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葡萄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清人所绘的徐渭肖像
都市快报讯 5月19日,在徐渭诞辰500周年纪念暨徐渭故里开放仪式上,“畸人青藤——徐渭书画作品展”重磅亮相。
绍兴博物馆联合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等国内30家文博单位和中国国家图书馆等古籍收藏单位,汇聚徐渭书画作品、徐渭及其师友所著古籍文献、徐渭后学书画作品等相关文物100件(组),免费向公众开放参观,展期3个月。其中一级文物17件,二级文物47件,三级文物19件,这是迄今规模最大、参展单位最多的徐渭主题展。
徐渭(1521-1593年),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道士、天池山人、田水月等,明中叶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和军事家。
徐渭自称“畸人”。在他70岁生日时作诗:“桃花大水滨,茅屋老畸人。”还给自己编了一部年谱,也叫《畸谱》。
畸人,指有独特志行、不同流俗的人。说得通俗些,畸人也就是奇人。除了艺术成就奇绝,徐渭的生平也真的是这人世间少有的“奇”。
25岁前,家人相继去世
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农历二月初四,徐渭出生在绍兴一个官绅家庭。
先来捋一下徐渭家里的人物关系——父亲徐鏓(cōng)的原配童氏,生了徐淮、徐潞两个儿子,童氏中年病死,徐鏓又娶了一位苗氏,但苗氏不曾生育。徐鏓晚年纳苗氏的陪嫁婢女为妾,生下徐渭。母子俩的家庭地位可想而知。
徐渭生下来刚满百天,父亲就因病亡故了。此后徐家家境一天不如一天。徐渭10岁那年,苗夫人遣散了一批仆人,其中就包括徐渭的生母。
生母离开4年之后,苗夫人也因病去世。这还没完,徐渭20岁时,二哥徐潞病死了,25岁时,大哥徐淮因痴迷炼丹,误食丹药,也死了。
偌大的家,就剩下徐渭一个人。
八考不中误杀妻子
童年有阴影,成年后的日子也不好过。从小徐渭“神童”之名闻名乡里,他6岁开始学作文,十四五岁时已经能自制《前赤壁赋》琴谱。诗文书画音戏兵法,无一不通。然而这个恃才傲物的神童,自20岁考中秀才后,参加了8次乡试(每3年一次在省城举行的考试,考中的称举人),一直考到41岁,头发都白了,还是没中举。因为他讨厌墨守成规,文章都“不合规寸”。
更不幸的,还有他的婚姻。
徐渭一生有过三次婚姻。第一次结婚是在20岁时,入赘绍兴一户富商,老丈人相中了他的才智过人。赘婿生活没过几年,爱妻因病亡故。
第二次婚姻,还是入赘。他39岁时,入赘到了杭州王家,但时间很短暂,不到3个月。嘉靖四十年(1561年),徐渭娶了继室张氏,开始了第三段婚姻。
徐渭一生中最得意的时期,是他遇到了浙江巡按监察御史胡宗宪后,胡宗宪当时权倾江南,很赏识徐渭的才华,请他当了自己的幕僚。但好景不长,依附权臣严嵩的胡宗宪在严嵩被免职后遭到参劾,罢官入狱,后来死在狱中。
诸事不顺啊!对于徐渭精神上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他整天闭门不见人,积郁至深,开始一次次试图自杀。一次狂躁病发作时,因疑心继妻张氏不贞,他用匕首刺死了张氏。这成了绍兴城内人人议论的头条新闻,所有人都说,这个大才子,是真的疯了。
晚年卖画为生
杀人偿命,徐渭被打入死牢。友人各方奔走,直到万历元年(1573年)明神宗朱翊钧即位,朝廷大赦天下,他才重获自由。这时,徐渭被关了7年,已经53岁。徐渭晚年生活清苦,常画梅花换米。有人送他螃蟹,他就画一幅螃蟹图送给对方;有人送来一条鱼,甚至一捆青菜,他都要礼尚往来回赠字画。
他卖画,价格也极为低廉,56岁时他费心替人临摹了一幅《千岩竞秀图》,报酬只不过300文铜钱。而今天,徐渭的书画真品价格极高。2017年12月18日,徐渭的《写生卷》在拍卖会上以1.27亿元成交。
徐渭后来患上了耳聋、手足麻痹等多种疾病,再也挥不动画笔了,开始变卖家中的物品。他在《墨葡萄图轴》(故宫博物院藏)中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满纸的无奈。这幅画,也在这次展览中能看到(见上图)。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73岁的徐渭在自己破旧的小屋中,离开人世。
