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炘炀
在当下,什么样的人生才配称得上“开挂”?
这的确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每个人的家境、学识、见识都不尽相同,也许一个人的“巅峰”,对另一个人来说,仅仅是“起点”。
但不能否认,有些人,生来就是一个“惊世骇俗”的存在,无论对谁来说,他们的经历都像“神”一样,高高在上,不可企及。
2005年,一个还没有身份证、要靠派出所开具的户籍证明才能参加高考的低龄考生,以505分的成绩考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那一年,关于“全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的报道,铺天盖地地出现在各大媒体的头条版面,此后这位“神童”便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张炘炀
他的名字叫张炘炀,考上大学那一年,他只有10岁,而彼时他的同龄人,还在过着小学四年级的暑假。
尽管像张炘炀这样低龄的大学生并不多见,但在新闻中人们也常有耳闻,只是这些“小高材生”在高校的求学之路似乎都充满了艰辛坎坷。
大多数这样的“神童”都因无法适应大学的校园生活,或是在学习上不能自律而荒废了学业,所以很多人也并未看好张炘炀的未来。
然而,当他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生”,又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博士生”后,人们似乎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开挂人生”。
张炘炀
对于这个在学业上一路高歌猛进的“孩子”,人们渐渐有了改观,几乎所有人都笃定,他的未来一定会走上其他人无法到达的巅峰。
然而,十年过去了,曾经人们的“笃定”,似乎又有了新的“反转”,关于这一切,或许从张炘炀的成长之路上,我们可以窥见一斑。
1995年,张炘炀出生于辽宁盘锦市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张会祥在街道办工作,母亲吴慧娟是当地高中的一名地理老师。
在这样的家庭配置中,看似应该由母亲辅导学习的张炘炀,却是由父亲一手教育出来的。
“两个人教就会乱套,因为步调不一致,孩子会无所适从。”张会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十分自信地说道。
张炘炀(中)与父母
与所有被称为“神童”的孩子没有不同,张炘炀自小就在学习上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天分,两岁半时,他就已经认识了一千多个汉字。
要知道,两岁半对于一个普通孩子来说,才刚刚开始学习说话。
儿子的聪慧,让张炘炀的家人十分自豪,当被问及孩子“聪明”的原因时,张会祥笑着说:“主要还是遗传。”
显然,这一点毋庸置疑,否则很难想象,在一个两岁半的孩子的身上,能运用到什么特殊的学习方法。
诚然,家里有一个聪明的孩子,是所有父母梦寐以求的事,但是“过于聪明”的孩子,有时候也会让家人犯难。
张炘炀与父亲
在父亲张会祥看来,让儿子按部就班地接受教育,实在是埋没了他的天分,既然上天给了儿子一个聪慧的头脑,何不有效利用起来?
于是,经过多方协商联系,张会祥将年仅5岁的张炘炀送进了小学,自此开启了张炘炀惊人的“跳级”之旅。
6年的小学义务教育,张炘炀读完却只用了2年的时间,可以说,单凭小学阶段“突飞猛进”的纪录,就足以令人咋舌。
此后,7岁的张炘炀升入了初中,也许是觉得儿子的升学进度太快,父母希望他能够平稳一些,便让他以正常的进度读完了初一和初二。
尽管张炘炀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但在初三那年,他还是选择了辍学,对于儿子辍学的原因,张会祥说:“他觉得学校学习的进度太慢了。”
张炘炀(中)与父母
然而,记者从张炘炀的初中老师那里,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他总是在课堂上搞小动作,不专心听讲,对老师的建议,也完全不接受。”
可以说,自从初中开始,张炘炀的“年龄弊端”已经开始逐渐显露出来,而他的父母却并未当做一回事。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初中阶段本就是一个交朋友的年纪,彼时的张炘炀年纪比同班同学小五六岁,个子又矮,很少有同学愿意和他交朋友。
为了博得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他便在课堂上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然而,他的行为不仅没有取得同学的好感,反而常常遭到老师的批评。
