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有“百兽之王”的美称,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生物,它以森林中多数有蹄类动物及部分食肉动物为食,能够起到抑制相关物种、平衡生态系统的作用,所以老虎也被称作是森林生态系统下的旗舰物种。
我国现存有4个亚种的老虎,分别是华南虎、东北虎、孟加拉虎和印支虎。在历史上,我国是“老虎大国”,不仅拥有亚种数量最多(比当今还多了一种:虎),而且老虎个体数亦是世界之最。
华南虎
虎的发源地在东亚,即华南虎生存的地区,最早可以追溯到300万年前,当时地球上生活着一种叫中华古猫的食肉类动物,如今它被国际上公认为是现代虎的祖先。
现代虎出现之后,由于地球上已经没有了超大型的猛兽,所以它们很快便发展壮大,并数次扩散,最终至亚洲大多数地区,甚至登上了东南亚一些岛。
2005年科学家们通过DNA技术验证了华南虎是现代虎里最古老的一支,这也间接证实了虎起源于东亚的假说,中国作为曾经的“老虎大国”,如今野生虎数量不足百头,实在是有些可惜。
东北虎
虎在中国的历史生存状态
虎对于我国来说十分重要,不仅体现在它的生态作用上面,还体现在文化之中。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里,关于虎的笔墨非常浓重,它的形象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占据了十分显著的地位,甚至能与龙相提并论。
早在《周易》里面就有“云从龙,风从虎”的说法。另外,十二生肖里面就有虎的一席之地,是强大与勇气的象征,历来也诞生了许多词语,比如龙腾虎跃、藏龙卧虎等等。
现代虎起源于亚洲,也仅分布在亚洲,最远曾到达小亚细亚半岛东部,受限于雪山、河流等天然屏障,没能进入欧洲及非洲,而历史上老虎最主要的栖息地则是中国。
20世纪以前,我国除少数高原、平原及荒漠地带等不适合老虎生存的地方之外,大半个中国都有老虎分布,且数量可观,据村里一些老人讲,他们小的时候还经常能够听见虎啸的声音。
到了50年代,由于人类世界的发展及其他因素,我国老虎的栖息地已经缩小一半以上了。
中国老虎历史分布图
在历史分布里面,华南虎的栖息地最广,数量最多,虽然从名字上看,是一种华南地区特有的物种,但华南虎的分布范围很广,不仅是华南地区,华中、华北、华东、西南,乃至是晋南部分地区亦有分布,另外由于华南虎还是我国独有的虎亚种,所以在国际上也有“中国虎”之称。
东北虎原本也是我国独有的一种虎,但自1858年清朝将外东北大部分土地割让给俄国之后,东北虎就不再是我国特有的虎亚种了,它在我国的分布范围虽然不及华南虎,但却也很广,自内蒙、河北东北部起,向北延伸至覆盖整个东三省的林海雪原,都能见东北虎的生活痕迹。
虎指的是生活在我国境内的里海虎,它的历史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准葛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核心沙漠的周边,即天山山脉南北,由于此地常年干旱降雨量不足,所以虎也被称作为“最耐干旱的老虎”。
我国虽有孟加拉虎及印支虎,但在历史上它们的分布范围并不广,仅限于西南边境一带,数量也较少,20世纪50年代时,我国的孟加拉虎与印支虎加起来也不过60-80只。
我国拥有的5种老虎
华南虎
在现代虎所有亚种里面,华南虎的体型偏小,雄虎平均体重为150千克,雌虎为120千克,它的头部更圆,身上的条纹短且窄,但条纹之间的间隔却很宽,整体颜色也更橘黄。
华南虎在我国的地位自然是不用说的,历史上我国绝大多数森林里面的老虎,都是华南虎,它们经常出没于山脊、灌木丛等植被比较茂密的地带,以野猪、羚羊、鹿类等大型有蹄类动物为食,后来受人类农牧业发展影响,牲畜在华南虎饮食构成里的比重逐渐升高,这也是后来“人虎冲突”的导火索。
20世纪以前,我国生活着大量的华南虎,虽然古时候老虎也被当成是一种能够威胁人类、牲畜的“害兽”,而遭到捕杀,但由于狩猎工具原始,人口数量不大,老虎基数大等原因,所以并未对华南虎的种群发展产生太大的影响。
进入20世纪50年代之后,由于人口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汲取越来越多,进一步压缩了老虎的生存空间,使得原本比较惧人的老虎,为了生存不得不加大捕食牲畜的力度,从而导致人虎冲突加剧。
华南虎
- 华南虎大量消失的时间段是上个世纪50-70年代,从1956年全国收上来的1750张虎皮数量看,当时的华南虎数量虽然较历史来说少很多,但也比较可观,全国保守估计有4000余只;
