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寻常的物理学实验、一个恐怖的物理现象加速了爱因斯坦的去世进程。
这位老头到死都在尝试用实验去证明这种现象为伪科学,却死在了证明的路上。以至于他诅咒这种现象为“鬼魅般的超距存在”,嘲笑这种现象为:“上帝不掷骰子”,发表权威性论文,以其理论的完备性不足而怒斥其为“佯谬”。
是什么现象颠覆了爱因斯坦的认知?
是什么理论让爱因斯坦如此生气,以至于最终使这位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天才气绝身亡了呢?
这是由一个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实验引发的血案。
罪魁祸首就是双缝干涉实验。
双缝干涉实验就其现象而言,只是在实验时加了个观察光子、电子的摄像头,却出现了诡异的一幕。
具体实验如下:
“双缝干涉实验时,增加了摄像头,目的是看清楚电子通过缝隙时是怎么运动的,实验结果却让人感到害怕。
当人观察实验结果时,电子并没有呈现出波的特性,反而呈现出了粒子的特性。
再对比之前的实验,可以发现当人不观察电子的运动时,电子呈现出波的特性,观察它的运动时,电子呈现出了粒子的特性。
这说明什么?说明电子的特性,取决于人对电子的观察。这可真是奇怪了,电子似乎被赋予了一种幽灵一般的力量,能够根据外界对它的观察调整自己的干涉状态。”
没有做过双缝实验的人很难理解,想想我们高中物理课上学过的波粒二象性就很好理解了,就是说光即有波的特性,又有粒的特性。本实验里,对于光子,人不看它,它就是波,人看它,它就是粒子。
鉴于受众的文化程度不一,我们用宏观现象来解释,这种解释其实是薛定谔的猫的延伸。所以,举这个例子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是薛定谔的猫。
“薛定谔是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他提出一个思想实验,将一只猫关在装有少量镭和氰化物的密闭容器里。镭的衰变存在几率,如果镭发生衰变,会触发机关打碎装有氰化物的瓶子,猫就会死;如果镭不发生衰变,猫就存活。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由于放射性的镭处于衰变和没有衰变两种状态的叠加,猫就理应处于死猫和活猫的叠加状态。这只既死又活的猫就是所谓的“薛定谔猫”。但是,不可能存在既死又活的猫,则必须在打开容器后才知道结果。”问题出现了,根据量子力学理论,人去打开容器,猫就是死的,不打开容器,猫就是又死又活的。猫最终的死还是活取决于人是否打开容器。
接下来看我们的这个例子,比如一个活人被装进了设有镭装置系统的棺材,棺材盖上盖子后,这个人就出现死、活两种同时叠加的状态,至于打开棺材盖后他是死还是活,取决于人是否打开盖子去看,人打开盖子去看的想法和动作决定了棺材里的人是死还是活,没有去看时,人的状态是死活两种状态的叠加,是变量,打开棺材盖,人的状态是活或死这一种状态,是定量。
另外,在实验中,还出现一种颠覆认识的现象,就是一个光子或电子,会同时穿过两条窄缝。一个东西,同时穿过两条通道,宏观世界是很难看到的。爱因斯坦称之为“上帝不掷骰子”,否认叠加想象的科学性。
还有一个量子系统的现象更加神奇,“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首先成功实现,两个量子纠缠光子被分发到相距超过1200公里的距离后,仍可继续保持其量子纠缠的状态。”
什么意思呢?在无穷遥远的两个极端,有两个动作完全一样的光子,一个在地球上动,另外一个就在遥远的几亿光年之外的恒星上与它遥相呼应。光子的相互作用超越了距离。被爱因斯坦称之为“鬼魅般的超距存在”,因为这完全动摇了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中对于信息传递所设定的速度极限,自己的狭义相对论的地位被撼动,这是老年爱因斯坦所不能接受的。此时我们就不难理解牛顿晚年开始信神的原因了,如今,困扰牛顿的鬼神般的现象也同样让爱因斯坦苦闷不堪。
爱因斯坦联合其他两位科学家,鸡蛋里面挑骨头,大肆抨击量子力学的不完备性,堂而皇之地称其为佯谬。
动摇先前基础的事在物理学上经常发生,如果说量子力学动摇了相对论的基础,那么相对论动摇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又该怎么说?牛顿在相对论面前也遇到过和爱因斯坦在量子力学面前一样的尴尬。
黑格尔在《逻辑学》中,提出否定之否定的唯心辩证法规律:
现象(A)、否定(B)、否定之否定(新现象,非A非B)。
《资本论》的开篇,阐述道:“商品——货币——资本”概念构成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运动过程。
那么我们也可以说,“经典物理学——相对论——量子力学”也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逻辑学是个好东西,任正非在华为内部会议上发表“人的内源优势”演说时说道:“我的优势就是逻辑及其方向。”然而逻辑学中的唯心辩证法被马克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之后,照搬为唯物主义辩证法。
唯物、唯物,天下之谜,唯物不破,非物不实。量子力学的发展却冲击了唯物主义,在微观世界,意念控制物质的现象开始显现,诡异、神乎其神的量子纠缠在唯物世界里开始无法解释,虽然这在宏观世界中很难发生,但是唯物主义在完成对唯心的否定之后,第三重的否定之否定又可能同时否定唯心和唯物,使哲学发展到了非心非物的不唯状态,并且靠光子、电子同时穿过两条窄缝、意念影响光子干涉、量子超距离纠缠来佐证非心非物理论的可靠性。
这真是颠覆性的革命。
物理学家在经历双缝干涉实验后的不正常的焦灼或发疯,在哲学界也有端倪,唯物主义的发展终归受制于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规定的否定之否定同样会否定唯物自身。正如一位物理学家所说,如果一个人听到量子力学理论后不暴跳如雷,他就不懂什么是量子力学。同样,一个哲学家不能接受唯物被自身规定的理论所否定,他就不是唯物主义者。
为什么人很难捕捉尚未发展的变化和已发生但不可见的变化呢?以至于自己早先革了前者的命,如今却又被后者割了韭菜。
西湖大学校长不止一次的发声,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并不是客观的世界,大量的成吨重的暗物质以弱相互作用从我们身上穿梭而过却不能被感知,电磁力被发现却不能被看到,各种射线广泛应用于医学却无法被肉眼所直接观察,这说明人所看到的全部只是眼部细胞的感知极限,极限之外的部分被无视,焉能称之为完全感知了客观?
眼睛受限,大脑就受限,大脑反应出来的理论,无论是物理学还是哲学都是受限的、不完备的、残缺不全的感悟归纳。
另外,人类习惯于先经历后感知,事情发生了才能恍然大悟,导致认知永远慢发展一拍,而不能先知先觉。也就是说我们所形成的理论体系都是对已经发生过的现象的感知,正在发生的,没有发生的现象要等发生以后、甚至反复多次发生以后才能被人类部分的感知。
所以,没发生的很难感知,已经发生的不易感知,感知到的不一定全面,正在感知的不一定与发展同步。虽被正确感知但是不一定被自己的现有惯性认知接受,甚至会对新的认知进行摇篮扼杀。这也就不难理解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的纠结性阻碍了。
另外,爱因斯坦诚然不懂哲学,不知道否定之否定规律,而代之以基督教教义,如果他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就不会苦心孤诣地去做反量子力学的实验了,ERP佯谬的论文虽然仍可见诸纸书,一个个新兴的量子设备却已经堂而皇之的为人类服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