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十大名刀(唐刀与日本刀)

唐刀与日本刀

可参见微信公众号:晓光说天下

唐刀与日本刀:中国刀剑制作工艺与日本的千年名刀

一、唐刀与中国刀剑制作工艺

日本十大名刀(唐刀与日本刀)

2018年11月,在日本的京都国立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名为《京都之刀——精工技艺与雅致匠心》的特别展,展现以京都为代表的日本古代的刀剑技艺。不过说起来,虽然日本刀剑以其锋利精湛著称于世,但其技艺和工艺其实也是源自于中国。比如,人们熟知的汉朝时代,刘氏王朝与匈奴进行了长期的战争。汉朝军队之所以反败为胜、后来居上,最终战败称雄与大漠南北的强悍匈奴骑兵,除了改进步兵战术、广泛运用战阵,建设强大骑兵、习练骑射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兵器的改进。从汉代开始,中原王朝的军队广泛使用刀剑,而且运用“百炼钢”技术使得刀剑更加锋利坚韧,百炼钢刀因此成为战胜匈奴的利器之一。

冠绝东亚的中国刀剑工艺到了几百年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传入朝鲜半岛,并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到了隋唐时期,日本多次派出遣隋使、遣唐使到中国大陆学习中原文化,中国式直刃系刀具的制作技艺、包括包钢技术,随之传入日本。日本称之为“唐刀”。至今,在日本奈良的正仓院里,还保存着锋利华美的“唐刀”——“唐样大刀”。

日本十大名刀(唐刀与日本刀)

“唐刀”一词是我国隋、唐时代四种军刀制式的总称,一般指唐横刀。“唐刀”是我国唐代四种军刀制式的总称,并非特指某种刀,《唐六典》卷一六武库令丞职掌条中的记载: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现代俗称的“唐刀”,其狭直刀身,小镡,长柄(可双手握持)的形制;直接原型即是日本正仓院所收藏的中国唐刀,千年前自唐朝进口之“金银钿装唐大刀”。唐刀的刀型源自汉代环首刀,前期大部分军用唐刀均保留着环首和笔直的刀身。唐刀为大唐军队的标配战刀,其最大的作用就是作战,之所以制作工艺精湛严格,是要考虑到战斗时的破甲以及耐用。破甲就需要硬度,刃口窄,耐用则需要韧性,所以唐刀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包钢工艺,以熟铁为外皮,中间夹百炼钢,部分刃口采用局部淬火技术,即复土烧刃,刃口坚硬可以劈砍破甲,同时刀身坚韧不变形、经久耐用。

日本十大名刀(唐刀与日本刀)

刀环:唐刀重要的标记就是有环,环中主要是龙凤作装饰,龙凤和整个环体镏金,龙凤环用对焊或者铆接的方法和刀体连接,刀环的制作工艺考究、装饰精美;由单独的工匠操作完成,刀刃也是专门的锻造匠人锻造,这样两个工序分开,保证了整刀的精美和刀刃锻造精良的有效结合。汉朝的环手刀也采用这样的工艺,可见传承有序。

刀柄:多缠绕金银丝或装饰金银薄片,西安市出土的一只唐环手刀和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馆藏的环手刀,刀背都有错金或错银铭文,刀柄的形制非常相似。

刀刃:刀身为直刀无弧度,刀脊有两种:一种是平的、上镶嵌文字,一种是日本刀称之为“庵栋”,即刀背有脊线。刀刃靠近手柄部分厚度最厚,然后均匀递减到刀尖。

刀尖:刀尖有两种,一种日本称之为“切刃造”,即刀尖无弧度的,像阿拉伯数字的“7”一样;另一种是弧形的刀尖和刀刃自然结合,保留下来的古藏刀即严格遵循这一形状。

刀挡:从壁画和雕塑上来看,早期的仪刀没有刀档。刀档的出现是在唐中期以后,部分壁画和造像依稀找到唐仪刀的刀档是菱形的,比较小,这样的刀档在日本的唐样大刀中能够看到。

刀鞘:鞘口和鞘尾都开始采用金属包裹,并镏金银。早期仪刀也没有吊环,佩带还是斜插在腰带上携带,中期以后刀鞘的挂环工艺复杂,极其具备装饰性,正仓院的 “金银钿庄唐长刀”即充分体现出盛唐时期仪刀的威仪和精美。

