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我有幸地作为34名中国裁判之一,参与了“美国杯”世界青少年足球赛的执法工作。主观感受言语苍苍暂且后置,先罗列一些凿凿炫目的数据吧。
【硬指标】
首先,在明尼苏达的布莱恩这个被称作“国家体育中心”的地方,团聚着47块足球场。是的,你没有看错,是47块,真草、标准、没有橄榄球门的纯Soccer场。
这是贴在厕所门口的场区地图,注意上面的“Future Development”,明年又多20块!
这个青少年赛事创自1985年,至今已经是第31届。期间,也真的来过不少大腕。
(图)球王贝利
(图)喀麦隆球星埃托奥
第一届的时候,参赛球队的数量是69支,已经颇为可观了是不是?来看看今年吧,了解一下怎么才能成为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青少年足球赛之一。
赛事分为3天周末赛和5天正赛。周末赛从9岁到19岁,根据男、女、实力,分为29个组别,也就是最终会产生29个冠军。参赛球队485支,其中男队249支,是的,你又没看错,男女比例几乎是1比1。而且,还有少数男队里有零星女球员,而女队中并不允许男球员出现。
正赛也是U9到U19,共10个年龄段(是的,我也没有算错,因为没有U18)。每个年龄段都有男、女、甲(Gold)、乙(Silver)之分,共产生40个冠军。参赛球队629支,其中男队333支,男女比例还是基本相当,其中约六分之五来自美国本土。唔……看到了吗?回想两个月前,我们究竟何德何能想在女足世界杯上踢赢人家?
50块球场,1000多个队,每天如火如荼紧锣密鼓的比赛,必不可少的是,来自十几个国家的500名裁判员。其中,有白发苍苍的前辈,初出茅庐的小姑娘,也有不少英明神武的现役FIFA。
图中这位老人已经在历届美国杯上执法了超过600场比赛。
阵容当中也包括来自中国两位明星FIFA裁判:刚从加拿大世界杯转场过来的秦亮和方燕。由于组委会的特别宣传,她们每天都会数次应邀被合影。
【管理】
如此规模,自然需要高效的运作方式。
每天傍晚,每名裁判都会领到一张第二天比赛的任务单,详细列明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八天下来,我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东西,每天的安排,从我个人来说也许也有运气成分,但无论如何我看到的是满满的合理性。
500名裁判的个人信息都在裁判中心的电脑系统里,裁判中心的工作人员并不多,每天这500张任务单不排除有预排的场次,但想必大部分是电脑系统所为。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这个系统里的参数设置可谓相当细腻贴心。其中必定包含每个人的性别、水平、体力、语言能力,还要结合任务的难度、时长和场地位置等等。每天的任务相当均衡,不会有连续的重体力劳动,连场任务的场地一定距离较近,而且总是留有吃饭的时间。
中国的裁判基本上是每天三场,这个想必事先有所约定。而另有一些国家的裁判,也许是体能超好,也许是赚钱心切,又或是对这行当实在爱得深沉,他们一天甚至会有六场任务。
每天,十几个被缩写为大老鼠(RAT,Referee Assessment Team)的裁判评估会开着小车在场地中间转悠,他们的评估报告也会对裁判在系统上的能力参数进行调整。
对于各种意外情况,组委会都做好了预案,包括天气、冲突和裁判员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到场等。最后一个比赛日,因为连夜大雨,部分场地有些问题,九成比赛推延了2小时,少数比赛没有推迟,还有少数比赛更换了比赛场地。在500个任务单几乎全部作废的情况下,这样的大调整,兑现得意外地安静平稳,好像什么波澜都没发生。
【合作】
除了系统和预案,大活动更重要的运行保障是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精诚合作。以赛前检录为例,过程之流畅令从业者大感幸福。
①与教练互致问候;
②教练冲场内正在做准备活动的队员喊一声“Check-in!”,队员随即跑过来一字排开;
③按参赛证念名字,队员报号、出列、站到另一侧,期间伴以队友们的掌声鼓励;
④“Shin guards!”每个人都会用脚后跟踢一下自己的迎面骨;“No jewelry!”每个人都亮出双手耳朵;
⑤完成,互致祝愿。
检录的过程其实并不严格,其间饱含信任,裁判只是确认一下今天有谁没来,以及他们实际的队服号码是否和比赛记录表上一致。至于冒名顶替,似乎这件事并不在他们的想象范围之内。教练也非常配合,如果有队员晚来,他们甚至会主动带到裁判岗亭进行汇报。
反观我们的比赛,这可是一个需要软硬兼施、斗智斗勇的过程。做好自己、信任他人,任重道远。
【享受】
美国杯有一些独有的规则,与国际足联颁布的法律并不一致。例如:换人次数不限,但判罚犯规造成的死球不能换人、角球不能换人、掷界外球时守方不能单独换人……当然在这些情况下,如果有队员受伤,都可以马上换人。初看有些无厘头,但目标只有一个:抓紧时间享受比赛。
为了节省时间,在裁判员没有特别要求的情况下,他们的换人更习惯于先上后下,但秩序非常井然。有时候候场队员有七八个,他们会手持分队衫(号坎),在裁判员示意换人后跑到场上交给被换下的人。裁判员只要看好了拿进来的号坎都拿出去了,就不会有问题,过程既流畅又安静。当然,如果裁判员不习惯这种做法,球队也会马上切换为正规模式。
粗略感觉,这里90分钟的比赛,其净打时间应该是国内业余比赛的2倍左右,而由于赛程紧密,这些球队每天都要踢2场!
