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世界杯俄罗斯令人意外地取得两连胜提前晋级16强,东道主在小组赛中的表现极其亮眼,引起英国媒体的质疑。那么俄罗斯足球服用兴奋剂是怎么回事呢?一起看下文!
俄罗斯足球服用兴奋剂是怎么回事
6月23日讯 在俄罗斯5-0大胜沙特、3-1力克埃及,提前锁定世界杯16强之后,英国媒体对俄罗斯的状态提出了质疑,怀疑俄罗斯队使用了兴奋剂。俄罗斯队医爱德华兹-贝祖格洛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俄罗斯没问题,或将透露测试方案的细节,消除人们的怀疑。另外他还表示,在过去一年俄罗斯可能提供了比英格兰更多的测试样本。
本届世界杯,阿根廷、德国等诸多欧美强队小组赛的表现十分低迷。而在32支世界杯球队中排名最为靠后的俄罗斯,却表现的极为出色。世界杯赛前一直表现不佳的俄罗斯5-0战胜了沙特,3-1战胜了埃及,提前锁定了一个出线名额。而俄罗斯球员在世界杯赛场上不知疲倦的奔跑,更是这让部分英国媒体产生了怀疑,俄罗斯球员全场奔跑了73公里,戈洛温、萨梅多夫和加辛斯基的奔跑距离更是名列世界杯球员榜首。
《英国电讯报》向国际足联申请,公布俄罗斯球员的兴奋剂检测,不过这遭到了国际足联的拒绝。而此前,一名美国的反兴奋剂官员的话更是让人们对俄罗斯是否使用禁药产生怀疑。他曾经告诉《卫报》,如果认为俄罗斯在世界杯期间不会再次违反兴奋剂规则,那将是天真的。
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俄罗斯队医爱德华兹-贝祖格洛夫表示,在过去一年里,球员们像国际足联、欧洲足联、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提供了300多份样本,结果都是清白的。他指责英国媒体无礼的提出这个问题,并表示将通过测试方案的细节来“简化”英国记者的工作。他还表示:“我准备上一瓶牛奶,英国人并没有经常提供样品。”显然他在渲染自己球队健康的生活 方式,“所以人们应该关注自己,没有什么可害怕的。”
俄罗斯在世界杯上表现如此之好,已经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因为他们曾被认为是本届世界杯实力最差的球队之一。
俄罗斯曾经笼罩在兴奋剂丑闻的阴云之下,奥运会上,大批俄罗斯运动员曾因兴奋剂被禁止参赛。今年年初,罗琴科夫的爆料又将兴奋剂战火烧到了俄罗斯足球身上。不过今年5月,国际足联对相关的细节和证据进行了调查和评估,由于证据不足,国际足联对将参加2018年世界杯的俄罗斯国家队队员涉嫌服用禁药的事件做出销案决定,并将这一决定告知了世界反兴奋剂机构。
服用兴奋剂对运动员有什么帮助?
提高运动成绩的方法不仅仅来自药物。运动员同样很依赖营养供给,这是合法的。英国贝斯大学的运动生理学家康拉德· 伊恩斯特(Conrad Earnest)表示:“98.5%的保健品都是夸大宣传的。”不过有一种东西对某些运动员确实有效,那就是肌酸。在训练中,这种物质有助于合成运送能量的分子腺苷三磷酸(ATP)。伊恩斯特推测,服用肌酸的运动员的成绩至少能提高8%。
另一种有效的营养补充剂是甜菜汁。埃塞克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甜菜根的汁液含有硝酸盐成分,能够提升人体内的氧化氮水平,使肌肉更有效地使用氧气。这样的结果就是,这类汁液可以让潜水员的屏气时间延长11%,帮助想要在短距离项目上减少呼吸次数的游泳运动员。
1.提升运动能力,包括爆发力、耐力、绝对力量等
最典型的就是睾丸酮激素。运动员的力量增长和训练量是有极限的,比如说肌肉的增长自然情况下是有一定的限度。一定量的锻炼,能够增大肌肉维度,但继续增加训练量,反而会使身体开始代谢肌肉,肌肉是会不增反减的。
但是,在注射了睾丸酮激素之后,这个极限是可以提高的,肌肉不仅仅可以继续增长,而且可以承受更大的训练量,并且恢复的速度也会提高。
另外常见的就是EPO,可以提升耐力~
2.提升精神能力,如专注力。这个一般大家讨论的少,但的确有。
比方说射击比赛中服用镇静剂,是可以提升成绩的。
3.提升运动恢复能力,使运动员能够承受更大的训练量。
例如当年尤文图斯兴奋剂事件,队医给齐达内这些主力队员注射了诺龙,一方面增加了他们的肌肉,另一方面,也让他们承受了更高密度和强度的比赛及训练。
4.改变身体构成,使其更适用于运动能力的提升。
典型的就是之前沸沸扬扬的瘦肉精…… 瘦肉精一般都是肾上腺类,β激动剂,能够促进肌肉生长、抑制脂肪生长,降低体脂比。
兴奋剂的作用的确很明显,以前上学的时对这个曾有耳闻,确实有效!
