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文章曾提到,僧兵的兴起是因为大明的卫所制,在正统年间在一连串的军事危机下支撑不住了,明廷才开了募兵的口子,让各地非军户参与大型的军事行动。这其中就有一支被称为毛葫芦兵的特殊群体。其实毛葫芦兵在明代一串的政府雇佣兵名单中属于资历较老的一支,朱元璋打天下时就和毛葫芦兵交过手。
▲《倭寇图卷》中的毛葫芦兵形象
我们今人射箭说装箭的容器叫箭囊,或者叫箭筒,箭袋,反正不离个箭字。古人则管装箭的容器叫“胡禄”。箭囊有很多种,有的是直筒型,和现代的画筒差不多大;有的只有女式小皮包那么大,即挤压式箭囊。这种挤压式箭囊内部折叠了一层毛皮,用这个毛皮把箭头挤住,然后露出箭的大部分箭杆,方便取箭。毛葫芦的意思就是留着毛的挤压式箭囊。
▲《治胜算平书》记载的葫芦箭袋
毛葫芦兵最早见于《元史·朵尔直班传》,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年) ,陕西行台御史大夫朵尔直班对行省平章朵朵说:即督诸军复商州,乃修筑奉元城垒。募民为兵,出库所藏银为大钱,射而中的者赏之,由是人皆为精兵。金、商义兵以兽皮为矢房,状如瓠,号毛葫芦军,甚精锐。列其功以闻,赐敕书褒奖之。由是其军遂盛,而国家获其用。
政府拿得出真金白银来犒赏,支持政府的义兵自然纷起。一开始,毛葫芦也只是乡人自发组织的民团一类的武装力量,而且多有矿工参与,“内、召、卢氏之间,多有矿徒,长枪大矢,裹足缠头,专以凿山为业,杀人为生,号毛葫芦”。这些悍不畏死的亡命之徒主要分布在豫西地区。豫西连结川、陕、鄂三省,地形结构复杂,山区面积广大,政府控制相对疏松,山民勇猛彪悍。元政府最先在陕西金、商等地招募毛葫芦军,随后在南阳等地设有毛葫芦万户府。此外,豫西的河南府和陕州均有毛葫芦军的存在,地域分布包括今河南省南阳地区的唐河、邓州、内乡、南召,平顶山汝州,洛阳的嵩县、汝阳、栾川,三门峡地区的陕县、卢氏,陕西省商洛市等地区。
▲元朝疆域图
真金白银赏出来的武装,只用来保地方平安?大元没那么富裕。元至正十四年( 1354 年),元政府设立南阳等处毛葫芦万户府,“募土人为兵,免其差役,令讨贼自效”。当时,江浙盐贩张士诚于高邮地区率众抗元。元廷派军讨伐,毛葫芦军即为先锋,“及抵其城下,毛葫芦军已有登其城者矣”。明洪武元年(1368 年) ,徐达北伐,进入河南,卢氏一带的毛葫芦负隅顽抗,明军败之。此后,毛葫芦残部被明廷收编,长期沉寂民间,成为地方民兵。
“土木之变”后,募兵开始兴起。这时候,广西的狼兵,西南的土司兵,苗兵,少林的僧兵,还有本文的主角,毛葫芦兵就有了登上舞台的机会(需要指出的是,大明一直都谨慎地控制着募兵的份额。在国家常备部队中,募兵的比例一直不占多数。募兵比例最高的边镇,募到最多兵的时候也只占部队数量的一半。原因也很简单:古今中外,雇佣兵都贵)。出毛葫芦兵的地方因为地处中原,距离各地位置适中,便于应急征调。毛葫芦军被招募后,被迅速调往全国各地,参与平定内乱、肃清东南倭寇、抵御北方边患。
“毛葫芦”军的最初编制为“七人自相团结”,政府招募后规模不断扩大“其人千百为群”,由角脑进行约束,角脑为头目的别称。至嘉靖时,“毛葫芦”军的规模已达到 6000 人。裁减后,“毛葫芦”军仅留有3000 人,专门派遣军官训练,听候调遣。嘉、万以后,毛葫芦军的规模有所扩大,前后被招募的人数达数万之众。然而,从此后的调遣情况来看,每支毛葫芦军兵力基本在 3000 人左右,有时甚至是 1000 余人,常被分散派驻各地,由守备、兵备道、参将、都司、千户、把总等统领,处于官方军事体系的管控下。
正德五年( 1510 年) ,刘六、刘七等兵起河北霸州,明廷调集毛葫芦军千余人,各守险隘,以防突入。是时刘六等人活动在河北、山东和河南等地,他们攻破河南裕州等处,一路北上杀葫芦军百余人;嘉靖十五年( 1536 年) ,扶沟县高宠、王朝纲等攻掠州县,河南按察司佥事王昂派遣嵩山毛兵千余人,将其全部捕获。天启时,徐鸿儒在河北、山东组织白莲教起义,天津巡抚毕自严和登莱巡抚袁可立联合平定白莲教起义,请求毛兵营守备董世贤所统一千名参与平乱。河间府景州为畿辅近地,若白莲教攻占此处,可直窥京师。
明廷紧急调集董世贤部兵一千留镇景州,同时汇集山东营、河南营、毛兵营三营对进攻景州的白莲教展开攻击,令守备董世贤以骑兵为前队,都司周之礼以步兵作后队,都司来燕禧率中军,守备孙誉齐、黑九锡以五十余骑作奇兵,邀其奔路,最后重创白莲教部队。崇祯初,陕西大饥,饥民王大梁率众起义,陕西备兵商洛道刘应遇率毛兵入汉中,联合四川吴国辅兵,对王大梁进行围剿,击贼于略阳,十战皆捷。
