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央视网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联合国发出警告,人类或将面临二战后最大粮食危机,全球17亿人面临粮食危机威胁。为什么粮食危机会让联合国如此恐慌?粮食危机会给世界带来哪些影响?
作为一个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我们总善于从历史上找答案,毕竟有句老话说得好,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惊人的相似。我们先看看前几次粮食危机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第一次是1972-1974年发生世界性粮食危机。
70年代初,连续几年的恶劣天气,导致苏联谷物歉收。1973年度,苏联一改之前屠宰牲畜弥补粮食减产的做法,出人意料地进入了国际谷物市场,大量购买粮食,由此引发了战后30年来最为严重的粮食危机。
随后在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报复美国支持以色列,中东各国宣布对美国实行石油禁运,其他阿拉伯产油国紧接着加入,并且扩大到对荷兰以及其他一些支持以色列的国家禁运,造成了1973年石油危机。这引起石油价格暴涨,进而引发化肥、薄膜等农资价格飙升,供应短缺;加上南亚次大陆的季风减弱,使粮食危机愈演愈烈。
当时,小麦期货价格创下了125年新高,大豆价格从每蒲式耳3.31美元急升到12.90美元。全球粮食价格在1972~1974年间,上涨了2倍。世界粮食库存锐减,谷物库存降至年消费类的10%。即使和现在相比,扣除通货膨胀后,1973年的粮食价格,也是二战以来最高的。这次粮食危机和随之而来的通货膨胀,引发了战后最长时间的全球经济停滞和衰退。
第二次是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的粮食危机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爆全球金融危机,进而引发粮食供应恐慌。加上当年全球气象灾害连连,澳大利亚、阿根廷发生干旱天气,引发全球粮价恐慌性上涨,并高位持续一年多,使37个国家爆发粮食危机,全球10多亿贫困人口遭受饥饿威胁。而高度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也因粮食危机粮价上涨,造成社会动荡,如中东地区在2010年底爆发的“阿拉伯之春”颜色革命,其影响持续至今。当时的油价也经历了暴涨,价格直接翻了一番。
从前两次的粮食危机我们能发现一些共同点,即粮食危机对中东阿拉伯国家的稳定有着很深的影响,而阿拉伯国家的稳定一旦受到影响,国际油价也将会随之波动。
而此次因俄乌冲突引发的粮食安全危机,已让中东地区不稳定的苗头开始显现。据报道,伊朗西南部省份胡齐斯坦5月6日因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发生了骚乱。苏桑盖尔德市则实行了宵禁。有知情人士透露,伊朗安全部队甚至向抗议人群发射了催泪瓦斯。此外,伊朗政府还关闭了该省的互联网。目前,骚乱已导致1人死亡,20多人被逮捕。
为什么粮食危机对中东阿拉伯国家的影响会这么大?主要原因是中东国家平均粮食自给率仅有四成至五成,本国生产的粮食根本满足不了国内需求。
比如人口超过1亿的埃及,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之一,百分之七十的粮食需要靠进口,进口的主要对象就是俄乌的小麦。俄乌战争爆发后,埃及的小麦粉价格上涨了20%,全国小麦储备不足三个月,很可能马上会陷入粮食危机。
再比如,黎巴嫩。其每年差不多要从俄乌进口8亿美元的小麦,但这个国家本来经济就不好,战争导致没有这么多外汇进口小麦,如今四分之三人口陷入贫困。除此之外土耳其、伊朗、伊拉克、也门、利比亚等国的小麦供应也严重依赖俄乌两国。
由此可以预见,如此次粮食危机得不到很好的解决,那么很有可能会像前两次的粮食危机那样,引发中东地区动荡,进而引发能源的危机。
总之,俄乌冲突引起的全球性粮食危机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对阿拉伯世界的贫困人口而言,这是他们“无法承受之重”。当粮食短缺、食物价格飞涨,穷人无法养活自己的家人时,他们就会走上街头——正像当年“阿拉伯之春”暴发时那样。未来一段时间内,食物短缺可能成为阿拉伯世界社会稳定失序的导火索。
当然,虽说中国在粮食储备方面做的相当不错,在吃饱饭这方面我们不必担心。但也需要做好其他准备,以应对未来可能因粮食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能源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