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踢假球被发现(漠视法律 不信规则 孤注一掷——世界杯不该成为徒们的盛宴)

今晚,这个夏天最火热的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落幕了,然而比世界杯更热的网络球热潮似乎还在延续。

遍及朋友圈的各种晒、各种调侃以及媒体上的讨论,简直就是对网络球的一次“大普及”,不知会让多少自控力较差的人,从此走上“不归路”。

网络球是违法行为,但众多徒却知法犯法,而大众对此见怪不怪。这岂不是咄咄怪事?

集体性漠视法规

从2015年开始,有关部门就开始严厉禁止网上销售。也就是说,世界杯期间铺天盖地的网上行为,全部是违法的。

但短信、微信、微、QQ、App、彩网站……球的信息在肆无忌惮的传播。人们在朋友圈对自己和朋友球,毫不顾忌的各种晒,各种调侃;微信群里公开设;类的APP一度占据了下载排行榜前几名的位置……仿佛球已经成为全民行动。

世界杯踢假球被发现(漠视法律 不信规则 孤注一掷——世界杯不该成为徒们的盛宴)

这种集体性的明目张胆的违法,这种集体性的对违法行为的无视,令人膛目惊舌。

警方表示,95%的网站是钓鱼网站,是诈骗行为;代理境外彩公司,在中国大陆也属于开设场的违法犯罪。

世界杯踢假球被发现(漠视法律 不信规则 孤注一掷——世界杯不该成为徒们的盛宴)

其实,很多人都清楚,行为不受法律保护,发生纠纷,将无法维护自身权益,资不仅要不回来,还将被罚没,甚至会处以罚款甚至拘留;球达到了一定的数额,还会涉嫌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但知法犯法,孤注一掷,一前程的人仍然大有人在,违法涉的行为遍及城市乡村。

有多少人在球?

中国到底有多少人球?没有准确的统计,但从一些分析看,人数之多、数额巨大,令人震惊。

在中国大陆,合法的彩主要是,彩民总数超过3亿人。根据财政部数据,2017年全年销售4266.69亿元,6年时间翻了一倍。

有人预计,地下球超过发行总额的1.5倍,每年由于球而流到境外的资达到6000亿元以上。

世界杯踢假球被发现(漠视法律 不信规则 孤注一掷——世界杯不该成为徒们的盛宴)

《经济学人》杂志数据显示,全世界每100个民或是彩民中,就有37个来自中国。

深圳网警部门透露的信息显示,2010年南非世界杯,60%的增量资来自中国内地;2014年巴西世界杯,境外球网站从中国内地抽走了1万亿元。

今年的数据还不得而知,但从警方公开的打击情况看,更胜于往年。

世界杯踢假球被发现(漠视法律 不信规则 孤注一掷——世界杯不该成为徒们的盛宴)

据公安部消息,世界杯开赛以来,各地侦破球刑事案件300余起,打掉球团伙100多个,仅广东省就有50多个。

广东打掉的最大球团伙,线下成员有30多万人,仅警方掌握其平台20多天的记录,就发现涉案金额达到550亿元。

此外,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都打掉了涉案金额数亿元的特大网络球犯罪团伙。

假球说盛行

十九输,输了钱往往迁怒他人。于是在世界杯频爆冷门的时候,假球阴谋论随之甚嚣尘上,甚至高晓松6年前一个名为《“阴谋论”说球黑幕》的节目也被翻出来热炒。

尽管高晓松当初就在节目中声明是“是自己意淫的”,近日又澄清,“请大家不要太当回事。”更有许多业内人士纷纷站出来答疑解惑驳斥假球说。

但人们似乎选择性忽视了这些专业的说法。

世界杯举世瞩目,聚光灯下,要想买通双方球员、教练、裁判乃至国际足联官员,不仅成本太高得不偿失,而且基本不太可能做到。

试想,买通C罗、梅西这样的球星踢假球需要多少钱?明明可以名正言顺拿到巨额明星代言,谁会去冒风险踢假球?

品牌代言需要建立在良好社会形象的基础上,哪个球星都不会为假球自毁前程。

彩公司也同样没有操纵比赛的必要。彩公司是通过精确的计算,来设定赔率,保证不管哪边赢,都能够从中抽水。

如今的彩公司早已经不再是黑社会的形象,而更像金融公司。这也是彩公司在一些国家可以合法存在的基础。

例如,英国著名的Bet365每年营业额高达数十亿英镑,光是抽取佣金就有几亿英镑,是英国最赚钱的公司之一。用合法手段可以赚钱,怎么会铤而走险去操纵比赛?

规则意识缺失

也许是国人遭遇假的东西太多,才容易轻信假球说。特别是2009年开始的中国足球打黑风暴,至今让国人印象深刻。

其实,彩公司更痛恨假球,因为这会导致他们精确的计算结果失灵,造成巨大损失。中国足球“假黑”时期,国外的彩公司甚至一度取消了对中超进行开盘。

然而,如此多的人宁愿相信假球黑幕,也不信规则,这就显得很不正常了。在一些人的观念里,什么事情都可以作假,都可以被操纵。“胜者王侯败者寇”,为了胜利往往可以不择手段。

其实,当一个事业做大、做规范了,都必须自觉遵守法律和规则。

将正常的事情看作阴谋,不是对规则的无知就是对规则的漠视。而想凌驾于制度和规则之上,操纵、玩弄规则,不仅是个难事,而且是相当危险的。

这不仅仅局限在球上,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大量谣传的阴谋多是如此。

球之风不可助长

“破产了,天台见。”不少人的朋友圈发了这样看似调侃的话语。天台跳楼的谣言多数都被辟谣,但真实的球悲剧却时有发生。

因为球,被骗者有之,债台高筑者有之,诈骗、盗窃、抢劫、绑架者有之,贪污公款者有之……

阳江市犯罪嫌疑人石某因球输钱,抢劫他人金项链变卖11720元。

广州市某镇政府财政所会计为偿还球债务,贪污公款高达7745万元。

北京市李某沉迷于球,夫妻离婚,名下的房产也被变卖,公司因无人经营倒闭。

……

危害,人所共知。

更让人担忧的是,大学生群体中也出现了球潮。中国青年报通过问卷、访谈的形式,随机对16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有超过70%的大学生观看了世界杯比赛,其中有近半数的人表示买了。

“谁不加入,就是不合群啊!”这种从众的心态,给不少大学生增加了经济负担,甚至有人掉进高利贷陷阱中。

2016年,河南省一名21岁大学生,因迷恋球,网络借贷欠下60多万元,无力偿还,跳楼身亡。

球的危害和教训历历在目,但仍不断有人抱着天上掉馅饼的心态和一夜暴富的思想,前赴后继。

尽管公安部门早已祭出禁令,严厉打击球的违法犯罪活动,但球背后的黑色产业从未停歇。

这一届世界杯球“大普及”,不知又会让多少自控力较差的人,从此走上“不归路”。

本届世界杯结束了,但增强民众的法律意识、规则意识,消除一夜暴富的投机幻想,严厉打击球违法犯罪行为,仍然任重道远。(梁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