锻造:唐刀的锻造承袭了汉朝发明的“百炼钢”技术并发扬光大,因为唐朝先进的冶炼技术,钢铁中的杂质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故军用刀剑一般为非折叠锻打。

障刀和横刀:从史书记载来看是侍卫和军队士兵的佩刀,从唐长乐公主、章怀太子墓壁画以及昭陵六骏的“飒露紫”中丘行恭之佩刀看,横刀无环手,比仪刀短,手柄的柄头是一个金属管形套在手柄上,手柄中间收腰,有穿绳孔,由于缺乏实物和详细的壁画资料,无法准确还原横刀形制,但在日本出土的圭手直刀也是唐末流传到日本的,形制上非常接近横刀。唯一能知道的是横刀使用范围广泛,应是大量生产和制造的。这样的佩刀以后演化成为军队士兵和普通人防身的随身兵器。

日本十大名刀(唐刀与日本刀)

随着战争形态的变化,唐刀中的仪刀和横刀发展成为以后的佩刀,仪刀向东流传到高丽、进而流传至日本,向西南则成为藏刀的祖先,陌刀在以后的演化中成为宋刀,从其中演化出来的几种长刀都流传于后世。

唐刀虽然分为四种,但经常用于疆场、发挥作用的是陌刀。初唐时期,唐军以大量的骑兵作战为胜利的重要保证,然而到了唐朝的中期,唐军步兵陌刀队的如墙推进战术,创造了盛唐时期最辉煌的战争历史,同时也创造了陌刀神话。从武德到天宝年间,大唐帝国与善于骑射的游牧民族屡次战争能够取得胜利,步兵的进攻性武器陌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大唐陌刀队,威震环宇、天下闻名。

日本十大名刀(唐刀与日本刀)

日本十大名刀(唐刀与日本刀)

1、远征恒罗斯。大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大唐帝国安西都护府都督、大唐名将高仙芝率2万安西军及1万仆从军,翻过帕米尔高原,穿越沙漠,经过三个月的长途跋涉,攻入阿拉伯帝国的恒罗斯地区。阿拉伯帝国已经集结了准备进攻安西四镇的25万大军,于是双方在恒罗斯展开了一场惨烈的厮杀。战斗持续了五天,英勇善战的安西军首先由步兵用强弓硬弩对敌人实施精确的远程打击,箭如雨下,阿拉伯军队死伤无数;然后是所向无敌的陌刀队出击,陌刀刀锋过处,阿拉伯军队人马俱碎、尸横遍野;唐军连续七次击退阿拉伯军队的进攻。最后因为盟军葛逻禄人临阵倒戈,至使唐军失利,但大唐陌刀队恐怖的战斗力,也迫使阿拉伯最终放弃了继续东进、与大唐帝国争锋的念头。

日本十大名刀(唐刀与日本刀)

日本十大名刀(唐刀与日本刀)

2、白江口之战。公元663年8月27日,历史上大唐帝国与日本之间的第一次生死大战——白江口之战爆发,大唐帝国的120艘战舰,迎战日军的1100多艘战舰当无数凶悍倭寇蜂拥而至、登上唐军战舰后,本以为胜券在握,谁知却是他们噩梦的开始。迎接他们的是一片耀眼的寒光,而一道道寒光闪过之后,伴随着阵阵哀嚎之声,凶悍倭寇或被拦腰斩为两段,或由上至下被劈为两片,无一具完整的尸首,倭寇的尸体浮满了海面,污血顺流而下,白江口的海水也变成了深褐色。经过两昼夜的血战,处于绝对劣势的大唐帝国舰队全歼倭寇舰队,六万日军精锐尽数葬身海底。自白江口一战后,直至1592年(丰臣秀吉侵略朝鲜)的近千年时间中,倭寇尽管野心勃勃,却再也不敢向东亚大陆发动战争。唐刀居功至伟。

日本十大名刀(唐刀与日本刀)

日本十大名刀(唐刀与日本刀)

