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宋承良
青岛海牛拿下中乙冠军。
这个场景至今依然是中国足球的名场面之一。
2013年11月3日傍晚,中超最后一轮,北京工人体育场,张稀哲助攻格隆打进全场比赛唯一进球,国安1-0击败了青岛中能,将客队送入了中甲联赛。赛后,青岛队老板乔伟光在替补席上痛哭,很多球员都跪倒在草皮上,久久不愿起身……
在那个金元足球的起始年代,无力进行军备竞赛的青岛中能告别了中超,他们甚至在中乙都蛰伏了长达近6年时间……
现在金元足球画上句号,作为昔日青岛足球的旗帜,中能更名“海牛”后依然在默默坚守——2021年11月14日,中乙联赛第12轮,青岛海牛凭借孙旭和肖智的进球,2-0战胜厦门鹭岛,提前2轮回到了中甲联赛。
8天后的22日下午,海牛身上多了中乙冠军身份,俱乐部也打出了“冠军终归这里”的口号——评论区很多球迷说这句口号让人想起了某队。
的确,曾经用这句话当口号的某超级豪门现在已深陷绝境,而海牛和青岛足球,刚刚浴火重生。
青岛队老帅殷铁生。
降而不散
2021年11月14日,距离球队从中甲降级已经过了整整1856天——那还是2016赛季,经历了三年中甲蛰伏后,在这个金元足球到达顶峰的时代,青岛中能排名联赛倒数第二,从中甲降到了乙级。
故事到了这里,通常等待这支俱乐部的命运,就是解散。过往中国足坛,我们看过了太多这样的剧本。
过去两三年时间,辽足、北京人和和上海申鑫的轨迹无不如此——先从中超降级,然后中甲资格都保不住,最终俱乐部不复存在……
数据统计显示,从2016年至今,五年中甲联赛,同时代共有10支球队不幸降级,云南飞虎、大连超越、上海申鑫、辽宁宏运和北京人和已经彻底从中国职业足球的版图上消失。
其中申鑫、辽足、人和最为可惜,他们都曾经是顶级联赛的常客——其中十冠王辽足曾称霸亚洲足坛;申鑫也多次扮演中超和足协杯的黑马;人和曾经两度登顶足协杯,多次出征亚冠联赛。
但青岛海牛,没有重蹈覆辙,俱乐部还在,球队没有散。
某种程度,青岛海牛这些年的历程有点像欧洲联赛的帕尔马、格拉斯哥流浪者等百年豪门,在发展历程中经风历雨,起起伏伏。而一旦遇到合适的条件,马上又会星火燎原。
帕尔马俱乐部破产之后,仅用几年又打回意甲;“紫百合”佛罗伦萨也曾经在2002年破产,两个月之后,当地人成立了新的佛罗伦萨俱乐部,一年后花钱购回了原俱乐部的名称使用权和球衣设计版权,紫金军团破茧重生。
相同的故事还在流浪者身上重演。财务危机降到第三级别联赛,重新回到顶级联赛马上又能和凯尔特人分庭抗礼,在杰拉德的带领下整个赛季不败夺冠……
中能集团董事长、总裁乔伟光。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青岛海牛堪称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元老,28年的坎坷发展经历,也是中国职业足球发展的真实写照。
俱乐部成立于1993年12月31日,是中国足协职业联赛创始球队之一。成立不到一年,球队就获得甲B联赛冠军,成功晋级到甲A联赛。
随后球队在之甲A、甲B几起几落,2002年11月,青岛海牛迎来了球队发展历史上的高光时刻。在足协杯决赛的两回合较量中,他们击败辽宁队,获得当赛季的中国足协杯冠军。
2004年底,中能集团全面接手球队——2011年,青岛中能在当赛季中超联赛中获得第6名的成绩,创造了队史参加顶级职业联赛最好成绩。
不过随后几年,受到金元足球大潮的冲击,青岛队成绩出现下滑。2013年,在北京客场输球后,青岛中能队不幸降入中甲。2016年10月15日,中能队“三年两降”,直接跌入中乙。