▲明朝的万历三大征画作
万历时,播州杨应龙之乱中,四川、贵州告急,负责平乱的李化龙在给中丞曾如春的书札中称:“河北人勇而知义,毛葫芦坚悍真可摧坚,二起皆劲兵也,而又皆不佞”,认为对平乱可助一臂之力。毛葫芦军赶赴川贵平定播州之乱,往来费用由朝廷供给。李化龙为长垣人,万历初曾任嵩县知县。在他的笔下,毛葫芦兵堪称惠而不费。
▲刘六刘七起义军河北战场转战经过示意图
得河南去川、贵、湖道路颇近,而彼中旧有毛葫芦兵精悍可用。臣顷过河北,见有领兵官任承爵甚为骁雄,堪以战阵……即令选带毛葫芦或本营自练兵马,随便器械不拘数千,克日统领……将前项毛葫芦兵及本营自练兵马兵,挑选骁健三千名,务要人人惯战,一可当十,各带衣甲器械责令任承爵统督,如兵众多,再委勇将一二员,分队管束,星夜到川,其官兵行粮安家照部议就,于该布政司支给,具奏请补,但须官兵蚤到以济急用,至沿途束兵号令烦为,照例颁给。
天启初,西南地区爆发“奢安之乱”。这时朝廷又想起毛葫芦兵的好来。天启二年(1622年) 应裕州知州侯世臣招募,杨克顺升任参将统帅毛葫芦军,在四川总兵杜文焕率领下数次攻打佛图关,几入其垒,后在石柱宣抚领兵秦明屏配合下,毛葫芦攻入佛图关,杀敌三千余人。同年,川贵总督张我续由栈道带毛兵西进新都,对盘据川西的奢崇明余部进剿。奢崇明败居水西龙场。水西安邦彦亦举兵作乱,兵围贵阳,贵州告急。天启七年( 1627 年) ,河南巡抚郭增光、巡按杨维垣又往嵩、卢、宜、永四县招募毛兵,蒋春、周志强等一千二百名应征。
嘉靖三十四年( 1555年) ,松浦倭寇抄略宁海,杀到上虞这个地方时。毛葫芦军迎战倭寇于花园,损二百余人;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 ,河南游击夏时统领毛葫芦兵三千名,顺汴河而下,赶赴淮扬,参与剿除倭寇。嘉靖三十八年( 1559 年),爆发海安之战。海安原有毛葫芦营,然毛葫芦军素来贪功,新任参将胡宗义上任后不能有效约束,毛兵为倭寇引诱而败,官兵皆溃,倭寇杀千户赵世勋和镇抚使韩胤,毛葫芦军损失百余人。同年四月,倭寇再次侵犯海门,通州副总兵邓城败绩,倭寇进犯丁堰,毛葫芦兵亦败绩,千户李良、吕忠战没。
嘉靖二十三年( 1544 年) ,蒙古俺答部大举进犯北方边镇,总督宣大侍郎翟鹏请求增调各镇援兵,毛葫芦军亦在征召之列。万历四十四年( 1616 年) ,努尔哈赤建立大金,率兵攻打辽东。为抵御建州女真进攻,明廷又议于畿内八府,山西宁武等处,及中州毛兵,并浙江兵,马步兼募三万五千名。万历四十八年( 1620 年) ,辽东战事危急,女真部已攻陷开原、铁岭,辽阳危在旦夕。户部尚书李汝华认为: “台臣张至发往按中州,真见毛兵堪用,今令再募七千名,内马兵四千,步兵三千名,即用所举原任副总兵刘光祚统领其事。”朝廷下令,调发河南毛兵3050 名,家丁310 人援助辽东战事,由原任宁夏副总兵刘光祚统领。
总之,毛葫芦军兴于元末,明中后期被频繁征调各地,在解除国家内忧外患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是在平定白莲教起义和西南之乱方面贡献卓著,极大弥补了政府军的缺陷。然而,这支队伍在明末农民战争中退出了历史舞台,其消亡原因包含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自身战斗能力的局限性。纵观毛葫芦兵的履历,我们可以看到这支出身豫西的武装力量擅长翻山越岭搜索游击队,但不擅长平原列阵。熊廷弼就说“川兵、毛兵仅能穿山透林,非平原冲战之用”。其在南方水网密集之地战斗也毫无优势。而且,朝廷调集各路地方军共同行动,除了战术上考量外,更是为了防止由单一军队平乱而导致的坐大现象。从参与平叛到抗击东南沿海倭寇,再到抵御北方边患,毛葫芦兵的参战空间跨度范围极大,因此,在组织调遣上难以统一协调。
这种因时因势的转变,也难以建立起长期有效的互信机制。如果军队自主性强,任其发展将对朝廷构成威胁。明廷先是赏赐拉拢,随后严加防范,对毛葫芦军加以限制,削减军队数量。驻防于河南地区的毛军,主要受南阳守备和河南指挥使司的统辖,征调其他地方后,受相应的上级指挥官的调度,由监军进行严密的监控。纵然如此,由于毛葫芦兵用起来实在方便,在大明王朝的下半场,毛葫芦兵虽不是主力,但从未缺席。是大明后半场当之无愧的救火队。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灵吸怪,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