当然,净打时间的另一个出处在于球员和裁判的关系。球员在场上极少和裁判进行“业务探讨”,他们只想抓紧时间踢球。场上虽然铲抢不断,但极少有恶意动作,裁判员也敢于在更多的时候掌握有利。
另外,国家体育中心的47块场地,品质并不齐整。编号U1是带看台的Stadium,职业队明尼苏达队的主场,质量自不必说。但也有一些场地上有大块的沙土,或长着其他类型的植物。还有几块场地南北东西存在明显的坡度,对队长来说,挑边的时候比阳光、风向更需要考虑的是先攻上坡还是先攻下坡。对此,整个赛事期间,我没有听到任何一个队抱怨过场地问题。本来嘛,孩子疯玩儿的地方需要这么挑剔吗?
不同风格的裁判,不同品质的场地,将来,他们还有什么东西是不能适应的?
【规矩】
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围栏和场边设施的广袤球场区,赛事的正常运行需要所有的参与者都有规范的行为。
谁说美国人不喜欢足球?47块球场从早到晚,每场比赛都有人看。自己带把折叠椅,坐大太阳底下,不时为精彩的足球喝彩。有些比赛,观众甚至会坐满整条边线。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①没有任何观众会坐在替补队员的同一边;②他们的椅子和边线之间一定会留有2米以上的距离;③没有观众会去喝专门为球员提供的免费运动饮料;④一天结束,场地周边不会留下任何垃圾,而且他们扔垃圾的时候,都有习惯打开盖子确认一下垃圾桶的分类;⑤比赛场地上,即便是场间时段,也绝少见到有人穿行。
虽然没有所谓技术区域,球员和教练也严格规范着自己的行为。
在一场男甲U19的激烈比赛中,一名前锋被出示红牌,原因是裁判员认为他在与守门员的身体接触中有恶意动作。表达惊讶和冤枉仅用了2秒钟,随后该队员径直走出球场。而且他没有回到球队替补席,而是消失在了场边。过了10分钟,他再次出现时已经是一身便装、背着书包、足蹬拖鞋,并始终和自己队的替补席保持着距离。
红牌如果出现在国内的业余赛场,被罚下的队员将一直是此后一点就着的事故隐患。
而赛后,赢家和输家在和裁判员排队击拳致意的时候,态度几乎没有区别。
在这里,裁判,尤其是那些深谙此文化氛围的资深欧美裁判,他们在场上的形象完全是一种父亲的感觉。赛前,不时幽上一默会让所有人带着笑容进入状态;赛中,威严果断不容置疑;赛后,面对一些伤心的孩子,他们又会变得慈祥厚重、父爱如山。
体育中心边缘的球场,距离车来车往的马路仅五六米之遥。可以想见,一场比赛,球会数次被踢到路上。但这都不是问题,当这种情况发生,汽车们一定会停下来,给捡球者提供足够的安全感。
在这里,世界第一运动是一种比语言更加细腻的交流方式。每个群体的热爱和自律,让每个环节流畅自然。
初看上去,太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细感受下来,这借鉴确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的。作为一个足球裁判,我在球场上所获得的尊重几乎前所未有。而类似的,作为一个骑车的人、走路的人,在马路上所获得的尊重和安全感也同样让我受宠若惊。