根据德国转会市场网的统计,在各支中超俱乐部一掷千金进行军备竞赛的时候,青岛中能的转会支出仅为97.3万欧元,在全中国排名第41位。转会收入则达到了2168万欧元,在全中国排名第16位。盈利为2070万欧元,排名全中国第3位。
海牛球员亲吻奖杯。
也许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球队虽然降级,却未被卷入近年来的足球烧钱风暴——现在看来,活着,才最重要。
数据统计,中能集团17年投入超过14亿元,金元足球时代,这个数字甚至比不上一家土豪俱乐部半年的开销,但在中能自己看来,长期稳定的投资,告诉所有人自己不是投机主义者,自己的坚持不仅躲过了中国足球的寒冬,也在2021赛季成为三级联赛第一个夺冠的球队。
事实上,海牛在今年可以说没有给自己留任何后路,2021年5月10日,青岛海牛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新赛季出征盛典,这个盛典被定义为“传承、致敬、梦想”。
一家中乙俱乐部能够如此高调进行赛季前出征会就非常罕见,中能集团董事长、总裁乔伟光在现场动情地表示今年目标就是升级:
“我们因为海牛情结聚在一起,足球最能体现我们这座城市、我们这个企业,我们青岛人一种执着坚守、昂扬向上的精神,坚持17年我无怨无悔。”
先抓青训再考虑中超
在很多青岛足球名宿看来,海牛凝聚了青岛这座足球城几代人共同的情结。
而球队冲甲成功后,乔伟光就表示:“冲甲不是我们的目标,回到顶级联赛才是我们最终目标 。”
不过,乔伟光并没有给何时回到中超设下一个具体的目标,这一点就比较务实。金元足球年代,中甲冲超就靠一批有经验的老将加上大牌外援,这固然可以带来短期内的成功,但长远来看并无法做到可持续发展。
相反,只有靠着一批自己的子弟兵完成升级,才有可能实现自给自足。
职业联赛初期,辽足降级后靠着辽小虎杀入顶级联赛,1999年险些完成凯泽斯劳滕奇迹。
徐根宝的东亚也是依托于青训,征战5年中甲后才完成升级——小本经营年代,武磊、王燊超、吕文君和颜骏凌这批球员加上廉价外援也可以稳居中上游,到了上港投入后,球队马上就变身豪门并拿到了联赛冠军。
现在海牛最引以为豪的就是自身的青训,即便已经告别顶级联赛8年之久,但青岛海牛的依旧是遵照中超标准组建梯队,发展青训。
从2011年开始,海牛青训依托校园开始布局,一度与青岛市内的120多所学校形成合作关系,40多名青训教练构筑基础,其中包括矫春本、蔡军、许翔等不少都是曾经的职业球员。
乔伟光坚持投资足球17年。
不仅如此,俱乐部还拥有5名外籍教练,其中外籍青训总监德拉甘是塞尔维亚人,曾经在冰岛执教7年,也曾经在亚洲的新加坡、科威特等国家执教。
本赛季中国足协青超联赛,U21和U19年龄段的比赛中,都出现了青岛海牛队的身影,他们也是唯一一家参加这两个级别青超联赛的中乙俱乐部。
有意思的是,青岛海牛队梯队报名参赛的时候,还有高级别俱乐部去询问足协,为何让中乙俱乐部梯队参赛?足协的回答是:“他们这十几年一直在参赛好不好?”
今年,海牛还有五支梯队活跃在全国青少年足球联赛赛场——U16跻身全国前十六,U19更是取得全国前六的成绩。近两年,王韬、李苏达、郑传辉、邢福等十余人进入各级国字号球队也是俱乐部良性发展的注脚。
海牛历史上,曾经有过曲波、姜宁、郑龙、刘健和邹正等青训人才井喷的时代,而等到俱乐部现在的孩子们再次爆发,或许这就是海牛重新回到中超的最好时机。
那时候联赛的投入也未必需要很大,投资人的压力也可以减轻不少。这才是健康的足球模式。
责任编辑:腾飞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