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梗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诞生经历了多个阶段,在1986年通过了《民法通则》,规定了各个民事领域的一般规则,“微缩版”民法典产生。在201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纂民法典”的意见。2015年3月,民法典的编纂工作正式确定,由全国人大法工委负责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法制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法学会五家单位共同参与民法典编纂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民法总则》,中国民法典编纂迈出了最关键和最重要的一步。
终于,在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它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它系统地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长期司法实践中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和借鉴了中外优秀法治文明建设的有益成果。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从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离婚都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找到依据,关系到民众的各个方面,是热门探讨的话题,需要考生关注,做好热点积累。
【小试牛刀】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中国历史上首部法典化法律正式出台,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涵盖高利贷、高空抛物等热点话题,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对此,谈谈你的理解。
【思路点拨】
1.分析政策出台的目的、意义
(1)推进依法治国。理清了政府在宏观调控、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以及在资源配置和微观市场活动则应遵循民法确定的基本市场规则,让政府和市场各自有的放矢。
(2)促进法制政府。此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政府立法、决策、执法及司法中明确了理权力与权利的关系,对于公权力进行界定,让政府依法行政。
(3)打造法治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于社会中比较尖锐的矛盾进行规范,例如高利贷、高空抛物、霸座等问题进行了规定,弥补社会漏洞,保障社会长治久安。
(4)提升法治素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实施不仅让民政拥有法治信仰,也让民众在法治环境中成长,拥有法治思维和能力。
2.分析政策可能存在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实施可能会遇到宣传不到位、解读不深刻、法制建设队伍不健全的问题,让民法典遇到窘境。
3.提出落实政策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1)精准解读。一方面在政府内部,各级单位要系统学习和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同努力,常抓不懈,切实履行好依法行政的职责,另一方面联合各宣传委、组织部和综治办等进行法律解读。
(2)加强宣传。利用“云端”、微视频、微信等方式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线上讲座开展,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内涵与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日常生活。
(3)组建队伍。司法系统进行人员的培,提高民事案件审判水平和效率,提高司法水平,维护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权威,规范公正文明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