3、大败安、史叛军。据《新唐书》列传六十三记载:李嗣业,字嗣业,京兆高陵人。长七尺,膂力绝众。开元中,从安西都护来曜讨十姓苏禄,先登捕虏,累功署昭武校尉。后应募安西,军中初用陌刀,而嗣业尤善,每战必为先锋,所向摧北。安禄山反,贼酋李归仁拥精骑薄战,王师注矢逐之,走未及营,贼大出,掩追骑,还蹂王师,于是乱不能阵。嗣业谓子仪曰:“今日不蹈万死取一生,则军无类矣。”即袒持长刀,大呼出阵前,杀数十人,阵复整。步卒二千以陌刀、长柯斧堵进,所向无前。归仁匿兵营左,觇军势,王分回纥锐兵击其伏,嗣业出贼背合攻之,自日中至昃,斩首六万级,填涧壑死几半,贼东走,遂平长安。进收东都,嗣业战多。

日本十大名刀(唐刀与日本刀)

唐刀的诞生和发展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大唐帝国,唐刀也达到了冷兵器文化中最辉煌的巅峰。日本刀之所以锋利异常、制作精良,也是因为采用了中国唐朝制作刀剑的“包钢法”。“包钢法”制作的刀剑锋利、坚韧、精美,但制作工艺流程相当繁复。首先要找来一块好钢材,加温后分割成一块块较小的钢材,再加温至1300度,捶打多块小钢块成为一块狭长的钢板,再把钢板分割成两块,叠在一起锻冶成为一块;然后再分割、再锻冶、再重叠、再捶打……如此反复这一制作过程达10多次,一块钢板的内部,最多可以达到1024层,再进入后面的刀剑制作程序。经过这一繁复工艺流程制作的刀剑锋利而坚韧,但也必然带来成本过高的问题,没有强大雄厚的物质基础,很难长久维持大规模的生产制作。所以到了宋朝,制作刀剑的包钢法就逐渐被废弃了。到元朝几次远征日本时,中国刀剑遇到日本刀,往往被砍断毁损,其原因就在于刀剑制作工艺的退步。

二、日本古代的“天下第一刀”

日本十大名刀(唐刀与日本刀)

日本十大名刀(唐刀与日本刀)

公元794年,日本的桓武天皇迁都到平安京,即今日之京都,开始了日本历史上著名的、长达近400年的“平安时代”(794——1185年)。平安时代的强大王朝不断扩张领土,在征服了本州岛的东部和北部以后,继续从本州向北海道推进。居住在北海道的原住民——虾夷人(阿伊努人)进行了顽强抵抗,最终不敌对手而失败,其物质技术方面的原因之一,就是落后简陋的兵器不及唐刀锋利。而平安王朝的日本军队也在与虾夷人的长期战斗中不断改进刀剑,学习虾夷刀剑有弧度的特点,到了9世纪把唐代的直刀改为略带弧度的刀剑。

日本十大名刀(唐刀与日本刀)

尤其是在虾夷“蕨手刀”的基础上改进制作了“毛拔太刀”,刀身刀柄一体铸造,弧度明显加大,刀身长大、故曰“太”,刀柄中间镂空、形同镊子、故曰“毛拔”。

到了平安时代末期,皇位继承之争与宫内派系争权夺利导致贵族之间尔虞我诈、互相残杀,于是皇亲国戚、贵族大臣纷纷建立自己的私家武装,打造精良兵器,保卫己方、打击政敌。武士阶层的力量因此逐渐壮大,对兵器的使用和改良也因之越来越重要。为了使刀剑在斩砍击刺缓解扩散冲击力,也为了增强握力,镊子形的“毛拔”刀柄恢复了唐刀的木柄,把刀身下端插入木柄固定,保留刀身的弧度,遂成为“日本刀”的基础原型。由于现存关于日本刀的文献资料缺乏,现存最早的就是平治元年(1159年)制作的日本刀刀身上的铭文,因此学界公认的是,“日本刀”大体在12世纪基本定型。不过,有些令人难解的是,日本刀一出现于世,就具有相当高超的制作水准和工艺水平。在古代称之为“山城国”的京都,有一家“山城锻冶”,是著名的刀剑制作大家三条宗近开创的。前后延续了800多年、生产了无数名刀名剑的山城刀剑锻冶制作的历史,由此拉开了大幕。

日本十大名刀(唐刀与日本刀)

