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区的民谚不大流行,俗语却俯拾皆是。一般来说,每条俗语的背后,都有一则俗典,从中可以看到许多正史不记的历史事件、不复存在的古俗等等。
关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潮汕俗语:“一板打死江西王”讲的是潮州人萧端蒙为江西巡按时,计杀皇亲江西王一事;“半夜出阵日”讲的是澄海进士唐伯元降生的事; “有千年池厝渡,五百年郑大进”讲的是揭阳郑大进求和睦友爱的故事;“早出日头唔成天”讲的是潮州状元林大钦短命的事;“城勿破,贼勿散,一日二个半”讲的是清末彩塘起义军吴忠恕攻城的故事;“俏过王莽”讲的是王莽滥杀无辜的事;“赶你去九龙山晒日花”讲的是唐初陈政围剿畲族,反被围困于九龙山一事;“潮州福建祖”讲的是潮汕人的移民史。
关于人民艰苦生活的潮汕俗语:“无可奈何舂甜粿”讲的是潮汕人被迫出洋谋生的事;“无好家神通外鬼”讲的是贫苦人家,连自家的灶神都吃里扒外;“日里窟,会得人,委得出”是出洋契约华工的悲惨写照;“生阿弟,卖阿兄”讲的是穷人家无力添丁的情况; “番畔钱银唐山福”讲的也是异国谋生的艰辛;“憨过阿网伊阿母”讲的是番客出洋,家人思念的痛苦。
关于生活经验的潮汕俗语:“一时懵懂,牵牛上楼棚”指的是人在紧急情况下虑事不周,常作出错误的决定;“水吼,人走”指的是人们白白坐失良机;“水鬼升城隍”讲的是心善得好报的故事;“今年番薯唔比旧年芋”讲的是长工巧斗地主的事;“老戏唔知挂须”指的是精明老到的人也有出错的时候;“平安当大赚”反映了潮汕人知足常乐的心态;“老娼打拳唔就势”形容做事不按常规,反有意外收获;“问到李姐后门在底块”教育人们不要触人隐私;“论理你着叫我做阿伯”教育人们要讲礼貌;“桃核掷尻仓”教育人们不要坐失良机。
反映生活生产习俗的潮汕俗语:“十五夜抱大猪”讲的是元宵夜的一种生产习俗;“张公辖犁张公驰”讲的是轻车熟路的意思;“鬼衰锄头兴”讲的是勤劳有收获的事;“破鼓好救月”劝诫人们不要轻易暴殄天物;“读书畏考,作田畏除草”指的是读书最难是考试,种田最累在除草;“疍家打嬷走上舵”反映了疍家人的生活习俗;“潮州厝,皇宫起”形容潮汕民居的华丽。
关于婚姻问题的潮汕俗语:“三人五日,日后勿谈长短脚话”讲的是媒婆的巧舌如簧;“乌燕配青脚”用以形容夫妻高矮悬殊;“枭过鲎母”形容人的枭情绝义;“柔过柔娘”形容女子多情。
关于事神活动的潮汕俗语:“一块薯粉粿欲保佑多少人”讽刺那些奉献少而索取多的人;“土地公无食赚肉痛”比喻没有得到好处,反而招致惩处;“司命公直奏”反映的是农历十二月廿四灶神上天的事;“亥爷得份妈祖宫,妈祖得分亥爷福”比喻相互受益的事物;“贤过伯爷妈”形容人的不自量力;“盐灶老爷欠拖”反映了盐灶乡独特的游神风俗;“阔过开元寺”暗指了寺庙经济的豪阔。
最多的俗语,还是讽喻性的,数量达一半以上,如:“十嘴九尻仓”讽喻人们不懂装懂,乱发议论;“下寨阿兄免谈”讽喻生搬硬套,自作聪明;“大斗蚶,开嘴就生虫”意指有的人一开口就说错话;“千兵进城报十万”讥讽虚张声势、装模作样的伎俩;“凡事学大丈”意指做事心中无数,盲目跟从;“无用姿娘勤三顿”嘲讽那些生性懒惰,却又弄虚作假的人;“水滚目汁流”讽喻那些没有能力又强自为之的人;“石磨担去担转来”比喻因愚昧而多费工夫,事倍功半;“仙龙龟爬唔过桥”奚落那些软弱无能,不中用的人;“过关送文凭”指人家事情已经办成了,才来送水人情;“多钱多功德”意指花的钱财多,得到的实惠才能多;“坑水变酒嫌无糟”讽喻贪心不知足;“秀才无穿裤”嘲讽读书人衣冠不整。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潮汕俗语,有的是一则谐趣的故事或传说,有的则隐含着一种民俗或风尚。这些俗语经过民众口耳相传之后,其语旨涵义又多被引申发展而赋予了新的意义,透过它,也令人窥察到潮汕方言的幽默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