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作者是谁(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人生伯乐难求,如何度过失落的日子)


陈子昂,字伯玉,初唐诗人。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陈子昂出生于梓州射洪的一个地主家庭(今天的四川),他从小就是一个任性的富家子弟。十七八岁之前几乎不读书,他的梦想是“仗剑天涯”。后来因为击剑伤人,惹出事端,被父亲严加管教,才弃武从文,发愤读书。

陈子昂是一位对唐诗风格有重大影响的人,他反对“吟风弄月”,主张诗要有“风骨”。对盛唐时期的诗人影响深远。


陈子昂20岁左右,到京城寻找发展机会,但是他写了几百篇文章,却始终没有什么名气。有一次,他在街上闲逛,见到很多人正在围观一把售价一百万钱的胡琴,陈子昂当众将这把琴买下,并邀请大家第二天去他住的地方听琴。

第二天,陈子昂的住处宾客盈门,他把胡琴拿到门口,正当人们准备洗耳恭听时,只见他将琴高高举起,大声说道:“我叫陈子昂,写的诗文有上百卷,却无人赏识。只有乐工伶人才会去弹琴,我一个读书人,留琴何用!”说罢,把琴重重摔在地上,一百万钱就这么摔个粉碎。这个举动让众人目瞪口呆,陈子昂随即把早已准备好的诗文发给大家,众人带着好奇纷纷传阅,这一看,才发现陈子昂的文章果真价值千金!一天之内,陈子昂就名满京城了。


唐睿宗年间,公元(684年),25岁的陈子昂考中进士,任职麟台正字,也就是在秘书省管理国家藏书。后来因为直言敢谏,终于得到武则天重用,升职为右拾遗。

拾遗的字面意思是捡起皇帝的遗漏,正八品官职,是谏官的一种,主要负责向皇帝奏论政事,相当于现在的监理机构。唐朝分左、右拾遗两个官位,左为大,右拾遗这个职位,听起来不高,但是和皇帝直接交流的机会比较多,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职位,历史上白居易也做过拾遗。

武则天当政时期,重用酷吏,大开告密之门,朝中大臣人人自危,陈子昂多次上书,反对武则天的杀伐政策,遭到排斥,甚至还受“逆党”牵连入过大狱。幸好武则天怜惜他的才识,后来被放了出来。

38岁的时候,陈子昂为了建功立业,作为参谋跟随建安王武攸宜征讨契丹叛乱。军队到达渔阳时,建安王连连兵败,陈子昂多次向武则天请求,增援兵力抗击敌人,遭到拒绝,并将他降为军曹,相当于小队长。

至此,陈子昂满腔壮志化为泡影,他在夜晚登上蓟北楼,写下了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幽州是战国时期燕国的建都之地,幽州台位于今天的北京大兴区域,当时燕昭王为了招纳贤才,建筑高台,并将黄金摆在上面,吸引了各国贤人志士。陈子昂徒步登高,感慨万千,慨叹象燕昭王那样的圣明之君一去不返,而求贤若渴的后世之主又无缘相遇。

天地无穷而人生短暂,自悠悠天地而言,英雄伟绩当与之共存,然而人生有限,满腔抱负无法实现,诗人想到这里,不禁热泪纷纷。


陈子昂直言敢谏的性格得罪了很多官僚,公元698年,解官回乡,但权臣武三思还是不能饶过他,他指使当地县令段简,设计诬陷,以致陈子昂42岁的时候,冤死狱中。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诗人空怀报国之心,得不到施展的呐喊。这呐喊中却有一股积极奋发、期待有所作为的豪气,这种豪气千百年来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也激励着现在的你我,在人生追求中应当百折不挠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