经常刷知乎的。
现在好了,我“上知乎、问知乎、答知乎、看知乎、搜知乎、刷知乎”,不用再遮遮掩掩了。
至于有人认为,这些广告有洗脑的效果,同样是误解。一个足够理性的人,是不会轻易被洗脑的。
昨天,马蜂窝、知乎世界杯广告策划人叶茂中,回复争议时说了句,“没人喜欢广告,在4年一遇的热点面前,不能甘于只做正常的广告。”
这句话没毛病,但我更认同他多年前说过的另一句话:
很多人认为我们的广告俗,我们不介意这个说法,因为社会上本身俗人多。
你我都是俗人,为什么不承认呢?
所以,本质上,这届世界杯广告告诉我们:
平庸的员工不配看世界杯
没文化的人不配看世界杯
不理性的人不配看世界杯
3
世界杯开始前,白岩松调侃说,中国除了足球队没去,能去的基本都去了。
虽然是句玩笑话,但作为20年国足球迷,我听了挺难受的。好在中国广告争气,替国足挽回了颜面。
所以,看到世界杯场内外遍地的中国广告,我哭了。
想想看,中国球迷不远万里来到俄罗斯,看到广告牌上不断滚动的中文,恍惚间还以为在国内看中超。
什么叫宾至如归?这就是。
其实,当你还在吐槽世界杯广告时,外媒已经开始羡慕嫉妒恨了。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最近刊发了篇文章——为什么这届世界杯上中国广告那么多?
文章列出了两条主要理由:
1. 国际足联丑闻频发,西方企业为了自身形象,撤回对世界杯的赞助;
2. 本届世界杯在俄罗斯举办,而西方国家一直对俄罗斯抱有不信任感。
文章最后“点题”说,不差钱的中国企业,向国际足联表达了中国想办世界杯的强烈意愿——“而金钱,恰恰是国际足联最能明白的语言。”
酸,我闻到了浓浓的酸葡萄味。
西方媒体堕落至此,这是我没想到的。在国内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英国媒体不为国出策,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审视他国,以为还是日不落帝国时代么?
这事也让我明白了,大赛一向发挥稳定的英格兰为啥这次如此勇猛。毕竟,多踢一场球就多一场的奖金。难怪今年英格兰太太团都低调了很多,还不是因为穷。
所以,不必理会外人的冷嘲热讽,投自己的广告,让别人无广告可投。
有中国广告打前哨,中国足球走向世界,迟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