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人信佛(信佛是对还是错?一场历史著名辩论,双方却都赢得了后人尊重)

中国有多少人信佛(信佛是对还是错?一场历史著名辩论,双方却都赢得了后人尊重)

佛教在刚创立的时候,反对偶像崇拜,并不允许信徒建造佛像。

但是,历史上任何宗教要走向大众,总需要神像一类的东西便于大众膜拜。佛教发展了一段时间后,逐渐产生了很多鼓励建造佛像的经文。这些经文称,多造佛像可以为自己换来极大的福报。在经文的鼓励下,于是很多佛教信仰者都愿意出钱建造佛像。

造像者当然希望自己建造的佛像能永久保存下去,保存的时间越长,自己的福报想必也就越多。古人能够想到的最坚固的雕像就是石像了。他们找一片坚硬的山石,在山体上雕刻佛像。雕刻之后的佛像是卧在山体里的,佛像周围被去掉的那些石头正好形成一个为佛像遮风挡雨的佛龛,这些带有佛像的石洞,就是石窟。有时信徒也会选择绘画的形式:开凿一个石洞,在石壁上绘制佛教绘画,这也是能换取功德的行为。

佛像石窟在印度是非常常见的做法,中国佛教来自于印度,也承袭了这一习俗。

建造石窟的一般的做法是,由那些想要功德的人家出一笔钱,雇佣匠人在附近找一处合适的石壁开凿佛像。因为石窟的位置大多就近选择,所以中国古代著名的石窟群,多在当时的佛教重镇附近。

佛教从印度先传播到了西域,再从西域传入中原。我国的佛教石窟也沿着这个顺序,先出现在西北地区。最早的佛教石窟是位于甘肃省敦煌的莫高石窟,以及甘肃省天水的麦积山石窟,这两座石窟远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就开始建造了。

后来到了南北朝时期,石窟造像的风气逐渐向东传播,在今天的山西省大同市,出现了云冈石窟。这里还不算是中原,位置接近那时中国北方的边境。当时居住在北方的人们不断南迁,北魏孝文帝迁都就是其中的典型,而建造石窟的风气也随之南移,于是在河南省洛阳市附近出现了龙门石窟。

要注意的是,这些石窟的建造时间都是很漫长的,并不只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比如龙门石窟的建造一直持续到明朝,尤其是在武则天时期,龙门石窟建造了一尊高达十七多米的石像,据说是按照武则天的容貌雕刻的。

石像要比其他材质的塑像更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因此它们是绝佳的反应历史变迁的佐证。通过这些石窟,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早期的佛像相貌和服饰都很像印度人。而越往后期的佛像,相貌和穿着便越来越像汉人。这就是印度佛教入乡随俗,逐渐汉化的直接表现,就像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变化一样。在印度,观世音菩萨的塑像是一个男性印度人的打扮,嘴上还有小胡子。但随着佛教在汉地的发展,今天的观世音菩萨已经变成了传统中国仕女的样子了。

在山石上开凿洞穴、雕刻石像,对于技术落后的古人来说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看着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那些密密麻麻的石洞,我们能感受到古人对宗教信仰的狂热,他们虔诚的相信,这世上真的有神佛,并且能惩恶扬善,解救人间的苦难。

为此,古人不惜奉献终生的精力和财力。我们不能苛责古人迷信,毕竟在那个连年混战的乱世年代中,拥有信仰至少能够有一些心理上的安全感,谁又会拒绝这种信仰呢?

还真有人,比如,范缜。

范缜是一个很勇敢的人。要了解这一点,我们先要知道当时他生活的社会是怎样的环境。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帝王信佛信道,但信归信,他们不会放弃奢华的享乐生活,佛经得念,酒肉也不能耽误。但南朝的梁武帝不同,他非常虔诚的信佛。对佛教的戒律都照做不误,不看歌舞,不近女色,甚至严格遵守“过午不食”,中午以后就不能再吃饭。

梁武帝比印度佛教的要求还严格。印度佛教本不不禁信徒止吃肉,只禁止杀生,梁武帝觉得吃肉这种行为太不慈悲了,就以皇帝的身份强制推行吃素的戒律,直接影响就是此后中国的佛教僧人就逐渐不吃肉了。

梁武帝更著名的一件事,是他曾经有三次出家,每一次出家都搞得大臣们很被动——皇帝不见了,国家大事怎么办呀?于是治好每次由大臣出面,筹集了巨额金钱把梁武帝从庙里“赎”回来。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带头信佛,整个南梁上下对佛教更加狂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流传千古的诗句,就是对当时佛教盛况的描述。在这个政权里,信佛就是主旋律,信佛就是政治正确,谁都不会对佛说个“不”字,自己找不痛快。

可范缜身为一个中层官员,偏偏就来找皇帝的不痛快了:他公开发表文章《神灭论》,宣称世上没有神。

范缜认为,精神依附于人的身体,人的身体没有了,精神也就没有了。世上不存在“灵魂”之类的东西。我们现在当然很容易理解这样的唯物主义观点,但在当时,他的言论不仅和当时南梁的主旋律相悖,也和绝大部分中国古人的观点不同。

一石激起千层浪,当时的文人们争相和他辩论。梁武帝本人也参与到其中,他组织一大帮文人反驳范缜,甚至还亲自写了一篇反驳的文章。范缜明明知道这样做会让自己孤立于全社会,毁掉仕途,而只要妥协,则高官厚禄俯首可得,却依然不低头,坚持自己的观点。

范缜将真理置于个人名利之上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不过,梁武帝在这场争论中的表现也不算差。

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文人因言获罪的例子屡见不鲜。在许多朝代里,别说和皇帝顶着干了,就是话里有一点点不尊敬,写错一个字,都有可能被流放、下狱乃至满门抄斩。范缜终生没有得到重用,但他也没有受到迫害,虽然只是一个闲职,却至少还能继续当自己的官。

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真心信佛的皇帝至少能够保持宽容的心态,而对于他的臣民来说,这也算是一件运气不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