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杂志评选出人类千年最伟大的20位物理学家,牛顿、爱因斯坦榜上有名,没有霍金,有他。
他提出的一项理论,被广泛利用,产生了6项数学界诺贝尔奖,7项诺贝尔奖。
邓稼先说,如果一个人在同一领域内能获多次奖,他应该获得两次诺贝尔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墨林曾评价他:忠厚,学问大,没脾气,长者风度。
三联书店总编辑李昕这样评价:杨先生爱国,爱到骨子里,他是一贯的,永远不变的。他直心,直言,所以招致一些网民的批评。
他,就是杨振宁,杨先生。
杨振宁向来平和、务实、耿直,一心做大事好事,却招致了一些莫须有的骂名。
比如,杨振宁成就不高;比如,杨振宁不爱国;比如,杨振宁晚年回国养老很鸡贼,比如老夫少妻不道德……
无知者无畏,盲心者胡言。
很多了解事实真相的人,都说,杨老,对不起,我们欠您一个道歉。
他们说,杨老这么伟大,我们真是有幸,跟他生于同一时代。
、
“将来有一天我要拿诺贝尔奖。”
1922年,杨振宁出生于安徽合肥,父亲杨武之是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
杨振宁10个月时,父亲便去美国留学。剩下杨振宁和母亲相依为命。四岁的杨振宁已在母亲教导下认了三千字。
五年后杨武之获得博士学位归来,被聘请当了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杨振宁一家搬进了清华园。
杨振宁在清华园过得快活。他喜欢爬树,喜欢研究植物。在一众孩子中,他富有奇思妙想,带一群孩子在清华园疯玩,是一个孩子头。
杨振宁小时候头特别大,别人喜欢叫他“杨大头”。他喜欢看书, 有一次他在学校图书馆翻到一本《神秘宇宙》,看得入神。回家后他对父母说:“将来有一天我要拿诺贝尔奖。”
杨武之没有打击他的异想天开,他注意到,这孩子有天才。他在一张照片背后写下:“振宁似有异禀,吾欲字其伯瓌”。
“伯”是指长子;《洛神赋》里有一句“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是指仪态丰美,杨武之的“瓌”却是用来形容内在天赋,就是有“异禀”。
杨武之特别注重培养杨振宁,先后两次请人教杨振宁学《孟子》,多元开发他的天赋。
八年很快过去了。清华园自然清静又学术浓厚的氛围,给了杨振宁最好的启智和滋养。
35岁的年轻诺贝尔奖获得者
1937年,卢沟桥事变战争爆发。清华、北大和南开三所大学,被迫迁徙,在昆明组成了西南联合大学。
这所学校成了杨振宁的母校。16岁时,杨振宁以全国排名第二的好成绩考入该校,他是那届学生年龄最小的。
学霸与众不同,杨振宁考试特快:英文考两个小时,别人还在抓耳挠腮,他一小时交卷,还考第一名;物理和微积分,他经常满分或是99分……
励志图强的杨振宁,即使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他也很少在意。有次日本飞机轰炸后,他立刻拿起铁锹挖出被压坏的书,抱着“抢救”来的书他如获至宝。
国家危难,杨振宁发誓要刻苦钻研,用知识改变中国人的命运。
1945年,杨振宁得到庚子赔款奖学金,经过严格而漫长的考核,他以优异成绩胜出,赴美入读芝加哥大学。
他是理论知识上的学霸,但动手是弱项,总被同学取笑:哪里炸得砰砰响,准是杨振宁没错。
后来,氢弹之父泰勒赏识杨振宁,指导他专攻理论物理研究,还收他为徒。
博士毕业后,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读博士后。他遇到了他仰慕的爱因斯坦,两人还成了同事。
爱因斯坦读过杨振宁写的一篇统计力学文章,他约上杨振宁一起交流讨论。
杨振宁喜欢回忆这段往事,并深感自豪。同时他又遗憾地认为,他竟没和爱因斯坦拍过一张合照。
杨振宁开始在理论物理研究上大放异彩。1956年,他和李政道合作,发现了宇称不守恒定律。
这是轰动物理学界的重大发现,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出后第二年即获奖,这简直绝无仅有。
出道即巅峰,那年,他才35岁。
35岁得诺奖,放眼全球又有几人?
