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推动的“更名风波”:朝令夕改落口实,百年大计成笑柄,职业与否看名称?东施效颦四不像!
2021年伊始,中国足坛最热门的话题无疑是中国足协推动的各级别职业俱乐部更改为中性名的事情,而河南建业改名洛阳龙门让众多河南球迷“炸了锅”,不只响应足协“改名”计划,而且把自己叫了26年的“姓氏”也改了,当然后来迫于舆论压力很可能会再加上“河南”二字,从最近不断爆出的三级职业联赛俱乐部更名方案来看,这个名字改的的确不合时宜,有的简单粗暴改成行政区划名称,有的打“擦边球”引来声讨一片,有的在为保留名称进行股权转让,下文我们就来简单探讨一下中国足协推动“中性名”改革的初衷与操作方式是否得当,为什么在其他国家足协努力普及青训提高成绩的时候中国足协却热衷于改名。
Part 1 朝令夕改落口实
早在2017年中国足协就计划用3年的时间使各级职业联赛俱乐部的名称完成中性化变更,只是当时计划是在中超元年之前便成立且未变更投资主体企业的俱乐部可以不更名,而按照当时那个想法河南建业和天津泰达等俱乐部就没有更名的必要,北京中赫国安也只需要像上海绿地申花那样去掉中间那俩字,相对来说当时的想法比起现在“一刀切”的政策更加合理,虽然也有像中能这样在中超时代才“入场”的俱乐部无法保留企业名,却也不会引起太多人的反感,平心而论,中性名的变更从长远来看是一件好事,让俱乐部不再单一的靠母公司“输血”存活,推动俱乐部股权多元化,地域属性更强,可是凡事都有两面性,这样的政策也会打击到这些年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投资热情,对于一些老牌俱乐部的足球文化传承也是毁灭性打击。
朝令夕改的政策逼迫河南建业闹出了更名洛阳龙门这么大的一场风波,也让北京中赫国安紧急操作变更股权以求保留“国安”这个招牌,而至今他们的股权变更依然未有定论,接手山东鲁能泰山的济南文旅集团则高效完成了关联企业的更名,全中超只有大连人职业足球俱乐部和深圳市足球俱乐部不用操心改名,上海绿地申花去掉“绿地”二字亦没有后顾之忧,广州富力更名广州城,广州恒大淘宝更名广州,江苏苏宁更名江苏,上海上港更名上海海港,天津泰达更名天津津门虎,河北华夏幸福大概率更名河北,重庆当代力帆还在选择几个方案,长春亚泰和青岛黄海以及武汉卓尔的更名方案被无情驳回后青岛黄海已官宣更名青岛,其他两家还没有动作,中甲和中乙俱乐部也是“一地鸡毛”,石家庄永昌已经变成了沧州雄狮,改名换姓并且离家出走,这场“热闹”注定成为中国足球2021年的开年大戏。
或许朝令夕改对于中国足协来说已是家常便饭,或许现在的“掌门人”迫切要改变一点什么使自己“名垂青史”,就像归化入籍政策一样,无论前任做得对于不对都要改变,3年前建业球迷为自己的俱乐部骄傲,因为他们是坚持时间最长的职业俱乐部,3年后建业球迷是最糟心的,因为中国足协的朝令夕改倒逼其中断来之不易的足球文化传承,“换姓”的确是让河南球迷奋起反击的主因,但“改名”才是诱因,倘若按照3年前的原方案进行更名,中国足协绝不会面对这么大的舆论压力,“一刀切”的更名方案难免落人口实。
Part 2 百年大计成笑柄
足协口口声声要打造中国足坛的百年俱乐部,却逼迫着几个与中国足球职业化几乎同龄的俱乐部抓耳挠腮,这是中国足协的“百年大计”,不是中国足球的“百年大计”,原本河南建业可能会成为中国足坛的第一批百年俱乐部成员,是中国足协让他们推后四分之一个世纪才能得到这样的荣誉,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的大笑话,中国足球自1994年开启的职业化改革以来虽然被一再诟病为伪职业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的中超联赛在亚洲范围内名列前茅,在整个世界足坛也拥有一定的知名度,比如外国球迷也会知道广州恒大,然而一纸更名令让广州足球再无恒大,所谓永恒持久更是无从谈起,这是中国足球十年来最成功的俱乐部,终究逃不过推倒重建的命运。
我们总说足球文化的传承,何谓足球文化?其实就是一个用时间累积出来的品牌效应,国安、申花、泰达、建业、鲁能以及近十年的恒大,提到这些名字的时候绝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足球,谁会去了解央企中信集团的一个子公司叫中信国安?谁会知道申花电器这个与上海绿地申花毫无关系的企业?泰达和鲁能作为国企也是靠足球才让人知道名字,建业和恒大这俩房地产企业离开了自己的主营业务省份也没多少人了解他们是房地产商的名字,他们真的是靠足球打出的名气,亦如当年的大连万达。
所谓“百年大计”绝不是改一个谁都挨不着边的名字就万事大吉的,这里不否认足协对于更改中性名的初衷是好的,但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有区别的,不能以王守仁知行合一的思想来要求足协把事情做完美,起码是不是该有点调查研究?打通了所有渠道包括FIFA都修改入籍规则,结果最应该归化的特谢拉基本泡汤,这不是成为笑柄的问题,而是花钱为他人作嫁衣,竞争对手们根据这条规则可以增强实力,我们成了看戏的,中性名更改也是一样,等到新赛季开始后看看外媒对于这些全新的名称会有什么反应?中超联赛的品牌效应将荡然无存。
