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老门东世界杯直播时间表(“放养”教育,该如何“放”?)

#教育听我说#

又到最美的人间四月天,周末带儿子和他同学们去老门东,赏开得正盛的杜鹃,这是老门东城墙边这两年新开辟的景区,靠着城墙边的小土坡上,种满了各个品种的杜鹃,红红紫紫布满了小土坡,远看一片红色的海洋。

小坡徐徐向上,小路两旁还种了紫色的二月兰,站在坡上往下看,浅红、深红、紫色,好似打翻的“颜料盘”,在远处老门东古朴、灰砖黑瓦的明国风建筑映衬下,时光似乎缓缓倒退着,怀旧静谧的“画卷”让人不禁忘了此刻身处城中闹市区的景点。

从小坡上顺着石阶下来,是一片老门东已经盖好,但还未投入使用的明国建筑门面房,粗犷浑厚的灰砖,灵巧细致的屋檐、简洁明快的设计,古典又优雅,历史的厚重感迎面而来。

在欣赏建筑的同时,不禁被每面墙边的植物吸引,那是一株株茁壮成长,蓬勃向上高出屋檐的月季,粗壮整齐的两三只枝藤曼顺着灰色的墙壁一直攀援到墙顶,绿色的枝叶在房顶上方肆意伸展,像在畅快地呼吸,尽情地欣赏远方,一朵朵红色的玫瑰安静地点缀其中,看起来从容而又优雅。

我惊讶它们是怎样爬上如此高的墙顶的?凑近墙壁仔细观看,发现枝藤的后面,原来有一根笔直的细钢丝直达墙顶,枝藤原来是顺着钢丝一直往上攀援的,上上下下仔细观摩后,竟然还发现一个秘密,每隔一段距离,钢丝绳和枝藤就被一个个小小的白色捆扎绳束缚着。

如果没有这些钢丝绳和捆扎绳,这些月季应该是在墙角随意的盛开,虽然也会很美,但一定不如墙顶的玫瑰姿态优雅,让人驻足欣赏。

看着旁边儿子和同学有说有笑地欣赏,想想这些向上的玫瑰不是和我们的家庭教育很像吗?园艺师给他们足够的养料,充足的阳光,攀援钢丝指引方向,适时休整枝叶,小小的捆扎绳固定方向,直至一定高度,便让他们自由独立生长。

我们教育孩子是不是也应该先给他们树立远大的目标,然后给他们充足的养料和阳光:爱和理解,兴趣、学习能力、探索精神的培养,健全的人格的引导等等,让他们向阳而生、茁壮成长,同时也要定期给他们“修剪枝叶”和适时管束,等他们建立了正确的“三观”,自律且独立,便放手给孩子去开创自己的人生。

只是孩子不是植物,他们不会按着你设定好的方向行走,这就考验家长这个“园艺师”,如何给他们指引方向?如何培养他们的习惯和内在动力?如何让他们畅快成长又不偏离方向?

想到如今社会上,有些人崇尚西方教育的“自由”,提倡“放养”式教育,真的有很多家长认同这样的理念,对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放任不管,认为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要给孩子自由,让孩子自由地成长,这其实是家长给自己的教育懒惰找借口而已。

生活和品行上上放任不管的孩子,如果没有分寸和界限感,便会很容易做不合时宜或违反规定的事,小时候可能只会给别人造成麻烦,长大后在社会上便会处处碰壁;学习习惯上放任不管的孩子,在竞争激烈的升学道路上,只会越走越艰难,最后落在别人后面。

“放养”不是放任不管,其实“放”的是思维,“养”的是习惯。

著名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就一直推崇“放养”式教育,他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儿子白清扬,白清扬可谓是一个典型的学霸,不仅文化课成绩优异,体育、美术各个方面都有着优异的成绩。白清扬小时候很喜欢看金庸小说,白岩松从不干涉他,却引导他爱上阅读;儿子喜欢足球,在世界杯期间,白岩松甚至半夜接儿子去看比赛;儿子喜欢摇滚乐,白岩松明智地认同他喜欢音乐,但要求他每天翻译一首摇滚乐,这样不仅激发他的兴趣,还提高了他的外语能力。