12世纪的平安年代末期永延年间,三条宗近制作了一把名为“三日月宗近”的名刀,后来被江户时期的历代统治者所珍藏,成为日本的国宝级文物。“三日月宗近”是一把“太刀”,即刀身长于一般刀剑的长刀,它的刀身长80厘米,刀尖1.9cm,刀身的反弧度、即弯曲深大约2.7厘米,刀身上有铭文“三条”两字,故其正式名称为“太刀铭三条”。至于人们熟知的“三日月宗近”的起名,则是因为其刀刃上有多条小小的曲线,不仔细看很难发现,但在光线的映照下,微小的曲线在刀身上时隐时现、熠熠闪光,宛如明朗夜空中的弯弯钩月,故此被称为“三日月宗近”。1565年永禄大逆事件中剑豪将军足利义辉即使用这把宝刀。丰臣秀吉得此刀后,赠与夫人北政所。丰臣秀吉死后,北政所出家高台院,把“三日月宗近”改名为五阿弥切,意指切断五种苦痛烦恼。此刀后传至德川秀忠恢复本名,为德川家族代代相传。18世纪的“享保名物帐”称之为“天下五大名刀”之一,后来名头越来越响,被称为“天下第一刀”,其声名显赫简直不亚于中国的干将、莫邪,或金庸笔下的倚天剑、屠龙刀了。据《倚天屠龙记》中的记载,郭大侠和黄帮主夫妇眼见襄阳城即将失守,于是便请出了当世最著名的锻造高手,将“神雕大侠”杨过留下的玄铁重剑熔化了。后来又加入了西方的精金,铸成了屠龙刀和倚天剑,并将“武穆遗书”和“九阴真经”分别藏进了刀剑之中。于是,“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 。

“三日月宗近”如今珍藏在日本东京的国立博物馆,这次特意在京都国立博物馆的《京都之刀——精工技艺与雅致匠心》特别展上展出,几乎轰动了整个日本,人们纷纷来到京都以先睹为快,结果在博物馆门外买了门票以后,还要排队等候2个多小时才能进馆,然后随着队列缓慢移动大约40多分钟,终于来到展柜前一睹芳容,得以近距离地欣赏这一把在日本遐迩闻名的“天下第一刀”,但几分钟之后就不得不恋恋不舍地离去,因为后面排队等候的人实在是摩肩接踵、急不可耐啊。

日本十大名刀(唐刀与日本刀)


三、日本刀的演变史

日本的镰仓幕府时期(1185——1333年)是日本刀的全盛期,因为幕府就是武士集团建立并拥戴的,而日本刀又是武士的特权和标配。特别是在镰仓幕府初期,日本的传国神器“天丛云剑”坠海遗失,当时在位的后鸟羽天皇对此一直耿耿于怀、郁郁寡欢,于是想亲自动手重新制作刀剑作为传国神器。他从日本各地招徕著名的刀剑制作工匠制作精美刀剑,甚至亲自到铁匠铺抡起大锤锻冶刀剑,但无论如何殚精竭虑、千方百计,始终无法制作出一把能够作为传国神器的刀剑。不过,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一聚集全国名家制作刀剑的做法却促进了日本刀剑制作工艺的精益求精,打破地域局限,通过取长补短,将日本岛的制作水平推向了全盛的顶峰。曾协助后鸟羽天皇制作刀剑的粟田口派,因此成为全日本顶尖的刀剑制作名家。粟田口派的传人、著名刀剑制作大师久国、则国等人,都制作出了国宝级的名刀。

日本十大名刀(唐刀与日本刀)

到了室町时代(1336——1573年),京都的日本刀剑制作业逐渐走向衰落,原因之一就在于连年的战乱和社会动荡,导致京都地区经济的破败。而少数制作精美的刀剑被皇室或贵族珍藏,日本刀开始了由使用武器向艺术欣赏对象的转变,出现了专门鉴别刀剑的专家以及他们根据经验写下的鉴别方法和收藏目录。到了几百年后的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年)和江户时代(1603——1868年),产于京都、手工制作的古代名刀越发鲜见而珍贵,名门望族、地方诸侯纷纷收藏著名刀剑作为传家宝刀,或用来镇宅传世,或供奉于庙宇神社。

在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近代以来军国主义的日本大规模对外扩张侵略,日军军官也都有佩有东洋刀,并用来大肆屠杀当地军民。但这些侵略者手中的杀人凶器,都是为满足侵略战争需要而工业化批量生产的,与本文所说、必经手工锻造而成、承载古代匠人技艺和物质文明的古代日本刀剑,不可同日而语。古代刀剑作为冷兵器时代的产品,既是技术、艺术的物质载体,也是具有悠久传统和鉴赏价值、应该予以保护的文物,所谓“善刀而藏”,即如此次京都之古代刀剑特展的展会名称所言:《京都之刀——精工技艺与雅致匠心》。在日本,名刀一般按其文物价值分级排列次序,定为:“国宝,重要文化财,重要美术品,重要刀剣,等”,还有“皇室御物”,与国宝相当。