但长期服用,副作用也是极其明显的。
比方说,在服用睾丸酮这样的类固醇激素之后,男性乳头会变大,睾丸会缩小……女性身体会呈现出男性化特征,曾有一名前东德的田径选手因此而变性……
另外,服用类固醇之后,心脏猝死率会增加,很多前东德选手因服用兴奋剂造成早亡的事件不胜枚举。
“战斗民族”俄罗斯为什么爱吃兴奋剂?
“为了赢,不惜一切代价!”俄罗斯的体育现状,颇有当年苏联的风采。
事实上,自2014年,国际体育界就掀起了一股“反兴奋剂”风暴。陷在风暴中心的,正是“战斗民族”俄罗斯。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发布的《2014年反兴奋剂违规报告》显示,俄罗斯有148名运动员违规服用兴奋剂,高居第一。
违规服用兴奋剂运动员数量排名 数据来源:WADA《2014年反兴奋剂违规报告》
该机构发布的另一份《麦克拉伦报告》更加骇人听闻,报告称,自2011年至今,有超过1000名俄运动员有服用兴奋剂行为,报告甚至强调有1166例俄罗斯运动尿样有问题。
在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看来,俄罗斯运动员服用兴奋剂,并非小打小闹,而是“大面积”、“系统性”、“从上到下的”。
俄罗斯也自食恶果:俄罗斯田径受到暂时性的全面禁赛处罚,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被吊销资格,俄罗斯代表团也险些被里约奥约会全面封杀。
里约奥约会开幕式,俄罗斯代表团入场时遭受嘘声
世界各国运动员违规服用兴奋剂,并不鲜见。
“战斗民族”俄罗斯为什么对兴奋剂如此“着迷”?
1.魔鬼的诱惑,神奇的兴奋剂
兴奋剂被明令禁止,但仍有运动员铤而走险,原因无他,提高成绩尔。
兴奋剂到底有多神奇?
俗称“大力补”的兴奋剂
世界顶尖科技期刊《自然》、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等机构对不同种类的兴奋剂进行了研究。
促蛋白合成类固醇(Anabolic Steroids):可以使男性肌肉力量增加38%,女性服用效果更明显。
人类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可以使运动员的冲刺能力增加4%。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可以使人体耐力增加34%。
可见,兴奋剂确实能够增强运动的体能与爆发力。虽然有些数据看起来似乎微不足道,但对想要破纪录的运动员来说,毫秒之差就是天壤之别。
大量医学研究也证实兴奋剂有毒副作用,可能造成脱发、不孕不育。但在巨额奖金、冠军荣誉面前,这些都可有可无了。
1967年,前奥运铜牌选手,英国自行车运动员辛普森死于环法比赛途中,死时衣袋中还有未吃完的药品安非他命
“如果我可以给你一颗药丸,吃了它你可以拿得奥运金牌,但是我要在一年后杀了你,你愿意吗?” 1967年,马里兰大学的Gabe Mirkin博士在华盛顿做了一次调查,100名运动员中,超过一半的人选择药丸。
这就是魔鬼的诱惑。
2.理所当然,源远流长的“兴奋剂文化”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说,俄罗斯有“兴奋剂文化”。
这份“文化”,传承自苏联,可谓“源远流长”。
冷战时期,为了与美国在人体竞赛上一较高下,苏维埃政府体育委员会命令研究机构研发“体能增强辅助品”,并“提高它们能在奥运会上使用的可能性”。
国立乌克兰体育大学运动生物学研究所的前负责人卡连斯基(Michael Kalinski)说:“党对我们没什么别的要求,就是要制造冠军。”
苏联制造冠军的秘密武器,就是兴奋剂。