四件国宝级画作仅展一个月
不要错过
这是迄今最大规模的徐渭主题展。
展览根据徐渭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以及作品背后的故事解读,展现其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和奔放、姿媚、自我的艺术风格。
要将这些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徐渭作品请回家乡展览,策展方、绍兴博物馆副馆长沈一萍和团队,筹备了整整两年。
“我们尽可能让每一件作品都能充分展示”,三四米长的高堂大轴和十几米长的手卷都在展厅里一览无遗完整展现,沈一萍说,有些展柜甚至就是专门按照展品本身的尺寸量身定制的。
在展厅里走一圈,除了展品之外,还配套出版了《畸人青藤——徐渭书画作品集》,收录此次特展的全部展品;还有微信自助语音导览、数字化检索功能,连宣传折页都做了成人版和少儿研学版两种;还上线了原创的徐渭书画微信表情包等,为不同层次的观众深入了解作品、丰富参观体验,提供了方便。
这之后,绍兴博物馆将启动《畸人青藤——徐渭的故事》全国巡展,让更多人了解徐渭和他的文化。
策展方特别为快报读者精选了此次展览中,最不可错过的几件精品文物,来一睹为快。
故宫博物院藏 墨葡萄 图轴
解说:一架葡萄从右侧穿出,老藤错落,叶片茂盛,果实晶莹。作者以草书笔法作画,运笔放纵豪爽,叶与果用淡墨加胶矾挥洒,施墨淋漓大胆。画中题字结体紧凑,运笔恣意。葡萄是徐渭常画的题材。根据自题可知,徐渭将葡萄比作被抛入野藤中的明珠,以抒发自己一生怀才不遇、坎坷痛苦的心境。
故宫博物院藏 墨花图 卷
解说:墨笔画大叶芭蕉、萱鸟、牡丹、荷花、稻蟹、梅花、菊花、葡萄共八段。卷中笔意洒脱,墨色淋漓。各段又自书诗句,可谓诗、书、画三美绝。
南京博物院藏 三友图轴
解说:松、竹、梅岁寒三友相互交织映衬,画风放逸,笔墨淋漓。画家用笔老练、大胆,中锋侧锋互用,行笔迅捷,有刀砍斧劈之势;用墨湿度较大,浓淡之间节奏强烈,细节处尤彰显笔墨功力,是徐渭代表性的写意作品。
浙江省博物馆藏 花卉图册(局部)
解说:共八开,依次绘墨笔蟹蔬、葡萄、蕉叶、牡丹、秋菊、芙蓉、修竹、石榴等,每图各有一七绝题诗 ,诗书画皆妙 。
注:以上四件(组)作品仅展一个月,将于2021年6月19日撤展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初进白鹿表
解说:这是徐渭传世有纪年可考作品中最早的一件,也是他书写最为工稳的楷书。徐渭加入胡宗宪幕后,代为起草有关章、奏等公文。嘉靖年间,由于皇帝喜好祥瑞,故一时向皇帝献祥瑞成为风尚。胡宗宪因此表得到皇帝赏识,对徐渭备加器重。
上海博物馆藏 草书春雨帖诗卷(局部)
解说:徐渭同窗好友张子锡、张子文兄弟俩,在他入狱后带着酒前来探监。徐渭感慨,带着手镣脚铐就写下此卷。此卷曾为近代吴湖帆收藏,他在跋尾中对徐渭书法很是推崇和称赞。卷前引首有清人绘徐渭肖像,卷尾有戴熙题跋、吴清鹏观款等。
天津博物馆藏 鱼蟹图卷
解说:以一诗配一画的形式,这是徐渭最为常见的画法。此卷前段绘芦蟹,芦草的描绘细致、松动;螃蟹以浓墨画深色甲壳显出坚硬的质地,以淡墨画出螯爪的透明质感,以细劲的墨笔挑出爪尖更是点睛之笔。
多才徐渭
在徐渭诞辰500周年纪念暨徐渭故里开放仪式上,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许江说,面对前所未有大量聚集的徐渭作品,以及他的生活故地,“我们得以重返这位不世奇才的生命现场”。
徐渭少年扬名,虽屡试不第,却也没有为官的羁绊,成就了一个艺术天才。
他与解缙、杨慎,三人合称“明朝三大才子”。三位大才子各有所长,杨慎被公认为第一才子,博览群书;解缙被认为是博学第一,曾主编《永乐大典》。徐渭则是三人中最为多才的一个,他的多才展现在诗歌、书法、文章、绘画、戏剧和兵法多个方面,而且每一方面都成就斐然。
徐渭与酒
绍兴人很少有不会喝酒的,这里是黄酒的故乡。酒也构成了徐渭艺术生命的一部分,世称“玩世诗仙,敬群酒侠”。徐渭的诗文中也处处自带酒香,字画里更是浸润着醉意。
徐渭曾为友人作画并题诗:“春雨潇潇醉酒尊,何人命咏牧图浑。溪寒月落牛自渡,老牧醉眠何处村?”
