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见这么生猛的“青春片”了
开场。
破败的街区,暴怒的父亲。
以及,直接从窗户被扔出来的亲生女儿。
她是谁?
她做了什么?
Sir知道,你们还是被那个“温柔”的剧名骗了。
足足第三次
《我的天才女友第三季》
L'amica geniale Season 3
一部每次见到都会忍不住点开的剧集。
口碑太牛了
第一季豆瓣9.3,第二季9.5,第三季开分9.6,两集过后又涨0.1……
入选《时代周刊》世纪十佳。
好在哪?
有些剧是茶余饭后的消遣,观后即弃。
有些剧是大众流行的消费,名噪一时。
而《天才女友》在两者之外,需要你更多耐心。
因为它既是在讲故事,在建立人物。
同时,也在描绘一种生命经验。
从中窥见自己的曾经。
那些逝去岁月的点点滴滴,家庭出身、社会背景、思想观念、时代大势、人生抉择……
某种程度上,它解释了我们如何成为今天的自己。
以及,还可以成为“谁”。
01
双生花
主角两位女孩,命运截然不同的女孩。
莉拉,被扔出窗外的女孩。
父亲是一位鞋匠。
家境拮据,思想更拮据,在鞋店帮工的儿子,提出想要报酬好让妹妹上学。
他很是不解——女孩为什么要上学?
何况他已经开恩让女儿读了小学,现在竟然还要花钱上初中?
什么,你说妹妹是镇上最聪明的孩子?
父亲上去就是二连。
“够了”!
“啪啪”。
父亲迂腐吗?
以今天的眼光看,当然是。
但你去问这座镇上其他人,会得到同样的回答:
女儿去上学,她的兄弟去工作?不可能。
除了这一家。
埃莱娜,门房的女儿。
同款聪明好学、穷困家境、暴躁父母,跟莉拉是彼此唯一的朋友。
如果非要说她和莉拉有什么大不同。
运气。
幸运地拥有一位思想较为开明的父亲,愿意让她继续去初中深造。
于是,俩小聪明结伴成为“学习互助小组”。
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她们早早知晓。
莉拉听人说写书能赚钱,便决定买书、看书、写书、出书,试图赚大钱。
阳光普照。
两人坐在长凳上一起朗读《小妇人》。
“没有礼物的圣诞节算不上是圣诞节”
“贫穷太痛苦了”
这是莉拉与埃莱娜的生活写照。
但,两人没读出的下半句更符合她们的关系。
“有些女孩子拥有荣华富贵,有些却一无所有,我认为这不公平”。艾美鼻子轻轻一哼,三分出于轻蔑,七分出于嫉妒。
这是莉拉与埃莱娜的“人格镜像”:
她们一起玩耍,一起长大。
还互相羡慕,互相攀比,互相嫉妒……
慢慢,不免沦为青春片里的“塑料闺蜜”。
从小时候的“你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到长大后的“我不再是处女了,你做过的事我也做了”。
两人关系“时好时坏”,但不变的是——一直视对方为天才。
埃莱娜毕业功课门门优,初中后在莉拉鼓励下更是一度成为全校第一。
莉拉小学毕业,但不妨碍她看过《小妇人》就会写书。
原著如此形容。
她的句子很缜密,非常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书写也很优美……被她深深地吸引。
可那不勒斯的郊区小镇,并不是一片可以培育作家的土壤。
所以更多时候,莉拉的文字不是清晰有序,而是带有紧张、慌乱。
里面夹杂着她满腔的愤恨与控诉。
