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又传来不幸的消息!
据乌方表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唯一的电网遭到破坏,而该电网为核电站以及所有核设施供电。
失去电网之后,当地立即启用了备用柴油发动机为切尔诺贝利供电,但这只是临时方案,柴油发动机,在无故障运行的情况下,只能供电48小时。
48小时后,如果没有恢复通电,乏核燃料储存设施的冷却系统将停止,辐射泄漏迫在眉睫。
提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很多人会想起那场大灾难: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
1986年4月26日凌晨,因为设备设计故障,以及工人操作失误,一场致命的灾难发生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反应堆发生了爆炸,爆炸导致反应堆的温度过高,保护壳难以约束核反应堆,导致了放射性物质泄漏事件。发生事故后,消防员一开始以为是普通的火灾,赶到现场后不断地往现场喷水,但却没能控制住火势,情况愈演愈烈。
事故的处理与善后
首先,第一个要务就是控制住火势,需要往反应堆当中投放混合硼酸的沙包,当时一共出动了300架直升机,往里投了600吨,才控制住火势,这当中有27人由于辐射过量死亡。
其次,进行灭火行动。这是因为一开始是消防队员进入现场,为了遏制火情,他们向其中喷洒了大量的水,而这些水最终都沉积到了核反应炉的底部。如果让水和铀、石墨接触到,就会发生剧烈的反应,导致大爆炸的发生。
根据估算,如果所有的铀都充分反应,那释放出来的能量足以把整个欧洲夷为平地。所以,为了防止这一切,消防员们冲进了事故现场,把这些水都抽了出来,最后这些消防员无一例外,全部牺牲。
不仅如此,还出动了直升机往事故现场投掷2400吨铅块,这才彻底实现了灭火。而在这个过程中,铅遇热会分解,铅对人体是有害的,由于吸入过量的铅,导致飞行员们也牺牲了。
第三步,防止核污染。当时面临最大的问题是:防止核污染扩散。核污染一共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核辐射有可能渗入到地下,从而导致地下水被污染;另一方面是向空气中扩散,造成空气污染。
我们先说如何解决地下水,他们调来了1万名工人,他们快速挖出了一个深度达到150米的地道,直达炉心下方,又向着四周挖了30米,然后上了一层水泥,并向其中注入了大量的冷却剂,这样就可以有效防止核辐射进入到地下水中。不过,代价也十分惨重,这些工人后来全部都疾病缠身,有近25%的工人没有活过40岁。
至于空气污染,具体操作是给反应堆加上一个钢铁石棺,把它封起来。同时再用直升机向现场喷洒一种名为波泡的液体,它可以和核辐射相互结合,落到地面上,然后再进行清理。
由于切尔诺贝尔利如果再次意外发生泄漏,会让整个欧洲面临巨大困境。因此,全球对于切尔诺贝利一直以来都格外关注。在第一座钢铁石棺寿命快到时,全球各国一起努力,又给它重新建造了一座。
会对我国造成什么影响吗?
对于切尔诺贝尔利的关注不只是这些。和这次事故有关的其实是“乏燃料”的处理,这也是国际社会特别关切的地方。乏燃料就是:反应堆辐射后,卸下来的燃料,这当中包含了大量的能量
放射性元素,具有很强的放射性,必须按照规范妥善处理。
由于还具有很强的放射性,因此这些物质还是会持续不断衰变,并且向外散热,这就要求储存乏燃料时,需要对其降温处理,否则可能会由于过热而发生爆炸,这就会再次造成核泄漏。
一般来说,处理乏燃料的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湿式储存,另一种是干式储存。其中湿式储存说白了就是找个水池,把乏燃料存里面,用“含硼水”来降温,这也是很多核反应堆最常使用的方法。干式储存是把乏燃料储存在特质的特制的干式贮存桶。
无论是湿式储存,还是干式储存,都需要相应的冷却系统来进行维持。那切尔诺贝利使用的是哪种储存方式呢?
准确地说是两种都有,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数据显示,从1997年到2000年之间,切尔诺贝利一共积累了积累了21,000多个乏燃料组件,使用的是湿式中间贮存设施(ISF-1)。而ISF-1并不是用来长久存放乏燃料的,使用寿命极为有限,需要转移到能常见储存的设施当中。
于是,由比利时、加拿大、丹麦、欧盟、芬兰等国牵头出资,乌克兰的UTEM、德国的BNG和意大利的Maloni共同承包,新建干式储存设施(ISF-2),这是全世界最大的干式贮存实施。
2020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对新乏燃料中间贮存设施(ISF-2)进行了热试,把186个乏燃料组件从旧乏燃料中间贮存设施(ISF-1)运送到新乏燃料中间贮存设施(ISF-2)。
从2021年开始获得了运行许可,并且开始逐步把ISF-1中乏燃料转移到ISF-2中。因此,现在切尔诺贝利的情况是,一部分在ISF-1当中,一部分则是在ISF-2。无论ISF-1,还是ISF-2,实际上都需要冷却系统的工作,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同时,为了防止断电的情况,核电站自身都是配备了备用发电机,此时会进入工作状态为冷却系统进行供电。
但备用发电机也没电后,这个冷却系统虽然无法继续工作,但并不意味着就会立刻核泄漏。因为,冷却系统中起到冷却作用的冷却水还能继续在没电的状态下坚持一些时日。
乌方在媒体上发声表示:切尔诺贝利有核泄漏的风险,但其实,这已经被国际原子能机构辟谣。
国际原子能机构表示: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乏燃料储存池的热负荷和冷却水容量,足以在不需要电力供应的情况下有效地散热。”
而且与传感器失去联系不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问题,而是乌境内互联网中断所致。
这就意味着,即便是停电,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也没有安全问题。
目前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工作人员也在正常履行职责,能够获得食物和水,并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药品,只不过一直没有得到轮换休息。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没有核泄漏风险,对于我国没有影响。如果不幸发生了泄漏,也要根据核泄漏的规模大小,才能判定究竟是否会对我国造成影响,以及影响有多深。
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还是安全的。
#乌克兰##乌克兰:切尔诺贝利2天后有泄漏风险##切尔诺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