徐渭常喜醉中作画,杯不离手,手不停笔,边喝边画,酒醉画成。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在醉中完成的,如《初春未雷而笋有穿篱者,醉中狂扫大幅》《大醉为道士抹画于卧龙山顶》等。
徐渭与琴
徐渭自幼习琴。明代散文家、同时也是琴人的张岱,曾在徐渭去世后三十年时,为其刻了一部《徐文长逸稿》。刊于卷首的《徐文长白著畸谱》中,就有这样一节:王庐山先生,名政,字本仁,十四岁从之两三年。先生善琴,便学琴。止教一曲《颜回》,便自会打谱,一月得廿二曲,即自谱《前赤壁赋》一曲。然十二三时,学琴于陈良器乡老。
从这里可以得知,徐渭十二三岁时师从陈良器学琴,打下了一定基础,十四到十六岁间,又从王政学琴。但他只学了一首《颜回》, “便自会打谱”。打谱,就是按古谱照着弹,随即又自己谱了曲。
徐渭爱琴,就连入狱后,在他与友人的书信往来中,还曾将自己与春秋时楚国古琴演奏家钟仪相比较,叹息自己未能像钟仪一样,能在狱中弹琴并得到谅解。
徐渭与戏曲
生长在戏曲之乡,徐渭自称“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他是中国戏曲史上成就卓著的理论家和剧作家。他所著《南词叙录》是首部关于南戏的专著,内容涉及南戏的起源与发展史、南戏的风格特色及作品的评述等,书中反对拘守宫调,强调戏曲要抒写真情,有“真本色”。
徐渭所著杂剧《四声猿》,全剧由《狂鼓史》《玉禅师》《雌木兰》《女状元》四本长短不等的杂剧组成,令汤显祖叹服:“《四声猿》乃词坛飞将,辄为之演唱数通,安得生致文长,自拔其舌!”
徐渭与茶
徐渭爱喝茶,而且喝得比较讲究。他在《茗山篇·为泰父》里写道:“知君元嗜茗,欲傍茗山家。入涧遥尝水,先春试摘芽。方屏午梦转,小阁夜香赊。独啜无人伴,寒梅一树花。”
这首茶诗是徐渭为其茶友泰父所作。泰父酷爱饮茶,想在茶山旁安家,春茶还未到采摘期就急急忙忙想上山摘茶叶,茶山还没到达,就先尝尝小溪涧水,想着看能不能取来泡茶用。泰父的小屋里茶烟缭绕,茶炉上香气扑鼻。虽然是一个人独饮,也想念好友,恨不得邀请过来一起品品这新制的春茶。
徐渭与白鹇
徐渭喜欢白鹇,一生养过四只。徐渭二十多岁时,二哥徐潞在贵州过世,徐渭料理完后事回程,途经广东时买了一只白鹇,快到江西时白鹇飞走了,徐渭写《白鹇诗》为念:“闽南烟雨迷清嶂,孤雌挟子飞天上。却忆羁雄不得归,两桨深笼镜波漾……”
后来,在给胡宗宪当幕僚期间,胡送了一只白鹇给他,徐渭又写了一首《白鹇》回赠。这只白鹇死后不久,徐渭又用书法换了一只白鹇,也写了一首《白鹇》诗。打个不大恰当的比方,徐渭写诗,像不像我们今天发朋友圈?得了大鸟,写诗晒一晒喜悦心情;鸟飞走了,也写诗表达下思念。
徐渭与抗倭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进犯浙闽沿海,绍兴府成为烽火之地。平时好阅兵法的徐渭,先后参加了柯亭、皋埠、龛山等地的战役,并出谋划策,初步显示了军事才能。此时,徐渭引起了浙江巡抚胡宗宪的注意。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冬,升任浙闽总督的胡宗宪,钦慕徐渭的才识。经过多次相邀,胡宗宪终于将徐渭招入幕府,充当幕僚。
入幕之初,徐渭为胡宗宪创作了《进白鹿表》,受到明世宗朱厚熜的赏识。自此,胡宗宪对他更为倚重。
此后,徐渭随总督府移驻宁波、杭州、严州(今浙江建德)、崇安等地。他“知兵,好奇计”,为胡宗宪谋划,助其擒获引倭入寇的海贼首领徐海。
徐渭的粉丝群
徐渭到底牛到什么程度?看看他的粉丝就知道了。
首先是郑板桥。他对徐渭书画佩服得五体投地,感慨说自己愿做“青藤门下走狗”。徐渭号青藤老人,他开创的大写意花鸟流派被命名为青藤画派,以用笔狂放、墨法变化多端、感情色彩强烈见长。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都画得随心所欲,花卉、果蔬都是他最钟爱的题材。
无论是他的画,还是书法总是自带一股泼辣豪放的气势。书法,他擅长行草,气势如虹,笔墨气韵的把握全凭他自己的心情,才子就是这么任性。比如展览中,就有高三四米的巨幅书法,十分震撼。