日本十大名刀(唐刀与日本刀)

四、日本的国宝级古代名刀

日本是武士的国度,也是武士刀的故乡,日本武士是日本历史上一个很特殊的阶层,佩刀是他们的特权,几乎每一位日本武士都在腰间挎一把或数把武士刀以示身份地位和特权荣耀。日本刀在世界上名气很大,日本历史上有很多锻造日本刀的著名刀匠,杰出的刀匠如雨后春笋;也有很多国宝级名刀流传下来,流传的名刀似过江之鲫。拥有一把优质的武士刀,是众武士们一生的追求。日本的工匠们日以继夜的研究如何改进武士刀的韧性和锋利度,有的工匠甚至一生仅能锻造出寥寥几件兵器,但却无一不是足以传世的精品,尤其是古代中国的锻造工艺传到日本后,日本武士刀的制作工艺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这也造成了如今的日本工匠精神。“花如樱花,人如武士”, 樱花是春天的精灵,武士刀是武士的魂魄。樱花只有在温暖的春日中才会如云霞般绚丽多姿,武士只有在冷锋的刀光剑影里才能博得尊重和荣光。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日本上千年传承下来的几把国宝级名刀:

日本十大名刀(唐刀与日本刀)

日本十大名刀(唐刀与日本刀)

大典太光世,日本室町时期的“天下五剑”之一,筑後国的刀匠典太光世的作品。此刀为太刀,刃长65.75cm,反弧度2.7cm,刀身铭文为“光世”。室町幕府将军足利家族珍藏为家传至宝。室町幕府灭亡之后,此刀为丰臣秀吉所获,赐予麾下的前田利家。


日本十大名刀(唐刀与日本刀)

日本十大名刀(唐刀与日本刀)

童子切安纲,伯耆国的刀匠安纲打造,室町时期的“天下五剑”之一,刀身长达80厘米,比一般太刀都要长,刀幅、刀锷2.9厘米,刀尖1.9厘米。以源赖光持此刀斩杀酒吞童子的传说命名。丰臣秀吉、德川家康、德川秀忠均佩戴过此刀,后赠与越前藩主松平忠直。

日本十大名刀(唐刀与日本刀)

三日月宗近,平安时代永延年间三条宗近所锻造。刃长80cm,刀幅2.9cm,刀尖1.9cm,太刀,室町时代的“天下五剑”之一。1565年永禄大逆事件中剑豪将军足利义辉即使用这把宝刀。丰臣秀吉得此刀后,赠与夫人北政所。丰臣秀吉死后,北政所出家高台院,把“三日月宗近”改名为五阿弥切,意指切断五种苦痛烦恼。此刀后传至德川秀忠,恢复本名,为德川家族代代相传。“三日月宗近”如今珍藏在日本东京的国立博物馆

日本十大名刀(唐刀与日本刀)

长曾弥虎彻,长曾弥虎彻也称为虎彻,虎彻即是刀名、也是锻造匠人之名。虎彻锻造的刀工艺精湛。新撰组局长近藤勇爱用虎彻,不过一般认为他手中的虎彻是仿制品而非正品。

日本十大名刀(唐刀与日本刀)

雷切,本名为“千鸟”,是日本战国时期名将立花道雪所使用的名刀。立花道雪是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将,九州岛丰后国大名大友氏的家臣,与高桥绍运并称为“大友双璧”。传说道雪年轻时,曾因盛夏炎热于树下乘凉午睡时突遇雷雨,朦胧中感觉一道雷电袭来,便下意识地抽出爱刀“千鸟”挥斩。爱刀千鸟因此改名为“雷切”。这个故事既称颂立花道雪的勇猛,也盛赞“雷切”的锋锐。道雪因作战勇猛加上此大难不死之事,逐渐被美名为雷神的化身。就算脚受了伤以后,仍能配鞍骑马奋战,晚年才坐在由六名士兵抬的舆上,激励士兵作战。