- 而到了70年代,华南虎数量下降严重,全国估计不足百头;
- 80年代后更少,乐观估计也只有30-80只;
- 到了90年代,全国多地华南虎绝迹,只有江西、广东、福建、湖南等交界处有少许分布,专家们根据当时的虎粪便、脚印等踪迹,估算出野生华南虎的数量约为20-30只;
- 进入21世纪之后,野生华南虎已经难觅踪迹了,最终人们宣布华南虎进入野外灭绝状态。
华南虎
很多人认为华南虎灭绝了的原因正是如此,其实野外灭绝跟灭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野生个体已经没有了,但在人工饲养的环境下还有。
而后者就是真正的灭绝,即无论是野外环境下,还是人工饲养的环境下,都没有该物种,到了这一濒危等级的物种,就再也无法挽回了,比如袋狮、中国犀牛等。为何华南虎的消失速度如此之快?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类将其当成“害兽”而大肆捕杀。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人虎冲突”最剧烈的阶段,或许从一些传闻故事里面就能看出来,比如传播程度广,神话色彩浓重的“百虎围村”,讲述了湖南雪峰山南麓的一个小村庄,在1957年被上百只老虎围困的故事。
虽然故事是假的,但当时的“虎灾”却是真的,比如单单是湖南的耒阳县,在1952年间就有上百人死于老虎之口,被老虎叼走或者杀死的牲畜更是不计其数。
东北虎
谈到东北虎在我国的古今生存状态,就不得不将东北虎在俄国的生存状态一起拿来说,因为它在两国的栖息地是紧紧挨着的,对于野生动物来说,并没有国界之分。20世纪上半叶之前,我国的东北虎数量一直远远超过于俄国,但在这之后就反过来了。
在19世纪末时,俄国的野生东北虎数量为800只,而我国有2000只,随后俄国每年都会有约150只老虎被人类合法杀害,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才有所好转,但当时每年依然有50只东北虎被捕杀。
东北虎
当时俄国捕杀东北虎的现象非常疯狂,不仅偷猎盗猎行为严重,就连一些士兵也参与了“猎虎”行动当中去,原因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半叶这个阶段,俄国有大量的基础设施需要修建,严重影响了东北虎的生存活动,于是人虎冲突不可避免,伤人又吃牲畜的老虎,最终被人们大肆捕杀。
由于东北虎在俄国的栖息地与我国相连,所以除了被捕杀的个体之外,大部分东北虎逃至我国,到了20世纪30年代时,俄国的老虎数量只有20-30只了。
俄国士兵捕杀东北虎
进入20世纪下半叶之后,我国在对待老虎这件事情上,态度与之前俄国差不多,作为老虎的一种,东北虎虽然不是当时最主要的目标(华南虎才是),但亦不可幸免。
被长枪短炮追赶着的东北虎,大量开始逃往俄国,这对于俄国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补充,所以在50-70年代时,俄国的老虎数量增长十分迅速,到了21世纪初,俄国的东北虎数量已经恢复至500只了,此时我国的东北虎数量跌至历史最低,仅有两位数。
俄国在1947年就已经意识到老虎的重要性,并开始大力保护,而我国到了1977年才全面禁止狩猎东北虎,但此时仍有不少偷猎盗猎的现象发生,对于本就稀少的东北虎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好在后来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保护意识逐渐深入民心,偷猎现象才得以控制。
但由于之前的大肆捕杀行为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老虎的数量恢复起来相当困难,去年世界老虎日的时候,一些专家学者宣布了我国野生东北虎的数量为27只,这个数字也实在让人高兴不起来,不过好消息是我国东北虎的数量已经呈现上涨趋势了。
东北虎
虎
相对于华南虎、东北虎的来说,知道虎的人会少一些,它并不是我国独有的一个物种,而是生活在我国一带的里海虎。
由于一带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地形多为沙漠盆地或者高山山脉,所以注定了虎的分布范围不会太广,而且栖息地分散化严重,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简单来说它们主要分布在沙漠绿洲上面,所以弄清楚了一带的水系分布规律,基本上就弄清了虎的分布情况了。
虎历史分布图