跟郑板桥一样,心甘情愿想给徐渭当个跑腿小弟的,还有齐白石。他曾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意思是,如果自己早出生三百年,给徐渭磨墨都心满意足。
明朝文学家张岱如此评价徐渭:“昔人谓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余亦谓青藤之书,书中有画;青藤之画,画中有书。”
电影《绣春刀》主角的原型沈炼曾称赞徐渭“自某某以后若干年矣,不见有此人。关起城门,只有这一个”。
此外,还有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大家也都深受其艺术影响,吴昌硕以“青藤画中圣,书法逾鲁公”盛赞徐渭的书画,黄宾虹则说:“绍兴徐青藤,用笔之健,用墨之佳,三百年来,没有人能赶上他。”
展览之外
寻找徐文长
与艺术馆里,那个天才超逸的明代书画大家徐渭不同,在绍兴民间,他是家喻户晓的“活宝”徐文长。
绍兴人把徐文长的“长”字,念成zhang,提他的名字时,发音听起来像“瞿文章”。
不管男女老少,但凡稍微上一点年纪的人,都能讲出几个与“徐文长”有关的市井段子,他的存在,就好比是“阿凡提”的传说一样。
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智斗地主、智惩贪官又爱搞恶作剧的“徐文长”,就是徐渭。
我们去了一趟绍兴,寻访展览之外的“徐文长”。
徐渭艺术馆
已经有很多年轻人打卡拍照
徐渭一生郁郁不得志,生前落魄,死后凄凉。他大概也不会想到,在自己诞辰500周年的时候,竟会拥有一座这样气派的个人艺术馆,坐落在绍兴主城区中心,占地面积5667平方米,建筑面积9953平方米。不到800米外,就是游人如织的鲁迅故里。
这里原先是绍兴机床厂旧厂房,建筑设计借鉴了徐渭《山水图》墨韵笔法,保留厂房外墙作为艺术馆围墙,掀角筑屋,开口造园。
艺术馆正南方的一大片空地,是青藤广场,立起了一座巨型徐渭塑像。连同它周边整个历史街区,也都进行了整体改造。
广场的开阔台阶上、大落地玻璃外,很多打扮时髦的年轻人,拗出各种造型拍照。这个刚刚开放的全新文化地标,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但这里,并没有我们要找的“徐文长”。
青藤书屋
“徐文长”是我们贴隔壁的邻居
青藤广场旁边的前观巷大乘弄,往南走大约100米,就到了大名鼎鼎的“青藤书屋”,徐渭出生的地方。
方形小院,鹅卵石铺地,一片竹林,芭蕉掩映,清幽宜人。房子不大,一室一厅,外间是厅堂,里间是书房兼起居室。
没了隔壁艺术新馆的热闹人气,仅有三三两两的游客。下过雨,地方潮湿,青苔野蛮生长,联想到徐渭的悲催身世,总觉得这间本就清寂的书屋,好像更加凄冷落寞了。唯一的生机无限,是院里的一株石榴花,开得正好。
“青藤书屋”原本的名字,就叫“榴花书屋”。明代末年,画家陈洪绶买下了徐渭的故宅。因徐渭10岁时曾亲手种了一棵青藤,陈洪绶见青藤枝干盘曲,大如虬松,覆盖方池,于是挥毫手书“青藤书屋”匾。此后,“榴花书屋”就更名为“青藤书屋”。
青藤书屋对面,还有几户本地住家,聊起“徐文长”,在大乘弄住了50年的陈阿姨来了兴致。“我们算是贴隔壁的邻居,‘徐文长’住10号,我们住12号”。他们从小就听家里长辈讲“徐文长”的笑话,不过,阿姨话锋一转:“徐文长是个秀才,但是命很苦的,没有家人的,听说死的时候就只有一只狗陪在他身边。”
徐渭墓
茶田里的阿姨都知道徐文长
命苦的“徐文长”啊,来都来了,我们决定去看看他。
徐渭墓园,在距离徐渭艺术馆13公里外的柯桥区兰亭镇木栅村姜婆山东北麓,毗邻印山越国王陵。
2006年5月,青藤书屋和徐渭墓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徐渭墓园自1999年起就免费对外开放。
虽然显示就在越国王陵景区里,但徐渭墓并不好找。
我们拿着手机导航,先是穿过一片竹林,再走过“塘狗弄山塘”水库,边走边怀疑:“是不是走错路了?”