国光,一般的武士刀都是狭长的,而“国光”却是一把罕见的短刀,且刀身笔直无弯度,由日本镰仓初期的著名刀匠——被誉为“相洲煅冶之祖”的新藤五国光制作。新藤是做短刀的高手。后来织田信长得到此刀,赏给了手下善用短刀的蒲生氏乡。蒲生氏乡是日本战国时期智勇兼备的名将之一,在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两代枭雄麾下,作战勇猛、战功赫赫,因功受赏成为拥有九十二万石的大名。织田信长曾经评价他眼神犀利绝非寻常之辈,丰臣秀吉则说他是一个可怕的男人。后却突然因病去世,据野史家言,极有可能是被丰臣秀吉毒杀。

日本十大名刀(唐刀与日本刀)

葵纹越前康继,刃长35.3厘米,刀身两侧分别铸有梅纹和竹纹,江户时代著名刀匠越前康继所锻造的小太刀,被供奉在尾张热田神宫,即所谓的御神刀,一般是不用于战斗的。据说因受德川家康赐予德川家徽葵纹,因而改铭“为葵纹越前康继”。

日本十大名刀(唐刀与日本刀)

和泉守兼定,刀刃长2尺3寸1分6厘(约70.6CM)厘米,刀柄上刻有铭文: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系新选组副长土方岁三的遗物。和泉守兼定的锻造者即著名的“九字兼定”与“人间无骨”的制作者,受领封地于和泉。

日本十大名刀(唐刀与日本刀)

菊一文字则宗,是鎌仓时代后鸟羽上皇委托备前国一文字派刀匠一文字则宗所锻造的日本刀。太刀,刃长78.48厘米,锋刃极长,刀身细且薄,刃身近刀柄部刻有代表皇家的16瓣菊花家徽,其下又雕刻有横一字纹纹,为皇家御制的武器,至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为国宝级名刀。备前国一文字派刀匠一文字则宗所锻。太刀,刃长78.48CM,锋刃极长,刀身细薄。因为此刀在幕府时期已属国宝级古刀,即便当时贵为幕府第一武士的冲田总司也不能拥有。而且此刀属于薄刃刀,不适用于实战。所以菊一文字则宗的实际作用是用来给当时的日本天皇显示威仪的。

日本十大名刀(唐刀与日本刀)

观世正宗,全称为“名物观世正宗”,刃长64.4厘米,由相州著名刀匠正宗制作于镰仓末期。正宗为正剑的代表,后来更成为权力授与的凭证。大名将一国赐予重臣管理时,往往会赠予重臣正宗名刀作为权力的象征品,代表授与一国国主的无上光荣。关之原大战后,石田三成被田中吉政所捉,临死前缴回两把正宗刀,以证明自己曾受太阁重用,并对德川家康提出无言抗议,关原合战后此刀被献给德川家康。


日本十大名刀(唐刀与日本刀)

村正,妖刀村正,别名为千子村正,日本古代最著名的武士刀之一。“村正”其实并不是一把刀的名字,而是一种刀剑的类型或是一个地方所制之刀,更像是一种商标。村正,原是室町时代中期至天正年间约一百年间,伊势的刀工之名,他们历代使用“村正”为刀铭。室町中期处于战国时代,纷争四起,时局动荡,对日本刀的需求量大质高,村正家族只生产最优秀的、可用于实战的刀,所铸之刀锐利非常。也许正是因为太过锐利,到了江户时代就开始有“邪剑”、“妖刀”的称号,而被世人所避忌。关于村正刀是“妖刀”的传说很多,据说一个叫松平外记的武士陷入狂乱,使用没有刻名字的村正刀杀害朋友之后又自杀。“村正”之刀也是德川家族的恶运之刀。德川家康的祖父松平清康被家臣用“村正”杀死。父亲松平広忠也被近臣用“村正”斩伤大腿。德川家康的嫡男信康用“村正”切腹自杀。关原合战中德川家康自己也被“村正”斩伤手指。德川家康痛恨“村正”至极,斥之为“不吉”的象征,下令废止“村正”,使用或持有者都将处以极刑。以至于后世把所有的“村正”都称为“妖刀”。

日本十大名刀(唐刀与日本刀)


日本十大名刀(唐刀与日本刀)


日本十大名刀(唐刀与日本刀)


日本十大名刀(唐刀与日本刀)


日本十大名刀(唐刀与日本刀)


日本十大名刀(唐刀与日本刀)


日本十大名刀(唐刀与日本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