这个发现,可谓掀起了物理学界的一次革命。
赞誉潮水般涌来,杨振宁说:“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作用。”
山不矜高自及天。他并不执着于名,却念念不忘于提升国人的自信力。
当世最厉害的物理学家
已经封神的杨振宁,没有停止科研的脚步,继续攀登高峰。
杨振宁带着他的学生米尔斯,提出了“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这个理论一提出,就轰动世界,它解决了物理学的重大问题。
宇宙中存在着四种力,引力、电磁力、强力和弱力。如果能研究得出统一解释这四种力的理论,就能揭开这个世界的奥秘,建立完成“大一统理论”。那他就是最伟大的科学家。
杨振宁的研究,顺利解决除了引力之外的另外三种力,意味着朝着“大一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规范场论的核心是“杨-米尔斯方程”。这个研究,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学术突破和很多奖项。
有几十个诺贝尔奖,和杨振宁提出的理论有关;有6个“数学界诺贝尔奖”,因钻研“杨-米尔斯方程”而得到;有7个诺贝尔奖,根据“杨-米尔斯方程”获得。
杨振宁的成就还不仅于此,他还在凝聚态物理、统计力学、粒子物理、场论4个领域内有重大贡献。
这两张合照,最能反映杨振宁在学术界举足轻重的地位。
上图是聚集了物理学界智慧之脑的“明星照”,它拍于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坐在C位的是爱因斯坦。
下图是1999年5月国际物理会议后的合影,C位是杨振宁。
邓稼先说过,如果不是因为诺奖有限制,那杨振宁应该可以获得两次诺贝尔奖。
美国权威物理学界评价说,杨振宁是20世纪中的第三位物理学全才。
《自然》杂志曾评选出人类一千年来最伟大的二十位物理学家,有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等,杨振宁也在列,而他是唯一活着的一位。
那些还在网上骂杨振宁没成就的人,该醒醒了。杨振宁是当世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没有之一。
杨振宁为什么被骂不爱国?这是一个误解
于是有人就说,杨振宁成就再大也没用,他又不爱国。杨振宁真的不爱国吗?
很显然,这又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喷子骂杨振宁不爱国,有两方面,一是杨振宁不回国。
从1957年开始,父亲杨武之曾三次出国力劝杨振宁回来:新中国成立了,要造飞机、汽车,祖国需要人才,回来吧。
杨振宁三次拒绝了父亲。
他说:父亲其实很矛盾,作为中国人要不忘本,认祖归宗,他几次三番劝我回国做贡献。但是作为学者,他也知道学术研究需要环境,希望我在学术上更进步。
他永远记得父亲教过的歌:“上下数千年,一脉延,中国男儿,中国男儿......”,浓浓的中华魂,注入了血液。
1973年父亲杨武之病重不治离开人世,享年77岁。
杨振宁非常悲痛,他说,父亲一辈子都没有原谅过我。
“父亲虽然已经不在了,可是我的身体里流着父亲的血液,也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1971年夏天,杨振宁第一个带头回国访问,是美籍知名学者中的领头人。
他是冒着极大风险回国的,当时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了命令,在美国取得理工科博士学位的中国人,都不许回国。
但是很多人拿他跟钱学森、邓稼先比,说为什么他们两个就能回国?
而事实是,为了让钱学森、邓稼先等人回国,中国政府克服很多困难,可谓是想尽办法。
那为什么中国政府不帮杨振宁想办法?
而事实的真相是,杨振宁研究的是理论物理,当时新中国太落后,不足以支撑杨振宁的研究,杨振宁回来用不上力,还会影响他的学术理论研究;钱学森、邓稼先不一样,他们搞应用科学的,回国研究导弹、原子弹,能发挥大作用。
翻译家许渊冲说过,如果杨振宁跟他一样在50年代初回国,那肯定拿不到诺贝尔奖。
钱学森也曾说过,杨振宁留在国外,作用远比国内要大。
喷子们骂杨振宁不爱国,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国籍问题。
关于加入美国国籍的问题,实际上杨振宁从来没有放弃中国国籍。1945年他出国拿的是“中华民国护照”。1964年他才在不得已之下加入美国国籍,但没有放弃中国国籍,他是双重国籍。
1996年有一次杨振宁公开演讲,主持人说杨振宁1957年获诺奖,他就举手表示:那时我拿中国护照!