虎主要分布在天山山脉南北两侧,最主要的栖息地是准葛尔盆地南面的河流湖泊地带,以及塔里木河流域及支系流域里面。
由于环境使然,虎相较于其他老虎来说,身上的颜色偏淡,更接近于沙子的颜色,只是可惜的是由于它们灭绝的速度较快,灭绝的时间较早,所以历史上没有留下一张虎的照片,唯一能够找到的直观资料便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所绘制的图画。
斯文·赫定笔下的虎
虎的消失可以说是十分迅速,尤其是1899-1961年间,虎数量下降最为严重。
1877年,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到探险的时候,发现老虎在罗布泊周围很常见,而到了1885年他再次来到之后,发现老虎数量虽然还是很多,但较之前来说已经减少了不少,尤其是北疆地区,老虎的密度明显比南疆低。
到了1900年,斯文·赫定到来之时,整个塔里木范围内的虎数量已经比较少了。
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流域的老虎消失了,到了60年代,整个大范围内已再无老虎的踪迹,关于虎的消失,曾众说纷纭,有说是一种会吃掉虎崽的蚂蚁所为,也有说是人类的大肆捕杀,其实归根结底来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生态环境的骤变。
比如1921年,塔里木河一条向北的支流在雨水冲刷、流沙堆积等的作用下,迅速壮大成为一条浩瀚的大河,直接导致了塔里木河向北改道,以至于此段河流的下游严重缺水,大小湖泊干涸、绿洲植被枯萎,那么生活在里面的一众生物自然不能幸免。
虎作为一种最耐干旱的老虎,但它的生活离不开水,且不说老虎在天气炎热的时候喜欢下河游泳,单单是在进食之后就需要大量饮水,而由于河流改道、湖泊干涸等原因,导致大量野生动物死亡,虎除了直接死亡之外,还会因为猎物匮乏而饿死。
虎的消失,是我国动物资源的损失,是世界物种多样性的损失,对于地区生态系统来说,也有着不小的影响,甚至为之后的“狼灾”埋下了隐患。
受狼灾影响而死的牲畜
孟加拉虎和印支虎
孟加拉虎是一种体型仅次于东北虎的老虎,身上的条纹细长且清晰,是目前世界上存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老虎,其主要栖息地在印度、尼泊尔、孟加拉等国,我国虽有少量孟加拉虎分布,但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代,分布范围都仅限于西南边境处,且数量较少。
比如20世纪50年代,整个亚洲的野生孟加拉虎数量约为4500只,而我国仅有30-40只,并非是我国主流的虎种。
孟加拉虎
印支虎虽然从名字上看起来这像是生活在印度里的一种老虎,但实际上跟印度没啥关系,它的主要分布地点是越南、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整个印度没有一只野生印支虎(事实上印度只有孟加拉虎一种)。
印支虎在我国的分布范围仅限于云南省,且在边境附近,历史上虽然在广西与云南交界处也发现了印支虎的生活踪迹,但数量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印支虎
中国老虎分布现状
时至今日我国的野生虎数量已经非常稀少,分布范围也仅限于东北一隅及西南边境少部分地区,而原本华南虎、虎等大量分布的区域里面,早已经绝迹了。
目前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偷猎盗猎行为很少,所以人们也在大力保护它们,所以对于当今的老虎来说,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它们本身。
由于基数少,近亲繁殖成了不可避免的现象,而近亲繁殖的危害相当严重,不仅会增加各种遗传疾病的患病风险,还使得基因多样性降低,一旦未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整个物种灭绝都是有可能的。
目前我国野生个体数量最多的是东北虎,权威的数据是去年“世界老虎日”公布的27只,这是一个相当保守的数据,若算上徘徊在中俄两地的数量,即“旅行虎”的话,能够达到40只左右,但相较于俄国700多只的数量来说,还是太少了。
前面说到了东北虎的两次大规模迁徙,分别是从俄国逃往中国、从中国逃往俄国,而如今东北虎正在经历第三次迁徙:从俄国移居至中国。
东北虎