张炘炀
这一切,都让从小在夸赞声中长大、一帆风顺惯了的张炘炀,备感挫折。
老师拿他没有办法,他对老师也产生了极大的反感,一方没法教,一方不愿学,最终,张会祥无奈为儿子办理了休学手续。
不过,张会祥所说的“学校学习进度太慢”也的确不是夸张。
别人一天的学习内容,张炘炀一个小时就可以搞定,自然会觉得初中的课程过于简单。
也许是望子成龙的心太急切,在张会祥看来,与其白白浪费时间,不如利用这“青黄不接”的时段,让儿子继续学下去。
彼时的张会祥不会想到,张炘炀在学习上节约了时间,却让他错过了人生一段无法弥补的“健康成长”的时光。
张炘炀
是的,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个讲究效率的时代,但“效率”是工具,并不是目的,如果把“效率”当做目的本身,无疑是人类的悲哀。
此后的张炘炀开始自学高中课程,不得不说,和天资聪慧的人比起来,有时就是这般遥不可及,仅仅半年时间,他就消化了高中三年的知识。
当9岁的张炘炀再次回到校园时,已经是一个高三的学生。
和身边同学近10岁的年龄差,并没有让张炘炀感到不适,因为此时的他已经不再关注这些,他向往着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2005年高考分数公布后,10岁的张炘炀以高出二本分数线50分的成绩,考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成为了那个夏天媒体争相追逐的焦点。
张炘炀(中)与父母
而当记者追到张炘炀家中时,他还沉浸在电视里播放的动画片中,是的,他还只是一个10岁的孩子。
当被问及平时的爱好,张炘炀直言不讳地说:“我最喜欢会打呼噜的小熊玩具,最爱看《蓝猫淘气三千问》。”
对于即将步入的大学生活,在张炘炀的眼中是非常轻松和闲适的,他很期待来到天津,更期待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
当记者想再继续问下去时,他却甩来一句“我去玩了,再见。”便径自跑走了。
尽管张炘炀有着10岁孩子明显的稚气,但在父亲张会祥的眼中,儿子却是一个有几分成熟的孩子。
张炘炀(右)
“他从七岁起就拒绝吃肉,他总是说:‘吃肉是另一种形式的杀生’。”看得出,张会祥对此有一些忧虑。
不管怎么说,于张会祥而言,儿子的年少成名,无疑是对自己最大的慰藉。
由于张炘炀的年纪太小,生活无法自理,为了照顾儿子的生活起居,张会祥只得辞去公职来天津陪读,吴慧娟也申请调到河北廊坊教书。
考虑到张炘炀的特殊情况,学校特意为其准备了一套家庭宿舍,自此,一个人的大学时光,改变了全家人的生活。
都说不遭人嫉是庸才,面对张炘炀一帆风顺的成才之路,很多眼红的人都等着看他到底会在什么地方跌倒。
张炘炀(红衣)
然而,这些人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这个世界什么都在变,似乎只有张炘炀的学习稳如泰山,对他来说,学习知识就如探囊取物一般。
不需要考虑生活琐事的张炘炀,在大学的生活可谓是多姿多彩,他不仅提前修完了全部课程,更是体验到了各种新鲜事物。
可以想象,一个刚满幼学之年的孩子,长期和比自己大近10岁的同学们在一起,接触到的生活方式,对他来说有多么新奇。
而在同学的眼中,他始终躲不开“小屁孩”的称呼。
“炘炀还是个孩子,但不是一般的孩子”,同学苏志庆说:“神童并不是天生什么都会,而是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接受更多的知识。”
张炘炀(中)与父母
苏志庆还记得,刚刚开学时,张炘炀知道他是福建人,便说出了厦门的很多路名给他听,后来他才知道,张炘炀根本没有去过福建。
“他在闲暇时,非常喜欢看地图,对全国大部分城市都非常熟悉。”提到张炘炀,苏志庆总是一脸佩服的表情。
不过,有时候,张炘炀也会让同学哭笑不得。
同学姬国栋说:“有一次,小炘炀和父亲吵架,他爸爸一气之下摔门而去,他可吓坏了,央求我一定要留在宿舍里陪他,他不敢一个人睡。”
大学的时光转瞬即逝,对于其他人来说,毕业意味着有更多出路可以选择,而对于张炘炀来说,他的选择几乎只有一条。
张炘炀(右一)
显然,他的年纪太尴尬了,找工作是不现实的,而他擅长的,似乎也只有读书。
没有意外发生,在父母的陪伴下,13岁的张炘炀,轻松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同样,年少成名的他再次得到了学校的特殊照顾,为了方便他父亲陪读,学校为他们准备了一间二人宿舍。
然而,此时的张炘炀却不像三年前一般兴奋和满足,是的,他已经进入了“叛逆期”,而与其年龄格格不入的周遭环境,让他备感焦躁。
自从进入研究生阶段,张炘炀就开始刻意远离媒体的关注,他需要隐私,他不想让自己暴露在所有人的目光之下,当然,也包括他的父亲。
张炘炀(右)与父母
对于父亲的“陪读”模式,张炘炀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感,在其一再要求下,父母决定尊重他的选择,让年仅13岁的他独立求学。