苏联使用的是“自采血兴奋剂”方案,具体方法是:
事先从运动员体内抽出一部分血液,抽出血液后,身体会自动补充失去的部分。赛前再将血液重新注射回身体里,体内就会多出大量的血红细胞,能够输送更多的氧气到肌肉,提高运动员巅峰状态时的耐久力。
这种手法相当高明,很难被检测出来。在 1976 年和 1980 年的奥运会上,苏联大肆使用这种手法,一次都没有被查出来。
1988 年的汉城奥运会,苏联更是肆无忌惮,在距离首尔的 60 公里处花 250 万美元建了一所船上秘密实验室,专门为运动员们提供后勤支持。
汉城奥运会
兴奋剂确实成效显著。1964年和1968年的奥运会上,苏联金牌数尚且大幅落后于美国,1972年却突然反超,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更将差距扩大到28枚。
苏联与美国奥运金牌数对比 注:第22、23届奥运会,苏联与美国未同时参赛,故数据未收录
在国家的组织和夺冠的狂热下,服用兴奋剂几乎被苏联人视作理所当然。1991 年在挪威举行的反兴奋剂大会上,苏联代表表示,在 240 位顶尖的苏联运动员中,44% 的人都认为兴奋剂“十分必要,不可或缺”。
“为了赢,不惜一切代价!”俄罗斯的体育现状,颇有当年苏联的风采。
3.特工参与,自上而下的国家行为
踢爆俄罗斯兴奋剂黑幕的,不是别人,正是俄罗斯反兴奋剂实验室(RUSADA)前主任罗琴科夫。
罗琴科夫
罗琴科夫在俄实验室里工作了 10 年,2016年2月叛逃到美国,其披露的“真相”,堪比一部好莱坞大片。
罗琴科夫说自己研发出了一种新的违禁药,可以帮助运动员们快速恢复体力。但难点是,要确保运动员顺利通过兴奋剂尿检。
运动员的尿液通常被放在特制的小瓶子中,瓶子一旦关闭就会自动上锁,如果强行打开则会破坏安全码,防止有人中途调包。
特制的尿瓶
据罗琴科夫介绍,他和同事会偷走俄罗斯运动员的尿液,然后由特工出马,在不破坏安全码的情况下打开已经上锁的瓶子,把不带兴奋剂的尿液替换到瓶子里。
整个流程,俄罗斯多部门密切协同,环环相扣,“像瑞士钟表一样精确”。
正如《麦克拉伦报告》指控的那样,俄罗斯兴奋剂作弊是一种国家行为。对俄罗斯运动员而言,要么“嗑药”,要么不进国家队,别无选择。
04.侥幸心理,监管机构难咎其责
直到苏联解体,世界都没能拿到实际证据来大规模惩罚苏联的兴奋剂问题。这让俄罗斯存有侥幸心理。
俄罗斯服用兴奋剂的重灾区是田径项目,而作为监管方的国际田联,却包庇、纵容。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的报道称,8名在伦敦奥运会上最终获得金牌和银牌的俄罗斯运动员,为逃避药检,向前国际田联主席迪亚克以及前国际田联反兴奋剂总监多勒行贿,金额约为120万欧元,让俄罗斯田径运动员在赛外飞行药检中被抽查的几率大大降低。
迪亚克被指控在任期间收受贿赂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也难辞其咎。为了平衡各方利益,未尽全力打击俄罗斯兴奋剂丑闻。该机构主席克雷格·里迪承认,“原本我们应该做得更多,来防止俄罗斯兴奋剂的发生。”
魔鬼的诱惑,“嗑药”的传统,国际组织的纵容和侥幸心理,让俄罗斯深陷兴奋剂,无法自拔。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顾拜旦在著名的《体育颂》里写道:“啊,体育,你就是荣誉!荣誉的赢得要公正无私,反之便毫无意义。”
诚如斯言,如果人类竞技需要靠兴奋剂支撑,那么,应该将所有的奖金与奖牌、光荣与梦想,颁发给兴奋剂。
让体育回归体育,让兴奋剂滚回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