莉拉就像血液里充满了某种毒品,让人感觉失去了分寸……有时她的文字会突然中断,在一些页面里,她画满了扭曲的树木、云雾笼罩的起伏山脉,还有狰狞的面孔。
双生花。
一株二艳,并蒂双莲。
土壤的贫瘠,注定只能有一朵盛开。
02
“蜜月”
《天才女友》第二季始于一段“蜜月”。
或者说,是一场事先张扬的强暴。
容貌不俗又能挣钱的莉拉,被镇上富豪之子斯特凡诺看上了。
两人迅速步入婚姻。
婚礼当天,莉拉才发现踩坑了
表面温文尔雅的未婚夫,张口闭口都是钱,活脱脱一个没文化的“乡镇企业家”。
临海的顶级酒店里,他对自己的商业计划侃侃而谈。
还对莉拉深情表白。
“来这里度蜜月花了我很多钱”
“但是很值得”
不过接下来这句话才是他的重点。
“你无法想象我有多想要你”
“以及今夜让我期盼了多久”
接着,欲望从镜头溢出
油腻的手指剥虾,大口大口饮酒。
任何一位观众都可以轻易分辨出他的野蛮与粗暴。
(前方高能)
进入房间后,更是堪称恐怖
更可怕的在“事后”。
蜜月结束,家庭聚会,其乐融融。
没人关心她脸上的伤如何而来,他们都坚定认为“我们真是幸福快乐的一家”。
直到小姑子看到莉拉“不合群”,才随口一问。
-你的脸怎么了
-我摔到石头上了
噢,幸好。
接下来便是一番不疼不痒的附和。
“你要小心”“地很滑”……
只是,镜头语言再次露出锋芒
一边,是众人僵硬的眼神。
一边,是孤独而无助的沉默。
这团圆背后,不过又是一次多人合谋的“强暴”。
婚姻的喜气,只存在于对方的家庭里。
与形单影只的莉拉无关。
真正在乎她的,还是只有埃莱娜。
03
女性剧?
看到这里,《天才女友》似乎只是两个不幸女人抱团取暖的故事?
草率了。
它真正迷人的线索,是二人成长中不断被命运裹挟的动态关系。
开始,关系建立在相互支持与陪伴的友谊。
同时,她们不否认自己有时候也心怀恶意。
谁才是更“成功”的那朵花?
可能连她们自己都不知道。
随着人生的推进,她们在不同时间不同程度演绎着“成功”与“失败”。
莉拉。
被鞋匠女儿的身份束缚,困在繁琐的工作中。
再转身,又凭借聪明才智成为贵妇人。
埃莱娜。
她读上初中学拉丁文,读高中学希腊语,到大学又出版小说……
幸运?
可惜她根本没有改变来自长辈的刻板印象——女子不如男。
看到了么:
真正让人心疼的是,她们拼尽全力所得到的成功也好,失败也好。
到头来并不属于她们自己。
命运逼她们走向更凶险的悬崖。
第一季开头,莉拉“离家出走”,她儿子深夜打电话给埃莱娜。
哭诉莉拉抹除了她自己所有的生活印记
衣服、鞋子、书籍、电脑,甚至连合照都要剪下。
埃莱娜身体虽然老迈,但嗅觉依旧敏锐。
“别去找她”。
她知道,莉拉一直有机会离开那不勒斯,却唯独选择到年老才行动。
她们从小就渴望自由。
逃学也要手牵手,奔赴遥远的大海。
长大后。
更加独立的莉拉,极具创造力和反叛精神。
也正是这一通电话,让埃莱娜决定写下她所知道的,与莉拉的所有。
我会写你的人生故事 不光是我看到的
还有我知道的 和你告诉我的
看看我们谁会赢
别误会。
《天才女友》并不像剧名那样热血或励志。
在Sir看
它并非一个决出“赢家”的故事。
而是讲述那些我们以为的弱者,不断咬牙忍痛寻找下一个“对手”的故事。
这对手或许是彼此。
更是周遭的冷眼,贫瘠的土地,难测的人性……
Sir必须提到它的原著。
改编自全球热销千万册的“那不勒斯四部曲”,作者是意大利当代作家埃莱娜·费兰特。
我们知道TA的名字却不知ta的身份:
1992年开始匿名创作,从来不在公开场合露面,不出席颁奖典礼,不办签售会,只肯接受文字类采访,甚至没人知道此人是男是女。
被HBO买下改编权后,《天才女友》一炮打响。
国内外口碑均爆表,被多家权威杂志认为是本世纪最好的女性题材剧(之一)。
但,Sir不愿意简单将之归功于“女性”。
而是更广阔的包容:
以宏大叙述起笔,却不断详细刻画普通人的心理禁区。
时而温暖、细腻,时而疯狂、残忍。
就像费兰特本人所说:
(第二部)因为青春本身的大胆、放纵、夸张和无所畏惧,让我写起来很流畅。
(四部曲)难在公众事件和私人事件中间找到一个平衡,尤其是,我选择让政治贯穿了所有人的私人关系。
《三联生活周刊》2018年专访费兰特
04
空气
Sir之所以不愿意将其简单归为女性剧,举一个例子。
“空气”。
《天才女友》不止一次提到空气。
它像夏日霉变生虫的腐肉,无时无刻不在散发恶臭,从各个角落钻进你经不起波澜的鼻孔。
从小我就想象有一种很微小的动物,肉眼几乎看不见,会在夜晚来到我们的住宅区,它们来自水塘,来自废弃的火车车厢,来自臭草、青蛙、蝾螈、苍蝇、石头和灰尘,它们会进入我们喝的水、吃的食物、呼吸的空气里。
因为那不勒斯的许多人,生来就是低等庶民。
小说要表现得更加直观。
庶民就是争抢食物和酒,就是为了上菜的先后次序、服务好坏而争吵,就是那面肮脏的地板——服务员正在上面走来走去,就是那些越来越粗俗的祝酒词。
但再具体呢,空气的味道到底是什么?
Sir扎心点说,穷味。
就像《寄生虫》里的富人说,“搭地铁的人有种特别的味道”。
那不勒斯城区要更穷,毕竟他们连地铁都没得搭。
穷并非原罪。
更深层次的“穷”才真正发人深省。
那是落后的社会观念与思想秩序
凡是有鸟歌唱的地方,也都有毒蛇嘶嘶地叫。
埃莱娜从小就想摆脱那不勒斯的空气,摆脱来自跛脚母亲的辱骂与殴打。
莉拉曾经的丈夫斯特凡诺也提到过空气。
蜜月酒店里,他神采飞扬。
言语、行动间满是兴奋,让莉拉闻闻“这芬芳的空气”。
第三季,埃莱娜读了高中、大学,正式出版一本书成为作家。
她却逃脱不了家乡的空气。
那里狭窄、逼仄、落后、破败、野蛮……
但很“团结”。
一心对付“外来者”莉拉与埃莱娜。
母亲一口一个“婊子”的鄙夷,三句话不离钱的急切。
亲弟弟的鄙薄。
评论家对于书中带有性元素的批判。
街坊邻居的人云亦云、满口黄腔。
最终。
全镇的舆论汇集在一起,向埃莱娜脆弱的心灵发起了集体冲锋。
于是,她们逃了。
埃莱娜回到米兰。
尽管还是会有一些“夏日的小虫子”爬上她的身躯,带来经年累月的恶心
但绝大多数时候,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关心埃莱娜的新书。
因为他们有更值得关心的事。
她开始觉得轻松、自在。
仿佛空气真的变得芬芳,带有甘甜。
可故事结局了吗?
显然没有。
空气是善变的,人性是复杂的,世界上没有一种完全无害的空气,更没有一个绝对善意的人。
正如原著所描写的那样。
她们内心越是坚定地拥抱“逃离”。
你越是替她们感到彷徨。
听听这口号。
像不像我们曾经也喊过:
“离开这里!彻底远离这里!
永远离开我们自出生以来所过的生活。
要在一个一切皆有可能、有秩序的地方扎根,这就是我奋斗的目标。”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李寻欢不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