杨振宁选择加入美国国籍,是因为他经常要出国交流和访问,拿着中华民国护照,有些国家无法通行,会受阻。
2003年底,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回国定居,加入了中国国籍,终于如愿以偿回归祖国怀抱。
为了祖国,他甘做“桥梁”
回到祖国,杨振宁入住北京饭店,入目处看到一副对联: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他非常激动,反复看,同时欣喜地发现新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他豁然觉得开朗,觉得要更好报效祖国,自己应尽一份做桥梁的责任。
这是他反复斟酌研究的问题:回来,该为祖国做什么?就像当时选研究方向一样,他又做了一次正确的重大选择。
从此,为了做中国最好的桥梁,他四处奔走,煞费苦心,为祖国做了很多事情。
杨振宁是保钓运动积极倡导者。
1970年,钓鱼岛事件引起了全国人民极大的义愤。杨振宁毫不犹豫地发起参与保钓运动。
杨振宁参加美国参议院的“归还冲绳协定”听证会,他力排众议慷慨陈词,从地理、历史结合现实的角度,讲述证明钓鱼岛是中国领土。
1977年,中美关系趋向正常化,杨振宁立刻在《纽约时报》发表“致美国卡特总统公开信”,他还自掏腰包刊登全页广告。
公开信全文用英文发表,两旁还特地加注了醒目的中文:“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他在信中强烈呼吁美国政府放弃孤立中国,和中国建立外交。
杨振宁为中国保住科技人才。
杨振宁回国,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接见。
会见前,中国政府会要求杨振宁列出一张会见名单。
杨振宁列出的都是举足轻重的科学家,他们当时并不自由。会见后,这些科学家不再被关押,有的可以回去工作搞科研。
参加会见等于把他们解救出来。邓稼先就是第一个被会见的人。
为了培养更多人才,杨振宁积极介绍中国优秀科技人才去美国学习深造。
他在纽约成立一个学术交流会,用以帮助中国学者去美国访学。
他积极推动运作,争取了一共1000多名中国高端人才学者赴美国深造。
他介绍引荐顶尖人才回国,姚期智,这个顶级计算机专家,他回国后在计算机领域大有作为;包括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中国科技大学校长谷超豪……等多名专家学者。
杨振宁为祖国声誉和培养人才殚精竭虑,他还解决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找资金。
他想尽一切办法筹钱。
杨振宁放弃美国高薪回国后,他卖掉自己美国的房子,把钱款都捐献给清华;他无偿协助建设几十座实验室,回国二十多年,陆续捐款600万美金。
他利用个人声望募集大量资金。在清华盖专家楼,他募集了一千多万美元;成立亿达青少年发明奖、吴健雄物理奖、陈省身数学奖,都离不开他去募钱、筹备;
中国人才学者赴美深造需要钱,杨振宁就去帮忙募集。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墨林说过,当时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中心经常开会,资金都靠杨振宁募集,有次他怕美元换不开,还细心周到地一捆捆兑换成20美元。
杨振宁的妹妹说,有一次杨振宁不顾自己发高烧,开车到纽约Chinatown去演讲。因为有很多有钱有名的人参加,他得赶紧去募钱。
院士莫伟曾和时任中科院副院长的周光召写信说到一件事:华人科学家里只有杨振宁和李政道两个人完全没私心,他们是真心希望中国好。
杨振宁为了中国的事尽心尽力,处处为中国说好话,有时听到国际会议上有攻击中国的,他会抗议,甚至气愤离场。
著名教育家周培源也肯定他的成就: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科学家第一个访华的,他架起了中美科学家友谊和桥梁,功劳非常大。
这个为祖国建设竭尽心力,一心一意为中国好的人,居然几十年来被骂被黑不爱国,真是天大的冤枉。
杨振宁放弃高薪回国,只因为他爱国,不忘中华血脉,一心认祖归根。
他有声名有威望,只要振臂一呼,千万资产就聚集而来,他在乎钱吗,他需要回国养老吗?
用这么浅薄低俗的眼光看待义薄云天的杨振宁,才真正是可笑之极。
至于杨振宁的婚姻,人家虽然年龄差54岁,但是郎有情妾有意,恋爱婚姻本来就选择自由。
如今十多年过去,他们出双入对琴瑟和鸣,过得自然美好,他们的爱情可见是纯真不渝。
学会尊重别人的选择,欣赏一份美好的感情。相信这个世界会更美好。
杨振宁在9月22日百岁诞辰庆典上说过,邓稼先写信寄望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50年过去了,现在,他可以无愧地说,他是符合邓稼先“共同途”的瞩望的,相信邓稼先会满意的。
邓稼先泉下有知,一定会满意,因为,中国是满意的,中国人民是满意的。
杨振宁是成就无人能比的科学家,也是一心报效国家功德圆满的人。
“每饭勿忘亲爱永,有生应感国恩宏。”这是杨振宁的父亲在1957年赠予他的,他时刻不忘,几十年躬行如一。
被误解几十年,杨先生好委屈,但他从来都不说,不争不辩。
不争者,心如大海,大爱无疆。
是时候,我们欠先生一个道歉了:先生,对不起,我们误解您了。
因为: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自由开道者,不可令其困厄于荆棘。
今天,有幸目睹杨振宁大先生,以不世之才建丰功伟绩,有幸得知杨振宁大先生以拳拳爱国之心,报效祖国不遗余力。
祖国有大先生,是为大幸;有幸与大先生同生一个时代,同沐晨曦,等天大亮,是我们三生有幸。
大先生曾说,希望到100岁时再出一本《天大亮集》。
一起等天大亮,未来光明的大中国,可期!
. END .
【文| 云淡风轻】
【编辑| 丹尼尔李】
【排版 | 毛毛雨】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魏德友老人放羊戍边,听见邻国飞机低空盘旋,他用什么吓跑飞机的
经历战争做过间谍、遭遇飞机失事……这个作家的一生比小说还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