这是可以预见的现象,毕竟从1977年开始我国就大力保护东北虎及其赖以生存的野生环境,随着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建立,更是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步,相较于严寒的西伯利亚腹地来说,我国东北的林海雪原才是它们的老家,更适合东北虎的生存。
如今俄国滨海边疆区的东北虎数量趋近于饱和,随着我国生态逐渐完善,它们必定会被吸引过来,去年1月份俄国一只雌性东北虎带着三只小老虎,不远千里来我国生活就是非常好的证据。
雌虎的到来比雄虎的到来更有意义,因为它们的移动性没雄虎高,偏向于在母亲周围定居,而带崽的母虎无论是对猎物丰度还是环境要求都要更高,间接证明了我国在东北虎生态保护上取得的成就。
远道而来的东北虎母子
华南虎已经野外灭绝,这就意味着在野生环境下不可能再见到它们的身影了,除非有奇迹发生。截止到2010年的时候,全国有16家动物园有能力饲养并繁殖华南虎,其中又以上海的数量最多。
华南虎的人工繁殖,最早是在1963年,人们将剩余为数不多的野生个体捕捉回来,然后进行人工饲养并繁殖,所以现在所有的华南虎,尽管数量较多,分布在全国大大小小的动物园中,但它们都是最初那几只虎的后代。
关于华南虎的保护,除了人工饲养之外,人们也在积极尝试野化工作,但由于其历史栖息地早已不再适合大型食肉动物生存,所以华南虎的野化工作十分困难且复杂,而目前来说,梳理繁育脉络,建立华南虎族谱则是华南虎保护工作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简单来说就是它们分散在全国各个动物园中,但每个动物园的华南虎个体数较少,若各自为营独立进行繁殖的话,难免加重近亲繁殖现象,而梳理每只华南虎的亲缘关系,建立族谱,各动物园之间相互“通婚”,无疑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近亲繁殖。
华南虎
孟加拉虎与印支虎对于我国来说,无论古今的分布范围都很小,仅在西藏、云南等边境处有少量分布,数量也岌岌可危。
虽然在五六十年代打虎热潮中,这两种虎也是被人们捕杀的对象,但由于背靠边境,而边境处多为人迹罕见的荒野,所以只要当地生态没被严重破坏,野生头蹄类动物没有灭绝,就会一直有少量个体从国外而来,这也是为何这两种虎在我国历来数量最少,却一直没有灭绝的原因之一。
老虎缺失之后的影响
老虎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生物,对控制其他物种,尤其是大型有蹄类动物的数量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森林中的大型食肉动物种类和数量都很少,不像非洲大草原那样,一旦虎这种生态角色缺失之后,很难有其他物种能够弥补上这一空缺,那么大型野生有蹄类动物就容易泛滥,从而给当地生态带来沉重的灾难。
比如最近十年间,全国多地野猪泛滥的新闻不绝于耳,究其原因,除了生态被保护地比较好之外,无外乎是野猪没有了天敌,种群发展得不到抑制。
野猪下山毁坏农作物
当然,如果说野猪这种体型还不算太大的动物,金钱豹也能够担起捕食它们的重任,那么像羚牛这类大型且凶悍的有蹄类,就不是豹子所能够抑制得住的了。
2008年《成都商报》一篇文章引起了我较大的关注,说是秦岭当地的羚牛数量激增,已经到了频繁伤人的地步,在9年的时间里面,伤人事件高达155起。当然羚牛数量多了的最主要危害还不是伤人,而是它给当地自然生态环境所带来的破坏。
羚牛
羚牛是一种暴躁的动物,尤其是发情期间,一旦有其他动物闯入,便会发起攻击,而秦岭一带生活着宝贵的大熊猫,现实中就有过疑似羚牛用角“捅”伤过熊猫的例子。
2014年,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曾救助过一只野生大熊猫“坪坪”,从它的伤口判断,不像是树枝、岩石等自然物体造成的,倒像是羚牛角所为。
然而这还不是主要的,关键是羚牛还有一个跟野猪一样特别坏的习惯,就是喜欢用树干打磨自己的角,或者磨蹭身子,这会破坏大型乔木,使得林中倒木增加,而较多倒木的森林,是大熊猫不喜欢的。另外,由于羚牛的“磨蹭”行为,使得大熊猫的标记被清除,也不利于大熊猫个体间的信息交流及繁殖。
羚牛、野猪的破坏行为
然而这一切都要从1964年,秦岭最后一只华南虎倒下开始说起,虽然目前秦岭地区发现有豺等食肉动物,但它们的力量不足以撼动体型庞大的羚牛,它们的捕食对象多为野猪等中小型的有蹄类,而羚牛的天敌,自始至终都只有老虎一种,如今老虎这一角色缺失,又有人类的保护,羚牛数量自然“肆无忌惮”地增长了。
(喜欢请给个赞,关注我,看更多硬核野生动物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