好在也没有别的岔路干扰,往前又走了几分钟,终于看到一块指示牌,上面写着“徐渭墓园”,下边是一排小字“由此进”。水泥板铺设的小道两侧草木繁茂,曲径通幽。
大约三四百米后,就到了徐渭墓园。
进园左手边,就是徐渭墓。这是1989年重建的,墓碑上的字是沙孟海题写的。
徐渭墓后,还有并排的合葬墓。左侧是徐渭的父亲徐鏓及其原配童氏、续配苗氏、妾苗氏(徐渭生母)、徐渭原配潘氏及续配张氏等6人的合葬墓。
右侧是徐渭大哥徐淮和大嫂杨氏、二哥徐潞和二嫂童氏、徐渭长子徐枚及次子徐杜枳等6人的合葬墓。
此外,就是一处徐渭纪念室,门锁着,门上贴着一张很有年代感的手写版“游客须知”,纸页泛黄破损,用亚克力板被固定在门上。透过窗户望进去,里面陈列了一些画像、文字资料和徐渭作品的复制品。
2013年,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文保所曾公开招募徐文长墓守墓人,并列出以下条件,“58周岁以下的男性,身体健康。山上比较荒凉,还得胆子要大,耐得住寂寞。录用后的待遇是与文保所签合同,交五金,年薪不低于2.8万元。”
当时,来应聘的人很多,可他们到徐渭墓后,看到现场一片荒凉,都不愿留下来。
我们到的时候,刚好是中午,门卫室里没有遇到“守墓人”,他的手机放在桌上充电,人在午休。
徐渭墓园附近有一片茶田,几个正在修剪茶树的本地阿姨说,她们都听过“徐文长”的“笑话”,但不知道徐渭的故事,也更加不知道他诞辰500周年了。“这里平常很少有人来的,”阿姨说,守墓人就是村里人,“外面人哪个愿意来守这里。”
多知道一点
你有没有听过聪明徐文长的故事?
浙江人都听过的徐文长故事,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徐渭(字文长)的逸闻趣事为基础,又吸纳了大量的机智人物故事,展现徐文长的聪明多才、幽默诙谐、蔑视权贵等品性。
比如有个故事,说徐文长的伯父把礼物吊到一根长竿顶上,让徐文长取下来,但既不能站在凳子之类的高地方去取,又不能把竹竿横下来。少年徐文长拿着竹竿走到井边,把竹竿放进井里,然后顺利地拿到了礼物。
这种“聪明徐文长”的故事不胜枚举,像“青天高一尺”。
山阴县知县高某,因善于巴结上司,被调升为宁波府知府。消息传来,全县大小豪绅都来送行。有的送挂轴,有的送彩旗,有的送珠宝,有的送金银……徐文长闻讯后,也破例送来了横额,只见上面写的是“青天高一尺”五个大字。
高知县高兴极了,便把徐文长写的五个大字高高挂在宴会的堂前,洋洋得意地介绍说:“此乃山阴名士徐文长先生亲手所赠。只是他赞誉下官要比青天还高一尺,实系过誉之词,下官受之有愧。”
事后,有人质问徐文长居然给贪得无厌的高知县捧场,徐文长哈哈大笑:“是呀,高知县在任内搜刮民脂民膏,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山阴县不知给他刮去了多少地皮。正因为地皮被他刮低了,青天才高一尺哩——这意思你们难道不懂吗?”
畸人青藤—— 徐渭书画作品展
展览时间:
2021年5月19日-
2021年8月19日
展览地点:
绍兴市越城区徐渭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