他儿子在大学就读的是一个非常冷门的专业——蒙古学,面对很多人的疑惑:“你不会担心孩子的就业问题吗?”,白岩松表示:我尊重孩子的选择,我相信他有自己的想法。

这是白岩松对儿子兴趣的尊重、刻意地引导和放手,让其一直往正确的道路上发展,给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

白岩松曾经告诫家长,要让孩子吃三种苦:缺钱的苦、自律的苦、读书的苦,可见白岩松在儿子的“放养”教育过程中,会培养儿子养成坚毅的性格和习惯,这就需要家长的适时管束和引导。这也是白清扬看起来玩了很多,却不影响他变得更优秀的原因。

山东英才学院董事长、“中国十大杰出母亲”杨文女士,他的儿子夏杨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有人说夏杨是玩大的孩子,可他却比很多同龄人更热爱学习,童年时,每一次顽皮、搞“破坏”,都有幸得到父母“正确的解读和科学的引导”,他的社会活动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学业成绩一样优秀,这些都得益于杨文女士奉行的“推出去的爱”,从小对他的锻炼和培养。

杨文女士在她《和儿子一起成长》这本书中说过,在夏杨二年级时,在离期末考试还有8天的时间,竟然给夏杨请假带他去广东玩,带他领略不曾见识过的南国风光,一周后回来参加期末考试,夏杨拿回了双百。杨文说:这不是他特别聪明,是因为夏杨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他较高质量地上好每节课,做好每次作业,并且通过更广义的学习促进课内学习,这个过程使成绩好成为一种自然的结果。

在夏杨的学习过程中,杨文女士是一直注意培养他认真、严谨、善于思考和富有创造性的科学探究精神,只关注学习的过程,不为分数而学,结果往往不会让她失望。就这样,从小学到中学,杨文女士在“不管”中,分享着儿子的每一次成绩。

杨文女士在夏杨小时候就喜欢带他游历名山大川,去看科技馆和各种艺术演出,只要孩子能体验的,她都带儿子亲自体验,让他在各种不同的环境里,感受不同的人文、自然、历史、学习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等夏杨大一些之后,杨文就安排他跟旅行团、夏令营或亲友去,更多的时候是他长大之后自己到处走,夏杨曾经有两张地图,一张是中国地图,一张是世界地图。在这两张地图上,凡是他到过的地方,他都用红线和家乡连在一起,在那张中国地图上,已经密密麻麻有了好几十条线,小小年龄的他,足迹已经遍布了全国二十多个省份。

杨文女士不会对他的旅途过多担心,因为他已经具备了旅游的基本常识、是非观念、与人交往的能力、自我防范的能力。

有一次,夏杨的同学问他:“夏杨,我看你自己到处去,能力挺强的,是从书上看的?还是你的爸爸妈妈教的?”夏杨调侃地说:“为什么就不能是自己练的呢?”

这些能力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是从夏杨小时候起,杨文夫妇就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他自我锻炼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夏杨从小看似是玩大的,却非常的优秀。

夏妈妈的“放”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放”,是以爱为基础,是搭好“扶梯”,默默站在旁边观察,看得更高更远的教育。

所谓“放养”其实是更需要智慧的教育,正确的“放养”,是让他自己有能力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是尊重他的爱好,培养他的兴趣;是教他学会爱人,给他爱护他人的机会;是给他参与社会活动,充分锻炼、实践的机会;是放手让他成长,走到更广阔的空间,追逐自己的梦想。

英国一位心理学女士曾经说过一段话: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在分离之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家长要做好“攀援绳”、“脚手架”给他们以引导,并适时管束,他们才能爬的更高、走得更远,就像老门东高处的月季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