没有了父母的监督和陪伴,张炘炀的生活开始变得“丰富多彩”,像一只飞出牢笼的小鸟,感受着无忧无虑的自在,却也失去了方向。
因缺乏成年人的自制力,张炘炀很快就沉迷于电脑游戏,这个在当下中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再一次上演,即使是天才,也不能幸免。
很快,张炘炀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功课基本上处于荒废的状态。
不得不说,有时候,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是靠自己,更离不开周边人的帮助。
张炘炀(左一)
于张炘炀而言,他无疑是幸运的,在导师和学长们的及时警醒下,他幡然醒悟,回到了正轨。
毕竟谁也不愿看着一个前程似锦的孩子,就这样走上一条不归路。
此后的张炘炀开始专心准备毕业论文,但是由于荒废的学业太多,他的毕业论文十分吃力,为了让自己拓展思路,他回到了天津。
也许只有在天津,张炘炀才能找到他久违的轻松和快乐,他只身在天津租了一间房子,开始投入到论文的研究和写作中。
“如果不是天津这座城市,就不会有这篇论文,因为天津是个让人思想自由的地方,当然也离不开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张炘炀这样说道。
张炘炀
事实上的确如此,在研究生阶段,对张炘炀影响最大的并不是知识,而是周边的环境和身边的人。
他不喜欢别人叫他“小屁孩”,他觉得自己的心智和身边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他开始考虑身边成年人所考虑的问题,他要获得“尊重”。
2011年,16岁的张炘炀再次“升级”,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与此同时,他向父母提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要求:
必须在北京买房!
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张炘炀甚至威胁父母说,如果不在北京买房,他就不参加毕业答辩,放弃学业。
对于一个普通职工家庭来说,在北京买房谈何容易,很多人都说张炘炀爱慕虚荣,可是爱慕虚荣似乎也没有什么错。
张炘炀(下)和父亲
一个16岁的孩子,有攀比心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不正常的是他所处的环境,当身边的同学都在北京买房时,他那颗年轻的心便蠢蠢欲动。
用张炘炀自己的话说:“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在北京有户口,有房,有个好工作。”
不过,以放弃学业相要挟,在旁人听上去似乎有些可笑,好像他的学业,完全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虚荣心,与自己毫不相干一样。
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有时候,父母毫无边际的爱,也的确让人感到忿忿不平。
为了让张炘炀顺利完成学业,无奈之下,父母只得在北京租了一套房子,对儿子谎称是买的,才将这件事蒙混过关。
张炘炀
在北京“买下”房子后,让本就是天之骄子的张炘炀,变得越发不可一世,他在微博上的言论,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他声称,北京的乱象完全是外地人造成的;必须限制外地人的自由;有钱不一定有素质,但穷人一定没素质……
可以想象,这些言论,将张炘炀一下推到了风口浪尖,除了一片骂声之外,更多熟悉他的人则表示,对张炘炀的未来感到担忧。
也许,张炘炀并未做好应对“被谩骂声围攻”的准备,也未曾想到,自己的口无遮拦,会为自己带来无形的巨大压力。
张炘炀
在经过了诸多争议后,张炘炀默默选择了淡出大众的视野,时至今日,已经很久没有关于他的任何消息。
有人说,由于自小缺少系统化的学习思维,导致张炘炀在思考问题上十分片面,甚至有传言说,他的博士生涯整整读了8年才毕业。
也有人说,毕业后的张炘炀,在一家IT企业工作,成为了众多IT工作者中的一员。
总之,在经历了20多年的“传奇”人生后,张炘炀已经卸下了“神”的光环,回归平淡。
对于张炘炀的升学之路,我们不知道是否可以看做一个成功的案例,从学业成果上看,跨越式的“升级”,的确是一个效率极佳的方式。
张炘炀(中)
然而,因失去童年正常的成长轨迹而造成的缺憾,却一生也无法弥补,从人生的“性价比”上看,似乎并不划算。
诚然,对大多数人来说,人生这道题,从来就没有正解,每一秒钟都必须用心去生活,因为时间不会给你修改的机会。
也许此刻的张炘炀正如同你我一样,在忙碌奔波中寻找着自己的价值,在茫茫人海中寻觅着自己的幸福。
或许,只有当人们经历了失落、迷茫、沮丧之后,才会发现,原来“平凡”才是人生最终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