Part 3 职业与否看名称
世界足坛职业化的典范当属五大联赛,他们俱乐部的投资方各有不同,比如英超俱乐部的幕后老板有美国人、俄罗斯人和中国人等等,只要有资本去收购,持股方又愿意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就可以成交,当然名字不能改,那是历史传承,苏宁收购了意甲国际米兰也不能给加上苏宁的后缀,西甲联赛的大部分俱乐部也都与英超一样,因为在1992年他们由于负债累累都被改成了有注册资本的经济实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股份制改制,有例外的是巴塞罗那、皇家马德里、毕尔巴鄂竞技和奥萨苏纳,他们当年的财务状况良好避免了股份制改革,直到现在依然是会员制俱乐部。
股份制俱乐部和会员制俱乐部应该说各有优缺点,而德甲联赛的模式似乎找到了其中的平衡,他们规定俱乐部的股权最少有51%掌握在俱乐部会员手中,剩余的49%可用于融资,即使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掌握了大部分股权(比如霍芬海姆),但是表决权依然是49%上限,这就是出名的“50 1”模式,当然也有例外,企业连续投资二十年以上的不适用此条例,比如拜耳药业控制的勒沃库森和大众汽车控制的沃尔夫斯堡,而关于俱乐部名称的问题德甲的确不允许出现赞助商名称,甚至队徽标志中都不能有,却也同样有规定出台之前便存在的特例,勒沃库森的全称Bayer 04 Leverkusen中有“Bayer”这个企业元素,考虑到这条那么国安、泰达等老字号其实完全有保留的可行性。
德甲当中有一个特例是莱比锡红牛,他们是一位打“擦边球”的高手,当年收购了处于第5级别的马克兰斯塔特并更名为莱比锡红牛,我们翻译的其实不太准确,正确的翻译应是莱比锡草地球类运动协会(RasenBallsport Leipzig E.V),由于与红牛(Red Bull)的缩写相同,RB莱比锡成功的打响了广告,虽然除了本队球迷之外莱比锡红牛和霍芬海姆这俩从底层拼上来的“土老帽”不受待见,可这就是职业联赛,政策空当总会有人找到,就比如上海上港改成上海海港,人家简称“上港”没一点毛病,归根结底来说,去判定一个联赛的职业化程度并非靠名称,而是其运作方式是否职业。
Part 4 东施效颦四不像
日职联的俱乐部名称的确是不错,鹿岛鹿角的名称源自日本神话中武翁槌大神的神使是鹿,大阪樱花的名称源自城市的象征樱花,同城球队大阪钢巴中“ガンバ”是源自意大利语“Gamba”,是腿的意思,同时又与日语“頑張って”(加油)发音相近,能够达到一语双关的目的,广岛三箭则源于毛利元“三矢之训”的著名典故,横滨水手和神户胜利船是因为横滨和深神户都是日本著名的港口城市而得名,仙台七夕是因为七夕祭典是仙台的文化名片而得名,浦和红钻背后的企业是三菱重工,想想三菱的标志是不是有点钻石的味道?等等等等不再一一赘述,日职联的名字都是动了一番心思的,没有我们那么简单粗暴,或许这就是“掌门人”想要的结果,最后却成了东施效颦。
中超与日职联的区别在于是专业化直接过渡到职业化,而日职联之前是企业联赛,相当于我们从石器时代直接跳跃到了铁器时代,中间的青铜器时代被忽略了,日职联正是在职业化改革的1993年开始去企业化的中性名,若当时的甲A联赛也在1994年直接施行中性名政策,便无今时今日之困,甚至比日职联的改革更为顺畅(日职联当年也有阻力),现在要改革不应以日职联为榜样,起码像韩国联赛那样有一个过度,像水原三星蓝翼就是在企业名后加了一个中性名后缀,之后慢慢的过渡到去企业化,这样更温和理性也容易被接受。
日职联俱乐部名称中性化、地域化是基于日本足球的全民普及性和非常高的商业化程度,在与五大联赛相似的是日职联俱乐部去企业化后可以吸引更多元化的投资,有利于俱乐部的收入增加和联赛的发展,而我国职业俱乐部全靠母公司输“输血”,不合时宜且没有深入考量的政策只会劝退本就为数不多的投资人,使正在退却的投资热潮降低至冰点,谁是既得利益者?没有,无论足协、球员、投资人、足球从业者甚至球迷都得不到好处,一个没有投资热情的联赛,一个失去了球星又中断了传承的联赛,谁会去关注?
“泰达”、“泰山”和“黄海”这类比较中性的名字被驳回可以说是中国足协严格执行规定的结果,可“天山雪豹”、“蹴鞠”和“红狮”也不能通过就显得矫枉过正,俱乐部旗下的酒店不能用自己的名字?蹴鞠就是足球的意思难道足协不懂?红狮一个外资俱乐部旗下仅涉及足球推广的公司非得逼着人家改名?最可笑的还是深圳壆岗,一个纯粹的地名都能被否决,当然天津津门虎(天津泰达)、淄博蹴鞠能不能活下来还是未知数,青岛黄海(青岛)、山东鲁能泰山(山东泰山)、青岛红狮(子公司更名)和天山雪豹(旗下酒店更名)都找到了各自的处理方式,可一开年就碰上这么一档子事谁都高兴不起来。
足协的职责到底是什么?应是国字号队伍建设、教练员和裁判员培训、青少年足球普及提高及足球训练比赛场地建设维护等实事,职业联赛应交给专业的管理团队,比如职业联盟,当然,不能是一个换汤不换药的职业联盟,需要的是一个真正能自己当家作主的职业联盟,就像英超联盟与英足总那样的关系,虽然经常开撕却不影响各自发展,类似改名这样的事情更应是水到渠成而非“一刀切”的鲁莽政策,可惜,总是外行人当家作主,无为而治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